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虎头关帝庙

中国“东方第一庙”

虎头关帝庙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虎林市,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关帝庙虽然规模不大,却是鸡西地区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遗址。其历史久远,又地处祖国最东方,因而被誉为“东方第一庙”。作为我国名胜,虎头关帝庙曾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关帝庙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的虎林市,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关帝庙虽然规模不大,却是鸡西地区唯一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遗址。其历史久远,又地处祖国最东方,因而被誉为“东方第一庙”。作为我国名胜,虎头关帝庙曾被收入《中国名胜词典》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方第一庙】

虎头关帝庙坐落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正南,位于乌苏里江左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西侧有石砌台阶,共计84级台阶,直达庙后山岭之上。庙基底座长17米,高4.54米,木质建筑。庙四周围绕着花墙。庙顶覆盖着黑色的瓦片,重檐飞角,斗拱交错,颇具古韵风采。

庙门两侧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知我者惟春秋乎;下联:乃所愿则孔子也。虎头关帝庙采用的是两进结构。进入虎头关帝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厅八根明柱,柱子上雕刻 着“二龙戏珠”的图案。前厅两侧设有兵器架,上面摆设着金瓜、钺斧、朝天镫、枪、刀、矛、戟等诸多兵器。

进入庙宇的廊檐,可以看到并排的四根明柱,柱子下端以石鼓为基础,上端饰以燕尾雕龙。迎面四幅绘有“百古图”的槅扇,打开槅扇,就是虎头关帝庙的正殿。在正殿内有七尊塑像,正中央的高大传神雕像是关帝像,下有六配像,左配像依次为地藏佛、判官、关平;右配像依次为山神、小鬼、周仓。塑像后面和左右彩屏上,有精美的绘画,分别是《五龙藏云》、《赵高求寿》、《青松白鹤》、《三国图》。

如今的虎头关帝庙,并不是最初兴建的那座。根据《清史稿》、《清朝续文献通考》的相关记载,虎头关帝庙兴建于雍正年间,在乾隆、嘉庆、咸丰年间,虎头关帝庙都重修过。在《吉林地理纪要》中还有这样一段记载:“设险守国,要塞,汉族踪迹至此最早,县西南有关帝庙,额提案:嘉庆己巳重修,近汉人居住已有千年……”

虎头关帝庙的相关记载很多,1935年的《虎林政况》中也有相关记载:“雍正年间内地民亦多在吉林领采参凭照,跋涉远来,及冬而返,咸以江东为落趾之地,而以江口为会集之场,久之,集人渐伙,获利益厚,遂于江畔陡崖之间,捐资建关帝庙一座,虔诚以祀,殆昭示深山幽谷中求财全命,惟有信义是崇云。”

虎头关帝庙规模不大,但是位于中国最东方,影响极大,古往今来,被誉为“东方第一庙”。

虎头关帝庙

【神奇的故事】

相传,虎头关帝庙的兴建者,是一些从关内来谋生的人。他们在乌苏里江两岸山林中采人参,挖药材,以此发家。发家之后,这些人为了求财保平安,也有对关公忠义的敬仰,这才共同出资兴建了关帝庙。

不过虎头关帝庙的最初选址,并不是今天的位置。最初是要把关帝庙建在虎头山顶。准备开工时,问题出现了:每次开工的时候,头一天准备好的材料,第二天就会消失,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山下。就这样,工人们白天把材料搬上山,晚上,材料又不明原因地回到了山下,反复多次。后来建庙的人领会到,这应该是关老爷的意愿,关帝庙不应该建在山顶,而应该建在材料被搬下来放置的地方。

抗日战争中,苏联红军攻打虎头要塞的时候,动用了大炮,猛烈的炮火地毯式轰炸,把虎头山所有建筑都摧毁了。令人震惊的是,有一座建筑竟丝毫未损,这座建筑就是虎头关帝庙。

1989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越过乌苏里江,在乌苏里江沿岸肆虐。洪水越过虎林来到虎头,看到洪水迅猛,村民们仓皇撤退到关帝庙。令人震惊的是,洪水来到关帝庙前,竟然停下来,最后退去。

关于关帝庙的种种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被人争相传诵,因此关帝庙的香火一直很旺盛。尤其是每逢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走出家门,到关帝庙上香祈福,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上香祈福,除了表达人们对关帝忠义的敬仰,还有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上一篇:大乘寺
下一篇:太阳岛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