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丝弦

冀中艺术之花

丝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丝弦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曾遭禁演,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民间日渐发展,并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其中,流行于河北石家庄一带的为中路丝弦,邢台一代的为南路丝弦。

丝弦,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丝弦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曾遭禁演,1840年鸦片战争后在民间日渐发展,并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其中,流行于河北石家庄一带的为中路丝弦,邢台一代的为南路丝弦。

清初,丝弦在河北和京城已普遍流行,并深受群众的喜爱。同治七年(1868),井陉白花村高来明、高士俊父子创立了丝弦班社“高盛班”。光绪七年(1881),廊坊地区文安县太保庄创办了丝弦同乐会。光绪十六年(1890),霸县出现了韩大仓老调丝弦班,并曾率班进入北京演出。光绪初年,东路丝弦老调艺人吕洛脆、张洛栋、穆环旦等,到井陉白花班搭班,遂将老调剧目、音乐、表演等传入丝弦班,开丝弦与老调同台合演先例。自此,石家庄地区的丝弦主要伴奏乐器由弦索(土琵琶,状小)、三弦等弹拨乐器改为板胡、曲笛、笙。

丝弦

丝弦戏《红豆曲》剧照

丝弦

边树森演出《李天保吊孝》剧照,左侧为丝弦著名演员边树森。

1936年起,井陉白花班久驻石家庄南花园演出,1937年,一些演员并入“隆盛合”剧社,但仍悬“高盛班”之牌演出。

1947年,改为石家庄市丝弦剧团。石家庄丝弦有传统剧目五百多出,《空印盒》、《白罗衫》、 《小二姐做梦》、《赶女婿》、《金铃计》、《杨家将》、《花烛恨》、《生死牌》、《宗泽与岳飞》等是其代表性剧目。石家庄丝弦唱腔独特,以真声唱字,旋律向上大跳翻高,再用假声拖腔,旋律顺级下行,激越悠扬,慷慨奔放。丝弦音乐属弦索声腔,有各种音乐曲谱五百多支,各类伴奏曲牌一百多种,分官腔、越调两大部分。官腔曲牌多为长短句,以《耍孩儿》为代表;越调曲牌多为对偶句,以《三道腔》、《罗罗》为代表。2006年5月20日,石家庄丝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2月18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石家庄丝弦剧团边树森、张鹤林被列为石家庄丝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著名丝弦表演艺术家边树森,1940年生于河北藁城,1956年从事丝弦事业,正工小生,兼演老生。边树森在丝弦唱腔的继承和发扬上,成就显著。他潜心研究前辈们的演唱特色,并从京剧、评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以及西河大鼓、歌曲中汲取营养,融入自己的唱腔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边树森嗓音极佳,唱腔委婉细腻、高亢明亮,高处如黄钟大吕,低处如溪水潺潺,给人极美的艺术享受。他的代表剧目《李天保吊孝》成为丝弦剧种的代表剧目,也成为丝弦的保留剧目。他刻苦研究音律,虚心借鉴其他兄弟剧种的优长为丝弦所用,他的许多唱腔都是他自己作曲、创新改革的杰出作品。现在,丝弦青年生行演员的唱腔多是边树森的路子。

国家一级演员张鹤林生于河北保定,8岁开始登台。在唱腔方面除继承传统丝弦粗犷、凄婉的表现手法外,还吸收了京剧、梆子、老调、东路丝弦、西河大鼓等唱腔,表现动作娴熟、功底深厚,主演作品《宗泽与岳飞》、《大山恋情》获省市戏曲一等奖、优秀表演一等奖。其表演艺术评论多次刊登在《北京晚报》、《河北日报》等各大报刊。张鹤林曾创造了石家庄丝弦界的多项“第一”,比如,石家庄丝弦界第一位一级演员、第一位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被当代艺术家名典《燕赵梨园百家》誉为“艺术纯精名天下,鹤立群首第一人”。

丝弦

丝弦传承人张鹤林演出剧照

丝弦

丝弦名宿于俊仙演出剧照

丝弦

韩固营弦子腔老艺人表演时的场景

流行于邢台地区一带的南路丝弦。也叫“弦子腔”,这是因为它最初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一种叫作“弦子”的小琵琶,故而得名。南路丝弦唱腔流畅优美,字音清晰,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每句末尾用“二本腔”(即“小嗓”)演唱,行腔婉转,别具一格。丝弦表演追求热烈、火爆,各行当都有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程式动作。除甩发、水袖和各种台步外,还有一些特殊技巧,如耍髯、耍帽翅、耍手帕、耍牙、耍鞭、耍碗等。各行当表演均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生、旦崇尚技巧,表演细致;花脸动作夸张,粗犷豪放。丑角幽默诙谐。邢台平乡县丝弦剧团演出的《小刀会》、《杨门女将》等戏的选场和选段,曾在中央及河北省电视台播出过,深受群众欢迎。

上一篇:皮影
下一篇:沧州武术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