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的摇篮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在远离甘肃酒泉300千米一个名叫湖西新村的地方。这里地处甘肃、内蒙占交界之处的巴丹吉林沙漠西部。酒泉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国西北地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名镇。但酒泉真正闻名世界,是因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建在那里,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艘飞船,第一个航天员也是从那里飞向太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在远离甘肃酒泉300千米一个名叫湖西新村的地方。这里地处甘肃、内蒙占交界之处的巴丹吉林沙漠西部。酒泉是古丝绸之路上中国西北地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名镇。但酒泉真正闻名世界,是因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建在那里,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艘飞船,第一个航天员也是从那里飞向太空。
【十万大军战戈壁】
中国是火箭的故乡。早在宋代初期,即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就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至今,在美国国家航空和空间博物馆展览大厅里,还挂有一块金属铭牌:“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风筝和火箭,发明地是中国。”可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正当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始相继发展现代火箭技术的时候,中国却越来越落后,现代科学技术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下决心发展科学技术,并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组织全国600多名科学家制定了国家12年科学规划。其中,国防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任务,即发展原子能技术、喷气火箭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5个方面,被列为国家科学发展的重点。
历史再次给中国发展提供了机遇。著名火箭技术专家钱学森当时从美国回到了国内。钱学森回国后,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向党中央提交了发展航空及现代火箭技术的意见书。1956年4月,中央军委开会听取了钱学森汇报发展中国火箭技术的规划和设想。1个月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发展现代火箭技术的 决定。同年10月,成立火箭研究院,任命钱学森为院长。次年,决定在甘肃酒泉地区筹建火箭发射场。至此,掀开了中国现代火箭技术发展史上关键的一页。
发射场创建初期十分艰难。指挥当年建筑工程的原中央军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将军回忆这段历史时说,这是一场同天斗,同地斗,改造大自然,征服大戈壁的大兵团作战。
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史料记载,中央政府当时从全国调集了10万大军参加建场工作。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刚从朝鲜归国,征尘未洗,就奉命西下,从此这支部队隐姓埋名20余载。这支部队的神秘消失在当时还引起了某些国外情报机构的种种猜测。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汽车运输部队和地方科研院校、建筑公司,也纷纷抽调精英,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大戈壁。
发射场区坐落在巴丹吉林沙漠西部边沿的弱水河畔。弱水,也叫黑河,是条季节河。水源来自祁连山冰雪,一年四季,只有夏秋之交有溶化的雪水流到这里,其他季节河水干涸。没有水,打土井,打出的水是咸的。喝咸水,伴风沙,睡帐篷,是10万大军最初的生活写照。以后又在古河道边筑堤聚水。在沙漠滩上围堤造湖谈何容易!他们从遥远的山上拉来石块,从内地运来一车车黄土,一层层将软沙覆盖住,终于建起了一个面积6平方千米的人工湖。
【航天路上展宏图】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贡献是卓著的。迄今为止,这里已成功发射33颗卫星,4艘无人飞船,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波澜壮阔的10个第一!
1986年3月,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等人联名向党中央提交了标志我国高科技发展的“863计划”,其中一个领域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又一次史无前例的宏伟工程!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被批准正式上马,发射场定在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94年7月3日,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奠基,1997年竣工,于1998年正式投人使用。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后“神舟二号飞船”,“神舟三号飞船”,“神舟四号飞船”,“神舟五号飞船”,“神舟六号飞船”,“神舟七号飞船”,“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飞船”"神舟九号飞船”"神舟十号飞船“相继从这里成功发射。其中"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成功发射。载人三人,二男一女(景海鹏、刘旺、刘洋)。而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编组三人,和神舟九号相同,也是采用两男一女编队(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酒泉,正在以全新的姿态,为中国人走向太空焕发着生命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