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屐风流在儋州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使丐春工,染得桃花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东坡先生这首词,久已脍炙人口。写春景到了如此地步,不管是东坡本人还是读者,不能不产生一种喜悦心情。东坡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就是今日的海南。苏轼被贬官海南,固然是人生的一大变故,但是海南对于已经花甲之年的苏轼来说,却别有一番风采,笠屐风流俨然是东坡在海南的真实写照。来到海南,寻找苏东坡的遗迹,不能不细细品味一下儋州的东坡书院。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使丐春工,染得桃花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东坡先生这首词,久已脍炙人口。写春景到了如此地步,不管是东坡本人还是读者,不能不产生一种喜悦心情。东坡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就是今日的海南。苏轼被贬官海南,固然是人生的一大变故,但是海南对于已经花甲之年的苏轼来说,却别有一番风采,笠屐风流俨然是东坡在海南的真实写照。来到海南,寻找苏东坡的遗迹,不能不细细品味一下儋州的东坡书院。
【鸿雪因缘说坡仙】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七月二日,62岁高龄的苏轼到达海南昌化军贬所,从此开始了在海南岛的生活。虽然在来的路上苏轼曾发出“海南万里即吾乡”的豪言壮语,然而真正到了之后,他面对的却是“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的惨境。经过一番辛苦,苏轼终于有了自己的居所——“新居在军城南,极湫隘,粗有竹树,烟雨蒙晦,真蜒坞獠洞也”。在这个居所,苏轼开始了在海南的创作和教育生涯,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元符三年(1100)。整整三年时间,苏轼终于离开了在海南的住所返回中原。苏轼虽然离去了,但是他的住所留了下来,成了海南一处著名的景点,这就是后来的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正门匾额
东坡书院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再后来儋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一座房屋,既可作为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堂”。此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并向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苏东坡被流放到海南,就他个人的命运而言,是不幸的。但是他随遇而安,带来了中原文化,开馆授徒,敷扬文教,讲学明道,教育人才,提倡移风易俗,劝导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对于孤悬海外的海南来说,倒是难得的机遇。所以后人评论苏东坡的这一段经历,发出了“东坡不幸海南幸”的感慨。他与儋州大地、儋州黎民的这段“鸿雪因缘”(今载酒堂内匾额),对这块土地影响之深,至今人们仍可以深切地感受到。
东坡书院内的东坡笠屐像
东坡书院内庭景观
【高人庭院故依然】
而今的东坡书院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4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书。院内一座池塘清波涟漪,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载酒亭绿瓦重檐,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呈欲飞之势。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取意于东坡诗句“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亭上绘有反映苏东坡当年生活、写作、授徒情景的8 幅图画,生动形象。载酒亭东西两侧,有金鱼戏水、红莲盛开的莲池。
书院的第二进,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说到载酒堂,不能不说同为贬臣的李光。苏轼赋予载酒堂的是文化内涵,而李光则强化了苏轼和载酒堂的关系。这可以从李光所作《东坡载酒堂二首盖用渊明始春怀古田舍韵,遂不见于后集。予至儋,始得真本,因追和其韵》中得到印证:“(其一)荒园草木深,樵牧不敢践。虽无南国爱,正以东坡免。平泉与金谷,视此颜有腼。至今儋耳民,里巷多乐善。胜游倘可继,杖策敢辞远。燕谈有佳侣,永日可忘返。酒酣任歌呼,此兴吾不浅。(其二)嗟彼南海郡,土脊士常贫。薯芋饷昼耕,松明照夜勤。当年两黎老,能邀玉堂人。一往五十年,遗迹宛若新。邦君时举酒,父老举欣欣。贤多隐农圃,耦耕可问津。鲁叟欲乘桴,东坡愿卜邻。他年青衿子,凛凛多秀民。”后墙上的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表现的是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的情景。
东坡书院载酒亭
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鸿雪因缘”。此四字之意,盖取东坡“人生得意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意。另外,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在东坡书院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矗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东坡笠屐铜像取材于《东坡笠屐图》。据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黎子云,路上遇到下雨,于是向近处农家借用竹笠和木屐,穿戴起来怪模怪样,惹得妇女儿童相随争笑,农家的狗也对着他吠叫。苏东坡也乐了,说:“笑所怪也,吠所怪也!”
元人王仕熙《东坡书院》诗云:“元祐先生玉署仙,海南遗迹有双泉。古城云锁荒祠月,高树风吹野水烟。酌酒浮杯空九曲,断碑怀古又千年。醉醒谁唱沧浪曲,兴在山城缥缈边。”同为贬臣,发出的感慨和东坡初到海南何等相似。岁月留痕,东坡书院庭树依依,任凭这世人凭吊,或许再也无人像王仕熙那样感慨万千了。
东坡书院载酒堂
东坡书院钦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