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最盛大的节日
“盘王节”是瑶族人民祭祀祖先“盘王”的传统节日,人民在节日期间设坛请圣,颂唱对各路神灵的赞美,通常会持续三天三夜,盛大而隆重。
“盘王节”是瑶族人民祭祀祖先“盘王”的传统节日,人民在节日期间设坛请圣,颂唱对各路神灵的赞美,通常会持续三天三夜,盛大而隆重。
【瑶族】
瑶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地都有分布,其中广西的瑶族人口共有140多万人,占自治区总人口数的3%,主要集中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富川、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内。
瑶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不同地方的瑶族人,语言差别也比较大,他们没有本民族文字,多通用汉文或壮文。瑶族人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不同的宗教信仰,有的地区还尊奉巫术或道教。瑶族的先民,自隋唐以来就生活在五岭山区,有“五岭无山不有瑶”之称。他们的支系也多,有盘瑶、过山瑶、顶板瑶、花篮瑶、白裤瑶、蓝靛瑶、红瑶、八排瑶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瑶族建筑风格多样,其中以木楼最具特色,“半边楼”一般为五柱三间,两头或一头附建偏厦,大门多在屋头上层屋场偏厦间;“全楼”多建于沿河一带或山腰较平坦的地方,规模和风格样式与“半边楼”差不多;“四合院”则是在平坦的地面上将四幢“全楼”合建而成的房屋,中间围出一处方形的庭院,故称“四合院”。木楼多是依山傍水,前低后高,分三层:最底层圈养家畜;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储存粮食和杂物。
瑶族女子
瑶族村寨
瑶族的传统服饰也独有特点,他们用优秀的蓝靛印染和印花技术,制作出了驰名国内外的“瑶斑布”,传统的民族服饰多是用这种手工布料制作,衣服上常常会用五彩丝线绣上美丽的纹饰,古代有“瑶好五色衣裳”之称。瑶族各支系的服饰存在较大差异,男式服装以青蓝色为基本色调,上衣有对襟、斜襟、琵琶襟等多种样式,也有的穿交领长衫,配长短不一的裤子,扎头巾、打绑腿。女性多穿对襟交领长衣,衣襟绲边,袖口镶饰布条,领襟、衣摆、袖子皆施以精美的绣饰,绣饰图案丰富,有花鸟鱼虫、象形人物、几何图案等。瑶族女性的头饰最为讲究,有“龙盘”形,是把长达十多米的绣花巾盘在头上;有“半月牙”形,是将三块“月牙”状银牌置于头顶发髻上;还有“尖角”形,是用绣花巾缠绕出上窄下宽的样式,然后再饰以各色丝绒线和彩珠。
身穿传统服饰的瑶族少女
瑶寨红瑶六月六晒衣节
广西龙脊金坑红瑶寨
瑶寨村头的孩子们
盘王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帝喾高辛氏的皇后耳朵疼痛,病痛足足折磨了她三年,后来从耳朵里取出来一条虫子,外形像蚕,把它养在盘里,后来竟然变成了一条龙犬,浑身毫光闪现,遍体锦缎。帝喾高辛氏看见了很喜欢,就赐名龙期,号称盘瓠。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帝喾高辛氏的皇后耳朵疼痛,病痛足足折磨了她三年,后来从耳朵里取出来一条虫子,外形像蚕,把它养在盘里,后来竟然变成了一条龙犬,浑身毫光闪现,遍体锦缎。帝喾高辛氏看见了很喜欢,就赐名龙期,号称盘瓠。
盘瓠,是瑶族、苗族、畲族人民共同的始祖,在辗转记载中受语音变化的影响,后人便把盘瓠叫成了“盘古”。盘古就是盘王。
盘瓠,是瑶族、苗族、畲族人民共同的始祖,在辗转记载中受语音变化的影响,后人便把盘瓠叫成了“盘古”。盘古就是盘王。
【盘王节】
