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工作坊到绽放夜空的盛会
澳门的传统经济产业除了渔业,还有传统手工业,以爆竹、神香和火柴为主。澳门人曾经为了讨生活,在一家家手工作坊间穿梭,一串串爆竹在作坊间制成。这是他们琐碎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澳门特色的标签。时至今日,新兴的制造业取代了旧时的传统作坊,只留下一些记忆和影子令人们追寻与回味。
澳门的传统经济产业除了渔业,还有传统手工业,以爆竹、神香和火柴为主。澳门人曾经为了讨生活,在一家家手工作坊间穿梭,一串串爆竹在作坊间制成。这是他们琐碎生活的重要部分,也是澳门特色的标签。时至今日,新兴的制造业取代了旧时的传统作坊,只留下一些记忆和影子令人们追寻与回味。
【传统古老的爆竹手工业】
作为澳门的三大传统手工业之一,爆竹手工坊亦是澳门曾经的特色产业模式。葡萄牙人入驻澳门后,观赏到绽放在澳门夜空的烟花,不由得分外欣喜。因为,他们也有着古老而悠久的烟花制造史。在葡萄牙政府对澳门烟花制造能力的重视与挖掘之下,一间 间制造爆竹的手工作坊几乎遍布了澳门。
益隆炮竹厂
最为重要的地带,就是澳门的氹仔。这里分布着众多爆竹厂,有的规模非常大,也相当知名。像广兴泰号、广兴隆号两家,都达到了占地数百亩,工人上千名的规模。除了大型的爆竹厂,那些遍布各处的小型手工作坊,让澳门街头巷尾到处弥散着搓炮、锥炮的硝烟气息。
那个年代,爆竹是一种地域特色的产业、文化,更是澳门手工业者赖以生存的传统。多少辈人都曾在爆竹烟花中摸爬滚打。调皮的孩子常常在母亲的责骂中,坐在案前俯身帮忙,从小在爆竹的制作中饱尝着旧时生活的不易。
而对于有钱人家,人们只知道一串串爆竹增添了喜气洋洋的气氛,却难以想象它背后的艰辛。手工业者们制造出的爆竹,也曾一箱箱装到船上,漂洋过海,行销世界。可以想象,在许多个节庆的日子里,那些绽放在夜空的烟花如精灵一般,在瞬间的燃起与熄灭中,寻找着曾经的故乡。
澳门2008年烟花会演
【益隆炮竹厂,城市手工业的见证者】
今天,位于氹仔的益隆炮竹厂依然静静地矗立着,在那里,它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益隆炮竹厂有30多间小作坊,排列有序,一道道坚固的梯形土墙把它们间隔开。场内,一棵棵高大茁壮的榕树顶着巨大的树冠,遮下一片清凉。昔日的工人们曾经在树下忙碌地舂药、起炮、浆引、切炮、凿炮、摈炮和包炮。爆竹做好了,就 存放在作坊外一个建在大池塘上面的仓库里。一条小河从池塘开出河道,蜿蜒通向码头。
行走其间,人们仿佛可以感受到昔日紧张忙碌的生产气氛,甚至可以闻到往昔炮竹的硫黄味道。场内,高悬着一块黑底黄字牌匾,上面写着“益隆”和“MACAU.17.6.1928”字样。历经80多年,它依旧挂在益隆炮竹厂中,向人们呈现爆竹产业曾经的辉煌,也向人们诉说着澳门手工业者们曾经饱含艰辛的历史。
因为,在爆竹生产的背后,常常是生产中意外爆炸的隐隐伤痛。它们曾不时在澳门人的生活中上演,至今仍留在城市心头的记忆里。
手工制作烟花
晾晒烟花药球
炮竹筒晾晒
【烟花节,夜空绽放的璀璨时代】
虽然爆竹手工业已经远去,其实也无须遗憾。工业化的发展,现代生活的浪漫,让爆竹有了更好听的名字“烟花”,也让澳门的爆竹迈进了异彩纷呈的璀璨时代。
从1989年起,澳门旅游司主办了第一届澳门国际烟花比赛会演。此后的每年9、10月份,澳门都要举行 一场烟花盛会,称作“烟花节”。
这一天,不仅有澳门人的烟花,而且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水准烟花公司呈现的设计精品。一瞬接着一瞬的璀璨背后,是烟花设计师们的煞费苦心。随着设计水平的提高,烟花的表演甚至也能在音乐的配合下进行,越来越富有动感和诗意。
随着音乐的节奏与音符的高低,朵朵烟花如同倏忽而至的仙子,翩然升起又悄然落下,唤醒人们内心的惊喜和感动。
烟花易逝,往事不必再提。曾经的过往却留在人们心底,如今演化为一场烟花比赛盛典,一次凝神屏息的观赏。
澳门的烟花盛会,在2009年达到了鼎盛之态。
在澳门回归十周年之际,烟花节的主题设为“全城欢庆”。节日那晚,在澳门半岛东南海面上,7处同时燃放烟花表演。而在20分钟的表演中,一幕幕由烟花构成的图案在夜空上表达着“普天同庆”“九九起航”“十年驿站”“百年骄傲”和“爱我中华”的寓意。在音乐的配合中,这场盛大的烟花晚会燃放了十万九千九百发,隐含着“九九归一”的寄托,如同一部舞蹈着的历史篇章,逐一呈现着澳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中,澳氹大桥两侧烟花齐放呈现出的两条瀑布如同烟花长河,那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 海面上则倒映着一束束绽放的烟花,犹如巨大的幕布,铺展成一片绚烂。这时的澳门,在烟花装扮下,似乎有着“对镜贴花黄”的娇羞,顾盼着明天。
恍若隔世,在光与影的交错中,从爆竹制造到烟花观赏,澳门,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都市的嬗变,穿越了百年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