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六榕寺

宝塔巍峨,树木葱茏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六榕路,离光孝寺不远,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的古刹,与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并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六榕路,离光孝寺不远,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的古刹,与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并称为“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

【六榕寺的历史】

六榕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初名宝庄严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兴盛的时期,而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又极其推崇佛教。在他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南汉的统辖范围内,建起了大量寺庙,唐末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寺庙众多的历史事实。六榕寺就是在这种氛围与背景中兴建起来的。当年,南朝梁武帝萧衍的母舅昙裕法师携带从柬埔寨求得的佛舍利来到广州,为了迎接这一佛宝,萧衍命广州刺史萧裕特意修建了宝庄严寺,还在寺中修建了一座塔来供奉佛舍利。

六榕寺

六榕寺山门

六榕寺山门上有一副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是为民国初年文人岑学侣撰写。

六榕寺山门上有一副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是为民国初年文人岑学侣撰写。

唐高宗时重修宝庄严寺。南汉时改名为长寿寺。宋初寺、塔均毁于火灾。北宋端拱二年(989)重修寺院,更名为净慧寺。北宋绍圣四年(1097),有广州人林修,在原舍利塔基上重建宝塔,并将佛牙舍利埋于塔下,塔内藏千佛像,所以改名为“千佛塔”。

北宋元符三年(1100),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由海南北归,路过广州到净慧寺游玩。寺中住持仰慕苏东坡的大名,邀请他为净慧寺题字。苏东坡看到寺中有六棵枝叶苍翠的古榕树,生机勃勃,气势不凡,便欣然提笔写下“六榕”两字。字为楷体,遒劲奇伟,雅致端庄,厚重雍容。后人敬重苏东坡遗墨,将“六榕”刻字造一木匾悬挂于寺门之上。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净慧寺正式改名为六榕寺,舍利塔称六榕塔。六榕塔后来在清初重修后,因塔身檐壁色彩斑斓,故又被称为“花塔”,花塔的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原来的净慧寺山门朝南,占地广阔,规模相当宏大。明洪武六年(1373),寺院一半面积辟为永丰仓,自此之后山门便改为朝东向,而寺院面积日渐缩小。如今的六榕寺占地7000多平方米。山门内自东向西依次为天王殿、花塔、大雄宝殿,北有解行精舍,南有碑廊、六祖殿、观音殿、补榕亭等。殿堂房舍大部分是清代以后重建或者新建,只有天王殿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六榕寺

榕荫园

六榕寺内的榕荫园内有六祖堂,供奉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的铜像。六祖堂前榕荫苍翠,菩提婆娑,是十分清净之所。

六榕寺内的榕荫园内有六祖堂,供奉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的铜像。六祖堂前榕荫苍翠,菩提婆娑,是十分清净之所。

【天王殿】

六榕寺山门上的楹联讲出了关于六榕寺的两个故事:“一塔有碑留博士”,是讲写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名句的“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曾为舍利塔撰写碑文《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记》,因王 勃曾出任太常博士,因此称他为“博士”;而“六榕无树记东坡”,是因为岑学侣到六榕寺时,千年古榕树已经没有了,只留下了东坡文豪的真迹风采犹存。

一进六榕寺山门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着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天王手持兵器,分别寓意“风调雨顺”。天王殿正面供奉着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弥勒佛两旁有一副含义深刻且妇孺皆知的对联:“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弥勒佛的写照,也是今天我们应当学习、倡导的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天王殿后面是韦驮殿,韦驮曾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一名将军,以英勇、疾走如飞而闻名,又因为他黑面严肃,故而被安置于后面,担当起守护佛祖灵塔与大雄宝殿的重任。

【六榕花塔】

六榕寺

六榕花塔

穿过天王殿,便是一个庭院,庭院正中有一座色彩艳丽、壮观瑰丽的宝塔,这就是花塔。花塔是岭南地区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也是寺中最令人瞩目的建筑。塔为砖木结构,高57.6米,平面呈八角形,外观9层,内设暗层8层,共17层。塔身除斗拱及楼层、栏杆为木制外,其余大部分用砖砌筑,作井筒结构,首层直径12米,各层砖砌叠涩挑承平座和瓦檐,并逐层向内收进。首层的副阶和各层琉璃瓦檐出檐较浅,是晚清重修时的式样。二层以上的木栏杆,1980年修复时采用仿宋式斗子蜀柱勾栏式。塔内楼梯为穿壁绕平座式,各层塔身外设有回廊,每层的层檐用绿色琉璃瓦覆盖,檐端微翘。塔心柱为铜柱,竖立于塔端中央,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铸造,柱身密布1023尊浮雕小佛像,还有云彩缭绕的天宫宝塔图。

花塔外观十分漂亮,整座宝塔犹如一支直插蓝天的巨大花柱,一层层的塔角飞檐,宛如吐苞向天开放的枣红色花瓣,塔刹又酷似花蕊;再加上塔身红白 相间,色彩斑斓,所以人们才形象地称其为“花塔”。登上花塔,可以饱览羊城的秀丽风光。

六榕寺与寺内花塔,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其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因此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的盛赞,体现了花塔在六榕寺的位置。

【大雄宝殿】

佛教传入中国后,寺庙的建造多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佛塔则建在中轴线的旁边。而六榕寺则保留了古印度早期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建筑风格,花塔位于庭园中央,且在大雄宝殿的正前方,这在中国大多数寺庙中较为少见。

始建于南朝的大雄宝殿是佛寺的正殿,坐北朝南,塔在殿前。此殿保存到明初,洪武六年(1373)割寺之半为永丰仓时被割去。1983年重建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的三尊佛像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每尊高6米,重10吨。这三尊佛像原安放在广州大佛寺内,康熙二年(1663)铸造,是广东省内最大的古代铜佛像。“文化大革命”时期,曾被红卫兵“清出”大佛寺,运到南岸废品仓库。1984年大雄宝殿落成后,广州市文管部门将三尊大佛从废品堆里抢救出来,供奉在殿内。

六榕寺

大雄宝殿

六榕寺

三世佛

大雄宝殿内的三尊大佛为三世佛。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阿弥陀佛,右边是药师佛,他们分别代表现在、过去和未来。

大雄宝殿内的三尊大佛为三世佛。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阿弥陀佛,右边是药师佛,他们分别代表现在、过去和未来。

【其他建筑】

大雄宝殿的左侧是友谊佛堂,里面供奉的释迦牟尼铜像高2.6米,重1吨,是1985年由泰国教育部赠送的。

六祖堂供奉有铸造于北宋的六祖铜像,堪称精品。

观音殿供奉的观音铜像与大雄宝殿的三尊大佛像都铸于清康熙二年(1663),观音铜像高3米,重达5吨。

六榕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入选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上一篇:光孝寺
下一篇:潮州开元寺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