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彝族火把节

追求幸福的盛宴

不论是从文化还是从狂欢的角度来说,火把节都是彝族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节日。每当置身于其中,不论是谁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违和感,一切都是那么的宛若天成。热闹的气氛、古老的仪式都将游客拉入了这个民族的最深处。或许正是这样的一种震撼力,在精神上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慰藉。

不论是从文化还是从狂欢的角度来说,火把节都是彝族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节日。每当置身于其中,不论是谁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违和感,一切都是那么的宛若天成。热闹的气氛、古老的仪式都将游客拉入了这个民族的最深处。或许正是这样的一种震撼力,在精神上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慰藉。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上庆祝的人群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沿着历史长河的痕迹来追踪火把节的过去,或许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在古老的汉唐时期,每年的农历二十四日便会举行这样具有传统意义的火把节。

火把节,旧称星回节,又称保苗会,是我国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拉祜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彝族火把节最为隆重。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结。

历时三天三夜的火把节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名字,第一天就是意味着开始的迎火,也叫作“都载”。这一天清晨,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了饭,父亲用从火塘里挑起的火,为长子或 长女点燃火把,这就意味着火把节的帷幕正式拉开了。年轻人先是拿着火把绕着屋子转上1圈或者3圈,再绕着自家的庄稼地绕圈,以驱除邪恶和灾难。

不论村寨穷富、不论家庭如何,每个村寨的彝族人都会在这一天宰羊杀猪,遵照祖先留下的传统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祀祖先。每到这一天,妇女们都会制上荞馍、糌粑面,等候在外的人回家吃团圆饭。

夜色降临的时候,远远望去似一条一条的“火龙”在群寨中穿梭,悠长又古老的调子似乎在给这一条一条的“火龙”打着节拍。火焰似乎要将整个夜空点燃,把每一个人的神经触碰。最后这些“火龙”在高高的坝上集合,上面是一把把烧得火热的火把,下面则是一张张被映得火红的脸庞。美丽的彝族姑娘小伙们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裳,脸上一个个都娇艳似花朵一般。

彝族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苦什”(过年)是嘴巴的节日,“都则”(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果然如谚语所说,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到了第二天便是最为精彩的“都格”了,汉语翻译成颂火、赞火。在这一天刚刚到来的时候,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穿上为了庆祝节日特意准备的盛装,带上坨坨肉和荞馍,在摆放圣火的祭台下面集合,迎接各式各样即将开始的活动。赛马、摔跤、唱歌、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都会在这里展开,但是这些都不是最为重要的。在这一天中最重要的要数彝家的选美了。一色黄油布伞不仅遮住了姑娘们楚楚动人的脸庞,也将整个山坡染成了黄色。在彝族的历史上早有以荞粉调糊擦脸的风俗,所以在选美中更是以黄脸蛋为美。除了选出最美的姑娘以外,年老的长者们也会评选出村寨里的美男子。可不要以为只是英俊潇洒就一定会当选,因为这里的评选标准中还有一项则是像传说中的阿体拉巴一样勤劳勇敢。

四面聚集来的“火龙”最后化作无数的篝火,映红了彝寨的天,人们围着这些篝火唱歌跳舞,一直到深夜才肯散去。因此彝族的火把节也被人们誉为“东方狂欢节”。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便成了有情人的天下。一对对情侣便会悄然走入树丛,拨弦弹唱,将相思之情互诉。故而彝族的火把节也被称为“东方的情人节”。

第三天就到了整个火把节的尾声——送火了,在彝语中也被叫作“朵哈”或者“都沙”。夜幕降临之后,当火神的祭祀完毕,大家也吃过晚饭后,各家各户的人就会陆续地将火把点燃。人人手持着火把在约定的地点相聚,在这里搭设祭台,举行隆重的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和祖先,期盼彝寨安康祥和。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上的斗牛表演

上一篇:芦笙舞
下一篇:施秉玩水龙
元芳,你怎么看?
加载中...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