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土地上的灵魂之花
蔚县剪纸是河北省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绚丽的色彩。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2006年5月20日,蔚县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蔚县剪纸是河北省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绚丽的色彩。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以窗花见长。2006年5月20日,蔚县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蔚县剪纸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熏样—雕刻—染色。
蔚县剪纸以窗花见长。“天皮亮”可以说是最早的窗花形式,即在云母薄片上绘图着色进行装饰。早期当地还盛行供花鞋、荷包、枕头上刺绣用的“花样”。后来河北武强县的木版水印窗花传入,蔚县剪纸汲取其色彩特点,仿“天皮亮”透明效果,以刻代剪,形成蔚县剪纸的独特风格。
蔚县剪纸是全国唯一的一种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素以刀工精细,色彩浓艳而驰名。所谓“阳刻见刀,阴刻见色,应物造型,随类施彩”而成。蔚县剪纸种类有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等。这些作品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璀璨,浑厚中有细腻,纤巧里显纯朴。把它贴在纸窗上,透过户外阳光的照射,分外玲珑剔透,五彩缤纷,显得鲜灵活脱,别具一种欢快、明朗、清新的情趣。
蔚县剪纸寓意深刻,生活气息浓郁。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祈求,还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无论是对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再现,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细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绚丽鲜艳的独特点染,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动、耐看,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收藏性于一身。使蔚县剪纸这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更加灿烂、辉煌。产品畅销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客户的喜爱。
在漫长的岁月里蔚县剪纸不仅创造了大量日臻完美的优秀作品,而且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剪纸民间艺术家,蔚县南张庄的王老赏(1890-1951)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刻画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有个性的人物最为拿手,创作出大量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在王老赏之前,蔚县剪纸虽已有多年历史,但其刀工粗糙,人物呆板,色彩点染上仅有限的几种。王老赏在吸收前辈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刀具,增加“阴刻”笔法,同时在点染上尝试色彩调配。经他改革后的蔚县窗花、戏人,一扫过去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死板呆滞的模样,刀法凝练,场面生动,造型优美,性格鲜明。由他刻出的各类戏曲人物,生动传神,姿态优美,很受群众欢迎。
剪纸艺人的工具
蔚县剪纸所使用的工具,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剪刀,而是形式各样的刻刀,这些刻刀大小各异,刀口也有差别,就是这些刻刀成就了蔚县剪纸的绚丽多彩和别具一格。
蔚县剪纸所使用的工具,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剪刀,而是形式各样的刻刀,这些刻刀大小各异,刀口也有差别,就是这些刻刀成就了蔚县剪纸的绚丽多彩和别具一格。
蔚县剪纸作品——门神
这幅门神作品既有传统门神年画的味道,又有戏剧脸谱的味道,从刻工到敷色,做得一丝不苟,相当传神。
这幅门神作品既有传统门神年画的味道,又有戏剧脸谱的味道,从刻工到敷色,做得一丝不苟,相当传神。
此后,蔚县剪纸艺人一代接着一代,精心雕刻,细心研磨,不仅涌现出了周兆明、任玉德、周永明等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还涌现了赵星山、高佃新、高佃亮、周河、刘慧敏等民间艺术家。周永明和任玉德的作品,很注重人物造型健美,在服饰、景物方面,突出运用图案化、典型化细节的镂刻,一丝不苟,以精致、细腻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