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桃源
越秀公园是广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是元代以来的“羊城八景”之一。公园极富岭南特色,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独具特色。越秀公园由主峰越井岗及周围的桂花岗、木壳岗、鲤鱼岗等七个山岗,和北秀、南秀、东秀三个人工湖组成。公园山水如画,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代表。每年春秋两季的花卉展览,更是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越秀公园是广州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是元代以来的“羊城八景”之一。公园极富岭南特色,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独具特色。越秀公园由主峰越井岗及周围的桂花岗、木壳岗、鲤鱼岗等七个山岗,和北秀、南秀、东秀三个人工湖组成。公园山水如画,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代表。每年春秋两季的花卉展览,更是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
【秀丽宜人的自然环境】
越秀公园是山的公园,以越秀山为主体。越秀山属白云山余脉,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在山上建造“朝汉台”而得名,明代永乐年间,山上曾建观音阁,所以民间又常称之为观音山。越秀山是广州的风水宝地,从地理形态看,白云山和越秀山像巨大 的苍龙,在珠江畔,形成“飞龙吸水”之势。
在广州市中心区,越秀公园拥有面积最大的绿地,园中山水秀丽,鸟语花香。越秀公园拥有以混交林和湖泊为基础的自然生态系统,园中人工植物和天然次生植物种类混合多样,其中仅乔木就有146种近22万株,灌木121种,地被植物143种等,这里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如此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大量的动物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和栖息环境。越秀公园内还有大量的鸟类、蛙类和珍稀鱼种。
远眺越秀公园
公园大门
【颇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越秀公园是广州最早的公园之一。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就提出要把越秀山建成一座大公园。如今的越秀公园保存了各种历史文物和遗迹,园道紧密连接各个景点。
镇海楼
越秀公园内存有一段明代古城墙。明代古城墙横跨越秀山,在越秀公园内可见到的一段约有200多米,渐渐隐没在丛林深处。古城墙全长约1100多米,也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墙。它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朱亮祖镇守广州时,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段城墙是广州保存的唯一一段明代城墙,它与镇海楼、五仙观后面的钟楼一起,被人们认为是明初广州“三大地面古迹”。
越秀公园的园道连接镇海楼。镇海楼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和最富民族特色的古建筑,因其楼高五层又被称为“五层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登上楼顶,可以看到珠江和白云山。镇海楼是由永嘉侯朱亮祖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所建,最早叫“望海楼”,后又题名为“镇海楼”,意在雄镇海疆。清朝时,镇海楼一直是广州最高建筑物。镇海楼楼高28米,楼成塔状,塔似楼形,红墙绿瓦,造型古朴独特。楼前有一对明代雕刻的红砂岩石狮。清初诗人屈大均曾称镇海楼“可以壮三成之观瞻,而奠五岭之堂奥”。镇海楼据说是朱元璋为了镇压广东越秀山“龙脉”,下令朱亮祖修建的。
越秀公园有五羊石像雕塑,被人视为羊城的标志。它屹立在越秀公园的木壳岗上,高10余米,用130块花岗石雕刻而成,由尹积昌、陈本宗、孔丘传3位雕塑家创作。
中山纪念碑位于观音山的山顶上,是1929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而建的。中山纪念碑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碑基上层四面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石碑的正面是巨型花岗石,上刻有孙中山的遗嘱,周围树木郁郁葱葱。孙中山纪念碑与中山纪念堂同处于广州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上,连成一体,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
公园内还有广州美术馆。广州美术馆前身为仲元图书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美术博物馆之一。广州美术馆是一座近代所建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文化建筑。它位于镇海楼东侧,建成于1930年,式样仿北京故宫的文华殿。
越秀公园内还有绍武君臣冢、伍廷芳墓等人文景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和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多次来这里视察观光。仅毛主席就曾七次在越秀山游泳场游泳,朱德还专门为越秀公园赋诗一首《游越秀公园》。来到广州,去一趟越秀公园,欣赏秀丽的自然风貌,品味独特的人文景观,定会不虚此行。
五羊石像
越秀公园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