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吴桥不成班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吴桥杂技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中国被视为“杂技王国”,中国杂技被称为“东方艺术的明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小县所传承的杂技与这里的杂技所创造的辉煌。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吴桥杂技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中国被视为“杂技王国”,中国杂技被称为“东方艺术的明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小县所传承的杂技与这里的杂技所创造的辉煌。
在吴桥,杂技艺术俗称“耍玩艺儿”。民谣说:“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艺儿,人人有一手。”吴桥人对杂技有着特殊的爱好,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田间麦场,甚至在饭桌前和土炕上,他们随时都会翻一串跟斗,叠几组罗汉,打几趟拳脚,变几套戏法魔术。有的孩子去商店粮站打油买醋把装满油和醋的瓶子置在小拇指上托着走,点滴不洒。下雨天一群群小学生将雨伞顶在鼻子尖上冒雨行走。洞房花烛夜更是妙趣横生,吃糕点,信手拈来,喝喜酒,立等可取,新娘子空手一伸颗颗喜糖满屋飞,新郎官空中击掌支支香烟飞进手。
杂技表演蹬大缸
蹬缸
蹬方桌
“没有吴桥不成班”是杂技界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没有吴桥杂技艺人就组不成杂技班。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吴桥杂技从业者人员众多,自然各班子里都有吴桥人;二是吴桥艺人的技艺好,没有吴桥人难撑起一个班子。“没有吴桥不成班”是一个事实。吴桥不仅有很悠久的杂技历史,有很多的杂技文化遗存,这里还曾涌现了很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杂技名人名班。这些名人名班的出现,表明了吴桥对中国杂技的巨大贡献。吴桥是中华杂技艺术家的摇篮。吴桥人以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用毕生的精力倾注于杂技事业,以非凡的毅力和对杂技事业的执着投入,促使杂技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
1958年农田建设中,在吴桥县小马厂村发现一座南北朝东魏时期(534-550)古墓。古墓的壁画上对杂技艺术做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其中倒立、肚顶、马术、蝎子爬等杂技表演更为逼真。此外,据《吴桥县志》记载,明代阁老范景文(吴桥县籍)曾在《游南园记》中记叙了当时在祭台(吴桥旧县城南门外)观看马戏的盛况:“至则数健儿在焉,见所乘马翘腾,不胜气作,命取驰骤道上。于时人马相得,据鞍生风,蹄蹴电飞,着眼俱失。急于雾中细辨之,见马上起舞,或翻或卧,或折或踞,或坐或欹,或抱或脱,或跃而立,或顿而侧,时手撒辔,时脚蹑靴,时身离#xdf3b;,以为势脱将坠矣,而盘旋益熟,观者无不咋舌,而神色自差矣。”可见,吴桥民间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竹竿顶转盘
这个表演项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实际上在吴桥杂技表演中,是最基础的东西,即便如此,吴桥人在这上面推陈出新,别具一格。
这个表演项目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实际上在吴桥杂技表演中,是最基础的东西,即便如此,吴桥人在这上面推陈出新,别具一格。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给予吴桥杂技以高度重视和支持。激发了吴桥人民弘扬杂技文化,发展吴桥经济的热情,杂技从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繁荣阶段。1985年吴桥创建了国内第一所省属杂技中专学校。建校以来,已向山东、山西、江西、新疆等省、区杂技团体输送高、精、尖杂技新秀26人,在国内、国际重大比赛和表演中19次获奖。由于办学成绩突出,1990年被吸收为世界马戏学校联合会成员;1991年、1992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工作先进集体”。1993年11月“吴桥杂技大世界”建成并对外开放。大世界南部是江湖文化城、吕祖庙、孙公祠、泰山行宫等仿古建筑群;北部由杂技奇观宫、魔术迷幻宫、杂技宾馆餐厅等现代建筑群环抱气魄宏伟的中心广场。南北之间由16根巍然屹立的大理石杂技历史图腾柱连接,高空鸟瞰全貌是一辆杂技独轮车的造型,不仅反映了吴桥杂技的发展历史,而且超凡脱俗,气势恢宏。2004年吴桥被国家挂牌命名为首批“中国杂技之乡”。
2006年5月20日,吴桥杂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吴桥县的王宝合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宝合5岁学艺,7岁登台,擅长表演三仙归洞、口中吃针引线、软功缩骨,人送绰号“快手王”,2002年他应邀到我国香港地区演出,被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誉为“鬼手”。
吴桥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还有:“小钢炮”高福州,擅长表演白肚皮上切青菜、脖子卷钢筋等;李印怀,擅长表演眼扎骨针,吞铁球等;“吹破天”何树森擅长表演鼻奏唢呐;魏春华,擅长表演蹬千斤大缸;郭树桐,擅长表演老鼠提水碾荞麦,人称“老鼠郭”;李亮,擅长表演“上刀山”等节目,人送绰号“怪腿李”;廖鹏,6岁登台,擅长双手书画,演唱的评剧《人面桃花》、河北梆子“钟馗”和梅派京剧令人叫绝,人送绰号“六岁红”。
鬼手王宝合表演三仙归洞
王宝合的表演早已是炉火纯青,这位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说过:“无论什么手艺,只要你练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境界,都会成为一门艺术。”欣赏王宝合的表演,实际就是欣赏一门艺术。
王宝合的表演早已是炉火纯青,这位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说过:“无论什么手艺,只要你练到一定的程度,达到一定的境界,都会成为一门艺术。”欣赏王宝合的表演,实际就是欣赏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