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雕版印刷基地
连城四堡古镇位于连城县最北端,地处连城、长汀、清流和宁化四县的交界,是闽西一个比较偏僻的乡村。然而,这座交通与经济都不怎么发达的古镇却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雕版印刷基地,曾以兴盛的雕版印刷业名扬天下,并以出版当时的禁书《金瓶梅》、《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合刊本、《宁化县志》、《西厢记》而名声大噪。这里印刷的多部书籍“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传海外”,在当时的印刷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连城四堡古镇位于连城县最北端,地处连城、长汀、清流和宁化四县的交界,是闽西一个比较偏僻的乡村。然而,这座交通与经济都不怎么发达的古镇却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雕版印刷基地,曾以兴盛的雕版印刷业名扬天下,并以出版当时的禁书《金瓶梅》、《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合刊本、《宁化县志》、《西厢记》而名声大噪。这里印刷的多部书籍“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传海外”,在当时的印刷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
【辉煌的历史】
连城四堡的雕版印刷业“起源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是明清两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据史料记载,1580年,时任浙江杭州仓大使的邹学圣辞官回归故里,将苏杭先进的印刷技术带回四堡,开设了第一间书坊,从那以后,四堡的雕版印刷业逐步走向繁荣,形成刻板、印刷、包装、销售一条龙的先进经营模式,为后代留下卷帙浩繁的印刷典籍和珍贵资料。
在清代的鼎盛时期,从事印刷业的本地乡民占人口总数60%以上。各书坊以家庭为单位,以家族为纽带,从选定蓝本、誊写书样,到雕刻、印刷、装订、运售实行流程化作业。当时这里著名的印书坊有30多家,还有100多家中小书坊,分布在雾阁、马屋、上枧、严屋等村落。
四堡所印书籍种类繁多,已查证的有启蒙读物、经史子集、诗词小说、天文地理、医学等9大类1000多种。因为四堡出品的书纸张好、装帧考究、字体清晰秀丽、书页排版便于读者批注,所以这些书籍很受欢迎,远销全国13个省150多个县市。
四堡印制的古籍珍品也为数不少,如祖述堂藏本、务本堂增印的《保赤指南车》,《台湾外志·五虎闹南京》和《绣像金瓶梅》,还有字画参半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连史纸陶印、黑字红圈点的《西厢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合刊本等,都以装帧和版本多样化见长,堪称出版史上罕见的珍本。清代后期,由于西方铅印技术的传入,连城四堡的雕版印刷逐渐走向衰落,现存的大量印坊、雕版、印刷工具和古书籍遂成为举世罕见的文化遗产。
子仁屋门楼珂鸣锦里
四堡乡玉沙桥
四堡乡马氏家庙
【古老的建筑】
今天,在四堡仍可见到一幢幢青砖黑瓦、门楼矗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古书坊,像兹堂、林兰堂、子仁屋……虽然这些古书坊久经风雨外墙斑驳,但豪宅大院的气派依然存在。
这些古建筑平面大都为“回”字形,中轴对称分布,住宅和作坊合二为一,建筑布局既方便家庭聚居,也适合家庭作坊操作:以正厅为主体,上中下三厅相连,厅两侧各有一至三排厢房作为起居室和印书坊,宅前有池塘和晒坪。
著名的子仁屋是典型的九厅十八井式建筑,始建于1809年,由邹氏三兄弟分别创立的天宝堂、务本堂和翰宝楼组成,占地6660多平方米,有140多个房间,各个厅房和厢房分布有序,作用不同,上中下厅为公共活动场所,侧厅和第一排厢房为住宅和生活区,第二排厢房及大门前侧房为印书房,后院为仓库和杂物房。从子仁屋宏伟的气势,不难想象出当时古镇印刷业的繁荣。
走进四堡那些保存完好的古书坊,浓烈的书香和历史感扑面而来:装墨水的石槽、黑乎乎的雕版、发黄的线装书、古朴的办公厢房、招待商贾的客栈……每一处都让人强烈感受到四堡昔日的辉煌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1994年,四堡被省政府评定为首批“历史文化名乡”之一,1999年又被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乡”;2001年,四堡古书坊建筑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05年,四堡雕版工艺被省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著名作家冯骥才前来参观后,给四堡古镇留下了“前世之宝,后世宝之”的赞美之词。
连城四堡调版印刷展览馆内
【雕版印刷展览馆】
中国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坐落在四堡乡政府大院后面,占地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原是雾阁村邹氏的族祠“定敷公祠”,始建于1757年。如今,这座具有闽西特色的祠堂被分为五个展厅,微缩展现了四堡几百年的印刷史,展厅内的古版古书,以及印书、裁纸、装订图书的种种工 具,都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雕版展示厅内展出了300多块漆黑的木雕板,都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大多由樟木、梨木、枣木、铁楮木等雕刻而成。有几块《百家姓》、《三字经》、《人家日用》的封面雕版字大而显眼。还有一块刻着“本斋藏版,翻刻必究”字样的古书封面版。过去在每年正月初一,各书坊都把一年来新刻书籍的封面张贴出来,公之于众表示版权所有,如果有其他书坊要翻印,也得沿用原书坊的堂号及装帧形式,可见四堡的印刷商早就拥有了版权保护意识。
印刷工具展示厅内展出了可装100多千克墨汁的巨大石制墨缸、研墨臼、切书刀、切书架、雕版架、棕刷、印刷演示台等。印刷演示台上摆放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封面印版、《观音图》印版和长约1米、宽0.5米的《关公图》印版,以供游人体验仿古印刷所用。
古籍展示厅内展出了流传至今的原本古书籍,其中一整套共36本的《康熙字典》非常珍贵。还有一本微型珍袖雕版古籍,长7.5厘米,宽5厘米,字如蚂蚁微小却清晰可辨,可见当时四堡的雕版技术水平有多么高超。
近年来,四堡的雕版印刷文化受到各界人士关注,新闻媒体先后做过多次专题报道,四堡也渐渐成为古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的旅游胜地。
四堡乡印刷展览馆保存的印刷文物
连城雾阁村清嘉庆古雕版线装药书《图注本草医方合编》
雾阁村收藏的活字印版
手工艺之乡
四堡是传统的“手工艺之乡”,金银饰品工艺、锡器工艺、竹木工艺、刺绣工艺都独具特色。走在四堡大街上,随处可见金、银、锡器工艺加工店,里面的各种饰品基本上都是传统手工制作。在当地风俗中,女子“于归”,娘家要以金银首饰做嫁妆。小孩“过周”,外婆要赠送狮头帽、银项圈、庆子等银饰品,所以这里的金银锡器很普遍,每一件都可展现出四堡工匠的精湛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