寻找国父与澳门背后的故事
国父纪念馆坐落在澳门的望德区文第士街,位于街道起点的多纽拜司大巴路的附近。其实,文第士街是为纪念一位著名的葡萄牙汉学家而命名。如今国人眼中,这条马路上最有声名的莫过于曾被称为“孙公馆”的 “国父纪念馆”。
国父纪念馆坐落在澳门的望德区文第士街,位于街道起点的多纽拜司大巴路的附近。其实,文第士街是为纪念一位著名的葡萄牙汉学家而命名。如今国人眼中,这条马路上最有声名的莫过于曾被称为“孙公馆”的 “国父纪念馆”。
【澳门人心中的纪念】
这是一幢糅合了伊斯兰教摩尔式的三层五开间的欧式建筑,有着马蹄形的拱构,伊斯兰式的廊檐曲线,曼奴埃尔式的构柱,那些构柱好像一根根垂直的缆绳,纹理细腻,极富特色。
纪念馆是免费开放的,除了周二休息,其他时间纪念馆的两扇栅栏式的铁门均以欢迎的姿态向游人敞开着。
这两扇看似普通的铁门却有一小段典故。原来,铁门的两页门扇上都镶嵌着国民党党徽的标志图案,在1966年的“一二·三”群众运动发生后,澳门当局开始严禁在澳悬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有敌对性的标志、旗帜、徽章等,纪念馆因此不得不拆掉旧铁门,特意订造了没有徽章标志的新门。
纪念馆院内有很好的绿化,苍翠的植木,葳蕤的盆栽,馆所建筑的一侧还有一个小花园,矗 立着一座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铜像极具神韵,是日本著名雕塑家牧田祥哉设计的,也是孙中山的日籍友人梅屋捐献的纪念品。凡来参观的游客都在铜像前驻足瞻仰,或献花或鞠躬以示敬意。
来到馆前入口处,前厅上悬挂着“天下为公”的匾额,是辛亥革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题字,熠熠生辉又肃穆庄严。
馆内一楼展区正中亦有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像,熟悉的面容,熟悉的中山装,熟悉的充满着博爱、温蔼、智慧、坚定的性格气质。铜像上方仍有“天下为公”的醒目匾额,两侧是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对联。再看陈设,多是先生在广州担任大元帅时所用的文物、家具,及在澳门行医时所用的种种旧物。馆内还有一间陈列他生前所珍藏书籍的阅览室,资料极其丰富。
二楼多是国父的手迹和生前的珍贵照片。细细看过去,先生的一生就如同银幕徐徐展开。一种久远而亲切的历史的味道弥漫在纪念馆的各个角落,把不大的殿堂衬托出深广、厚重的气氛。
孙中山铜像
游人参观国父纪念馆后留影纪念。
国父纪念馆馆内
【国父与澳门的渊源】
孙中山先生与澳门颇有渊源。他的家乡翠亨村与澳门曾同属广东香山县,相距仅30多千米。也是在澳门,13岁的少年孙中山从这里随母亲乘轮船到夏威夷去,迈出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1887年,21岁的孙中山进入香港西医书院,澳门是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的聚议之地。1892年,他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又到澳门镜湖医院担任医师,其间创立了中西药局,为百姓免费赠药,也在当时澳门的慈善机构“同善堂”义诊,帮市民接种牛痘,开启同善堂赠药之先河。行医的日子,澳门是先生立身以及革命活动的所在,是发表革命宣言的阵地。而后来的岁月,这里更像是躲世避难、化危解困、安顿家人的避风港。
澳门成为他后来多年革命事业的重要阵地,此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到澳门久居,不过他的家人长期居澳,原配卢慕贞夫人与两个女儿及家人都终老于此。
整幢楼房庄严、雅致,造型优美,连建筑外围绕的短墙也富有艺术气息。
整幢楼房庄严、雅致,造型优美,连建筑外围绕的短墙也富有艺术气息。
【卢夫人寓所】
古旧的桌椅,流畅的手迹,徜徉在楼道走廊间,仿佛可以看见先生伏案的身影,甚至闻得到空气中所缭绕的香烟的味道。无论心怀对先生怎样的敬仰,整个国父纪念馆最令人感慨的,却是其中一间极为简洁宁静的卢夫人的房间。因为,这纪念馆原本就是卢夫人寓所。
在澳门,有许多与先生有关的建筑或地址,如镜湖医院,如同善堂,如同盟会澳门分会,等等,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卢夫人寓所最能够承载“国父纪念馆”的厚重身份。
卢慕贞也是广东香山县人,出身书香门第,因父亲卢耀显曾去美国檀香山经商而家境富裕。她嫁给孙中山先生时年仅18 岁,孙中山先生那时也不过20岁,后来他们育有三名子女:儿子孙科、长女孙 和次女孙琬。
卢夫人勤快仁孝,擅女红,虽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西式教育,和先生在思想上有距离,但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两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夫妻感情。虽然孙中山先生很少回乡,但每次回来卢夫人总会为他缝制一套新的衣服鞋袜。1888年,因父亲病重,孙中山先生和大哥返乡探望,亲眼见到卢夫人寸步不离地守候病榻前,亲手侍奉汤药。
就在孙中山先生或为政治奔走,或逃亡避难的岁月里,卢慕贞以一个中国旧式女子的善良贤惠妥帖地照顾着公婆、子女,甚至婶婆,承担着繁重的家务,为孙中山先生义无反顾投身革命扫除了一切后顾之忧。
1911年2月,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被推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卢慕贞也被誉为“中华民国国母”。两年后,已辞总统的孙中山先生赴日本考察铁路实业,卢夫人携女同往,《大阪每日新闻》详细记述了她抵日后的各种活动。但也是在1913年,孙中山在日本与宋庆龄相识;1914年9月,宋庆龄开始担任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1915年9月,卢慕贞夫人应孙中山之邀从澳门第二次到日本,为的是商谈离婚事宜。
离婚遭到同盟会元老的纷纷反对,卢夫人却当着大家的面表示,先生为革命奔走海外,到处流浪,身心交瘁,而自己却无法陪同,现在有人愿意照料他的生活,所以愿意成全其美。而离婚后,孙中山先生与卢夫人仍然保持着家人的关心,时常有书信以及生活费用寄往澳门。
卢夫人寓所其实最早是由孙中山先生的兄长孙眉出资兴建,1918年,孙中山派人将其扩建完工。此后,卢慕贞夫人就生活在这座“孙公馆”中。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据记载,当时有10万人口的澳门就有逾2万人参加了他的悼念仪式。1930年,因一次意外孙公馆受波及被毁坏,后来被重建。重建后的建筑与昔日截然不同,似乎向人们诉说着物是人非的苍凉。
后来,卢夫人也曾至香港与儿子孙科同住,最终还是回到澳门,于1952年终老澳门。去世后,卢慕贞夫人曾被安葬于澳门的旧西洋坟场,又于1973年迁葬于氹仔孝思永远墓园。2005年又应广东中山市政府要求,最终迁葬广东中山市。为此,或许也能窥见澳门与广东民众对卢夫人的尊重与敬仰之一斑。
卢夫人逝世后,这栋建筑于1958年被更名为“国父纪念馆”,它与澳门市政公园里的铜像,镜湖医院的孙中山纪念堂,澳门孙逸仙大马路一样,成为第二故乡澳门对这位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伟人的永远怀念。
国父纪念馆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