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精致,藏而不露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是清末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完成于同治十年(1871)。余荫山房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是岭南园林的瑰宝。同时,它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作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是保持原貌最完整、最少遭到破坏的古典园林,历经100多年,我们依然能领略它的奇趣雅致。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是清末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完成于同治十年(1871)。余荫山房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是岭南园林的瑰宝。同时,它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作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是保持原貌最完整、最少遭到破坏的古典园林,历经100多年,我们依然能领略它的奇趣雅致。
【虹桥映月,十里荷香】
进入题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穿过厅堂,再穿过一条竹影婆娑的小径,就是山房的花园门。步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上的一副对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对联不仅意蕴清雅,也为余荫山房的点题之句。据说,邬燕山为纪念先祖的福荫,特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与余荫山房紧贴相通的建筑就是善言邬公祠,是邬家的祖祠。
点题名联
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
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
同时,这副对联还暗含了余荫山房的特点:“余地三弓红雨足”,弓,即箭,古人用箭表示距离,三弓就是三百步的距离,指出了园林面积小;红雨,表示余荫园四季花香不绝,果木繁盛;“荫天一角绿云深”,则生动体现了余荫园松柏翠绿,竹影斑驳的特点;上下 联的“足”与“深”,则深刻体现了园主看破世情,告老归田的从容淡然。
余荫园以一座游廊式拱桥“浣红跨绿”为界,将园景分为东、西两部分。拱桥具有桥、廊、亭的功能,是“三合一”的杰作,充分体现了余荫园设计者的匠心独具。月圆之夜,月影、桥影、人影在荷花池中相映成趣,构成一幅荷塘月色的动人画卷。这就是著名的“虹桥映月”。
园的西半部以长方形的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为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别馆为书斋之所在,清幽素雅,夏季凭栏小憩,碧莲映月,荷香十里,杨柳轻垂,让人心旷神怡。别馆注重建筑的细部装饰,玲珑精致,兼备苏杭的素雅与闽粤的精致华丽。
荷池北面为主厅“柳深堂”,为余荫山房的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珍藏文物的精华所在。木刻精品数不胜数,而历代名士的真迹墨宝也不在少数。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雕刻精致。两幅花草通花花罩生动逼真。此外,侧厢32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紫檀木雕屏风,都是著名的木雕珍品。尤其珍贵的是,紫檀木雕屏风上刻有清乾隆年间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韩持国在洛中作诗云:‘闭门读易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顾我未能忘世乐,绿樽红芰对斜曛’。”堂前庭院中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开时节,一片红云缥缈;花瓣落时,宛如红雨洒落,极富浪漫诗意。
浣红跨绿廊桥
临池别馆
“卧瓢庐”位于深柳堂左侧,是专门为宾客休息准备的客房。
柳深堂
柳深堂厅堂“深柳堂”的取名源自唐诗:“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柳深堂厅堂“深柳堂”的取名源自唐诗:“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玲珑水榭,诗情画意】
走到回廊深处东半部中央,有一八角形水池,池中设八角亭一座,这就是著名的“玲珑水榭”,因水榭呈八角形,故而又称“八角亭”,八面皆有窗户,既可八面通风,又能八面观景。对于八角亭的八景,有一首五律诗概括得很好:“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开盛,石林咫尺形;虹桥清辉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八景”将诗情与画意完美融合,让人流连其间,沉醉不思归,“玲珑水榭”也因此远近闻名。
水榭东南沿着园墙布置有假山,奇石嶙峋,造型多样;而东北面则有“孔雀亭”与“来熏亭”,周围树木繁盛,腊梅、菠萝树、南洋水杉等珍稀名贵的古树郁郁葱葱。
紧邻余荫山房的南面有一座瑜园,为庭院式住宅,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建,故称“瑜园”。瑜园底层有船厅,厅外设有小型方池,第二层为玻璃厅,在此可将余荫美景尽收眼底。瑜园为邬氏女眷的居所,所以又有“小姐楼”一称,楼中布置清幽雅致。
东坡居士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余荫园里自然也不能少了竹,但由于面积所限,所以,园主没有专门设置竹园,而是在墙与墙之间,种上翠竹数株,控制它的长势,既不额外占用庭院面积,又处处可见竹影婆娑,这就是“夹墙竹翠”的清雅景致。
因要在弹丸之地,将亭台楼阁,堂轩桥廊,假山碧水,翠竹碧莲全都包含 其中,且回廊、花窗影壁相互借景,彼此相映成趣,因此使得园内有“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奇趣婉转的曲径通幽之感。余荫园的建筑布局之精巧堪称一绝,既充分吸收了苏杭园林的艺术风格,又与岭南园林相结合。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其中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为“缩骨成龙”,园内景点,亭台楼阁,山水池榭,一应俱全,藏而不露。另外一个是“书香文雅”,不离居室。邬氏堪称书香门第,园主邬彬曾为同治举人,邬氏很注重儿孙的教育,而他的两个儿子也考中举人,因此有邬氏“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的佳话。所以,余荫山房诗联满园、处处皆是文采缤纷的佳作,不仅是岭南建筑艺术的珍品,也是岭南文化的集萃。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园内的装饰,园中砖雕、木雕、灰雕、石雕四大雕刻作品俱全,且都为具有精湛技术的名工巧匠之作,园内装饰雕刻精细,图案丰富精致,色彩素雅和谐,充满了恬静淡雅的美感。
如能在淡淡的雨天里去探访余荫山房,实为人生之幸事。不仅能感受“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妙处,还能看到雨落莲池,似珍珠滚落。此时的余荫园摒弃了繁华与浮躁,满园荷香,耳畔传来的是雨打竹叶的低吟浅唱,韵味悠长……
玲珑水榭
玲珑水榭是园主人诗钟文酒、吟风弄月之处。
玲珑水榭是园主人诗钟文酒、吟风弄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