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是瑶族人传统的盘王节,也叫跳盘王、还盘王愿等,是瑶族人祭祀祖先的重大节日。瑶族同胞们通常在这一天会聚一堂,载歌载舞,纪念盘王。
瑶族人称自己的祖先为“盘王”,他们认为“人之生死寿夭贫贱,皆盘王主之”,因此,瑶族同胞们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盘王节”来祭祀祈福。盘王节既可以由同宗的一大族人共同庆祝,也可以联户或者单户进行。节日有相对固定的程序,一般包括敬盘王、唱盘王以及跳盘王三大部分。瑶乡儿女们在这一天除了要杀牲祭祀,还会设宴款待亲朋好友,节日多持续三天两夜,有的则长达七天七夜。
节日期间,瑶乡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会聚一堂,“敬盘王”时,要设置祭坛,悬挂上盘王和诸神的画像或塑像,正中最大的便是盘王,左右真武、功曹、田公、地母依次排开,祭祀开始,要鸣响三声火枪,紧接着鞭炮齐鸣,瑶族的寨老们在神像面前供奉上猪头、酒肉、糯米粑等作为祭品,众人面对神像,俯首祷告,表达自己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也祈盼来年能有好的运气和收获。
祭祀完毕,则要进行“唱盘王”活动,其间主要是由祭祀的“神职人员”唱《盘王歌》。流传至今的盘王歌词内容丰富,抄本有二十四路、三十二路、三十六路等多种,每一路的唱词都有三千多行以上,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有关于盘王开天辟地的远古神话,如《远古天地人间》、《洪水淹天》;有瑶 族历史和英雄的赞歌,如《盘王出世》、《千家洞歌》、《盘王出游歌》;还有描述瑶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如《放猎狗》、《天大旱》、《种竹禾》等。歌唱仪式由4位师公主持,分别为司职还愿师、祭兵师、赏兵师和五谷师,每人还配有1名助手,另有4位歌娘歌师、6名童男童女、1名长鼓手和1个唢呐乐队共同参与,据说这些仪式的司职人员都有固定的师承和家学渊源。
跳盘王就是和着音乐的节拍跳舞,内容主要有“盘王舞”、“兵将舞”、“刀舞”、“三元舞”等,其中以“盘王舞”最为精彩。用流畅大方的动作,向人们展示着瑶族先民生产生活的场景,有狩猎、开荒、伐木、播种等。整个舞蹈极富美感,节日气氛浓郁,舞场四周悬挂的“国泰民安”、“ 万代兴隆” 等条幅,正体现了瑶族人欢庆节日、敬祖祈福的美好愿望。
【节日传说】
关于盘王节的来历,有“创世说”、“盘瓠说”、“龙犬说”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说法认为,在遥远的古代,瑶山的评王和高王两部发生了战斗,评王许下诺言说,有能割下高王首级的人,他就把自己最美丽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没想到,第二天一条名叫盘瓠的龙犬竟然衔来了高王的头颅。评王看后并未失信,就把三公主许配给了盘瓠,并封盘瓠为盘王。
新婚之后,盘瓠想用熏蒸的方法变成人形,在经历六天六夜的蒸熬之苦后,他变成了一个魁伟健壮的男子,后和公主生下六男六女,传下了“瑶家十二姓”。有一天盘王上山打猎,行至高山,不慎被一只羚羊触落悬崖而死。他的儿女们闻讯,悲愤异常,于是他们捉到羚羊,用羊皮制成长鼓,并敲击起舞,以报父仇。传说那天恰好是十月十六日,从此以后,瑶民们便把这一天定为盘王的纪念日,后来就形成了现在的盘王节。
如今,盘王节已逐步发展成了瑶乡儿女们祭祖祈福、欢庆丰收的联谊会,瑶家青年男女也借着这个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随着我国对文化产业的保护和重视,盘王节也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