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沙县小吃

小吃能作大文章

沙县地处闽中山区,资源丰富交通发达,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也是历史上中原南迁移民的客家历史文化之乡。著名的沙县小吃秉承古代中原河洛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做工精细、品种繁多、风味独特而名扬天下,成为著名的餐饮业服务商标。如今,沙县小吃研发出240多个小吃品种,其中有60多种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43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沙县地处闽中山区,资源丰富交通发达,自古即为闽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也是历史上中原南迁移民的客家历史文化之乡。著名的沙县小吃秉承古代中原河洛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做工精细、品种繁多、风味独特而名扬天下,成为著名的餐饮业服务商标。如今,沙县小吃研发出240多个小吃品种,其中有60多种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43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古汉族饮食的活化石】

沙县小吃始创于汉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沙县先民原本来自古代中原一带,所以沙县小吃实际上属汉族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客”字号,很多品种仍保留着古汉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点,既有古中原汉唐文化的遗韵,又受古代福建原居民饮食习俗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基础,被誉为古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

比如闻名天下的沙县面食、沙县豆腐、沙县板鸭等,都可以在汉族食谱中找到出处。沙县的“面食”在江浙称为“馄饨”,在广东称为“云吞”,在四川称为“抄手”,在江西称为“清汤”……虽然“面食”不是沙县独创,但沙县的做法却因工艺独特而享誉天下。

遍布五湖四海的豆腐,在中国大致分为较硬的北豆腐和软嫩的南豆腐。制作豆腐点卤,各地的做法几乎相同,一般都用石膏或盐卤,但沙县却不是这样,而是使用隔夜的老浆水点卤,制出的豆腐白嫩可口。用老浆水点卤的方法源自汉时淮南王刘安,现今安徽淮南的“八公山豆腐”,依然用老浆水来点豆腐。

沙县小吃

沙县板鸭是沙县乡村传统的家庭美食,又称为“腊鸭”。“腊”基本是指农历腊月制作的可长时间储藏的肉食,在中国由来已久,一般是将主料抹上盐姜等作料腌渍,然后风干、晒干或烘干,食用时蒸熟即可。诸如此类颇有历史渊源的沙县 小吃还有很多,所以称其为古汉族传统饮食的“活化石”一点都不为过。

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扁肉

【小巧晶莹的扁肉】

沙县小吃有着强烈的精品意识,制作每一种小吃都要求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每一个制作步骤都一丝不苟,绝不滥竽充数,偷工减料。以皮薄馅多的“沙县扁肉”为例,其面皮薄如纸片,据说0.5千克面粉能够加工出400~500个面皮。肉馅是选择猪腿部精瘦肉,去掉皮骨、筋头、肥膘,然后站在半人高的台前,用沉重的木槌,敲打1万次以上,将瘦肉打成肉馅。这样制成的肉馅极有韧性、嚼劲十足。

沙县小吃

牛肉丸

为了使扁食脆嫩可口,沙县师傅们还会往面皮和肉馅里加些食用碱。当一碗扁食端到面前, 只见高汤中沉浮着一只只小巧晶莹的“白玉团”,上面再点缀着零星翠绿的葱碎,只觉香气扑鼻诱惑难当,只怕最后连汤也会喝得一干二净。

宋朝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抗金名臣李纲曾在沙县任职时,非常喜欢沙县扁食,写诗称赞曰:“混沌乾坤一包中,常存正气唱大风。七峰叠翠足娱晚,十里平流任西东。”这首诗为著名的沙县扁食留下了一段佳话。

沙县肩膀戏

沙县的肩膀戏也称肩头坪,据记载起源于清代,表演者为成人和五六岁的孩童。演出时,孩童站在成人的肩膀上,负责演唱及头部和手部动作,成人负责变换台位的腿部动作,孩童唱起来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成人根据剧情需要,或跑或跳,或垫步或弓步。二者配合默契,演技奇特,被人称作“肩膀上的民间艺术奇葩”。

【沙县归来无小吃】

沙县小吃分为两大流派:一是清淡鲜甜、制作精细的城关流派,代表小吃有扁食、肉包、烧卖等;二是咸鲜酸辣、制作粗放的夏茂流派,代表小吃有米冻、喜粿、米冻皮等。夏茂人喜欢外出,所以制作与经营一般分开进行,加工的不经营,经营的不加工,而城关人喜欢自己加工自己经营,形成“前店后坊”的经营模式,渐渐成为沙县小吃的主角。

沙县小吃常年经营的有近50种,如小巧的扁食、糯糯的芋饺、爽滑的米冻、碧绿的翡翠饺、晶莹的烧卖、油香的锅贴、香嫩的豆腐丸、脆嫩的香芋饼、滑嫩的青草冻……每一种都别具特色。来到沙县的人,从不用犯愁吃什么,琳琅满目的美食令人馋涎欲滴,点啥餐时恐怕是最纠结的,恨不得每种都能尝上一口。

沙县小吃

泥鳅粉

沙县小吃

排骨面

沙县小吃研发的240多种美食,即使每天能吃四五种,也 要吃上50多天。到了沙县,谁能愁没有美食?离开沙县,哪里能吃到种类如此繁多,味道如此精美的小吃?所以有句话说:“沙县归来无小吃。”也正因为如此,2006年12月8日,在首届“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沙县“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的称号。

沙县小吃

沙县板鸭

【小吃能做大产业】

沙县小吃不但形成了一种饮食文化,还创造了许多知名品牌,如郑湖腊鸭、南霞泥鳅粉干、大洛苦菜、高砂腌菜、富口苦笋……一些经营者也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小吃,如沙县宾馆的豆腐宴、富口的米冻皮、夏茂的牛系列等,这些品牌不断吸引着国内外的慕名者。

沙县小吃的经营理念——诚实经营、服务热情,而且符合现代人对小吃的要求——快捷、方便、省时、省事。如今,沙县有一半人口以经营小吃为职业,沙县小吃遍布大江南北,不但解决了几万人的就业问题,还为沙县的旅游业和招商引资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一篇:福建老酒
下一篇:惠安石雕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