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永生的红岩之魂
歌乐山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中部,距重庆市中心16千米。相传因大禹治水时曾召集宾客在此歌乐而得名,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的美称。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风光优美的名山却也曾悲怆哭泣。歌乐山烈士陵园是这座山上永远的纪念,它是重庆陪都史上最为悲怆的一页。
歌乐山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中部,距重庆市中心16千米。相传因大禹治水时曾召集宾客在此歌乐而得名,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的美称。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风光优美的名山却也曾悲怆哭泣。歌乐山烈士陵园是这座山上永远的纪念,它是重庆陪都史上最为悲怆的一页。
【城市之殇】
歌乐山烈士陵园地处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下,为原“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旧址和“军统集中营”旧址所在地。歌乐山烈士陵园于1963年建馆,1993年增挂“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牌,现为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大型浮雕《不朽》
在歌乐山烈士陵园里,共有10余个景区开放,分别为红岩魂广场、烈士群雕、烈士墓、烈士墓地厅壁画、红岩魂陈列馆、“11·27”大屠杀半景画、红炉厂秘密囚室(叶挺将军被囚处)旧址、“中美合作所”警犬室旧址、白公馆监狱旧址、松林坡戴公祠旧址、渣滓洞监狱旧址和“梅园”旧址。
1949年11月27日,是重庆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就在重庆即将迎来解放的时刻,国民党特务在这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渣滓洞、白公馆300多名革命者倒在了敌 人的枪弹下,壮烈牺牲。他们曾为重庆的解放作出过极大的贡献,却没能亲眼见证重庆的解放。
在陵园内,昔日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东部坐落着大型浮雕《不朽》,展现了革命烈士英勇不屈的精神,使人震撼;广场上纪念区内建有烈士合葬寝陵,供人瞻仰。
红岩魂陈列馆内,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全面、系统、翔实、生动地讲述了“中美合作所”、国民党军统集中营的历史;同时还介绍了杨虎城、叶挺、江竹筠、罗世文等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建立前仆后继、顽强不屈的光辉事迹,使人深深为革命先烈用鲜血和心中不灭的信念书写的一个个传奇而动容。
白公馆和渣滓洞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关押共产党员的魔窟。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在狱中受尽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但他们始终宁死不屈。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著名长篇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等作品就是以白公馆、渣滓洞内共产党员的革命事迹为背景创作的。A图为白公馆内院,B图为渣滓洞刑讯室。
白公馆和渣滓洞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关押共产党员的魔窟。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在狱中受尽国民党特务的严刑拷打,但他们始终宁死不屈。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著名长篇小说《红岩》、电影《烈火中永生》等作品就是以白公馆、渣滓洞内共产党员的革命事迹为背景创作的。A图为白公馆内院,B图为渣滓洞刑讯室。
【重庆抗战时期的魔窟】
白公馆原来是四川军阀白驹的私人别墅,1939年被国民党军统局设为用来关押较为重要的政治犯以及特殊犯人的集中营,并架电网、建岗楼。共产党员宋绮云、黄显声将军、徐林侠夫妇以及“小萝卜头”等都是被囚禁在白公馆内。这些革命先烈们在白公馆内仍抱守信念,坚持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们留下众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
距离白公馆2.5千米的渣滓洞,是一个乡村四合大院一样的地方。有谁能想到,60年前,它是一处“吃人不吐骨头”的魔窟?渣滓洞原本只是一个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43年,国民党军统局将这里改为看守所,实际上就是一座阴森监狱。渣滓洞分设内外两院,外院是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办公以及刑讯犯人的地方,内院是16间男牢和两间平房女牢。监狱四周是高耸的围墙,顶端架有1米多高的铁丝网,围墙后面是几栋瓦房,虽不甚高却很牢固。这些房屋、围墙是清一色的灰黑,透着浓浓的恐怖气息。这里关押的犯人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上下川东三次武装等被捕的革命者,江竹筠(江姐)、许建业、何雪松等都被关押在此地。最多时,这里关押的犯人达到300多人。
歌乐山烈士陵园,多少红岩英烈长埋于此。他们怀着救国救民、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志向,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在敌人疯狂的屠刀下,依然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重庆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他们是永垂不朽的英雄,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世流传,永远鞭策和鼓舞着我们前进!
暗无天日的岁月已经过去,共产党员的红岩精神却永垂不朽。图为2011年11月26日上午,重庆市各界人士在歌乐山烈士陵园烈士墓前举行纪念“11·27”烈士殉难62周年大会。
暗无天日的岁月已经过去,共产党员的红岩精神却永垂不朽。图为2011年11月26日上午,重庆市各界人士在歌乐山烈士陵园烈士墓前举行纪念“11·27”烈士殉难62周年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