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天,是属于开封的,遍地盛开的菊花,热热闹闹地招揽着游人。行人如织,人声鼎沸,摩肩接踵,一瞬间的恍惚,好似让人回到了1000年前的宋代。那时汴梁城的繁盛或许远胜于今。时光就好似一池最有力量的水,将曾经的记忆一一漂洗,渐渐地,往事如云烟……
开封古称东京、汴京,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菊花名城、中国书法名城、中国收藏文化名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体城市和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开封总面积达6266平方千米,截至2013年年底,总人口达553万人。
大相国寺山门殿
开封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高温多 雨,秋季天高气爽,四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4.52℃,年均无霜期为221天,年均降水量为627.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的7、8月。
开封境内河流众多,黄河大堤以北滩区为黄河水系,流域面积281平方千米;黄河大堤以南属淮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惠济河、马家河、黄汴河、贾鲁河、涡河等,流域面积5985平方千米。
开封地势平坦,土壤多为黏土、壤土和沙土,适宜农作物种植,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种植区,是全国著名的小麦、棉花、花生、大蒜、西瓜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大相国寺内供奉的千手千眼佛
宫墙上盛开的菊花
开封植物资源丰富,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约有800种。动物种类繁多,是全省重要的猪、牛、羊繁育基地,开封黄河鲤鱼被誉为“鱼之上乘”,驰名中外。
开封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魅力之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夏朝、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北宋时期,开封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开封还是著名的戏曲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盘鼓艺术之乡,名人文化、宋词文化、饮食文化、黄河文化、府衙文化灿烂悠久。
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河
今日开封城,是闲适的,古老的城墙时断时续,大相国寺依然如千年前一样巍然耸立,城中的湖水如往日一般清澈,似乎曾经的那段辉煌并未远走。街角的斗鸡、公园里的声声祥符小调、家家户户种植的菊花……开封人依然保留着传承千年的风俗。
【从老丘到汴京,盛世端倪初现】
尉氏县的一处新石器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充分证明了五六千年前已经有人类在开封生活。夏朝曾将都城定于开封一带,称此地为老丘;商朝时改名为嚣;春秋时期,郑庄公在开封朱仙镇一带修筑仓城储备粮食,以便“启拓封疆”,故改称此地为启封。
公元前361年,开封第一次以都城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当时正值战国时代,魏惠王为称霸中原,将都城从安邑迁往开封,并将开封更名为大梁。在魏国统治的136年间,大梁城历经了六代君王,开封城得到了快速发展。魏国统治期间,惠王引黄河水灌溉开封周边的田地,促进了农业发展,疏通了黄河与淮河间的主要水道,便利了水运交通,也带动了商业的迅速发展。这时的开封城中还发生了“孟子游梁”、“窃符救赵”、“孙膑智斗庞涓”等脍炙人口的历史事件。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大军攻打魏国,城破国亡,开封城被更名为浚仪县,隶属三川郡,数百年之后,开封城才恢复“启封”之名。
汉景帝年间,为避景帝刘启之讳,便将启封改为开封,隶属河南郡,这是历史上“开封”其名的源头。南北朝时期,开封城称汴州、梁州,由于水运条件优越,受到北魏、北齐等君主的青睐,开封开始了自魏国之后的第一段中兴。北齐文宣帝年间,尊崇佛教的君主命人建造了著名的大相国寺。到了隋朝时期,隋炀帝开凿运河,打通了黄河与淮河,使得位于江淮至 洛阳、长安之间的开封成了水运的交通枢纽。进入盛唐之后,毗邻东都洛阳、水运发达的开封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907年,大唐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建梁,将都城设在开封,这对开封的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后,后晋、后汉、后周也相继在开封设都,开封又多了一个名字——东京,开封正式取代洛阳,成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东京梦华,宋都汴梁迎盛世】
如果说宋朝以前的那些前尘过往对开封来说是一种铺垫,那么宋朝的开封无疑是最灿烂的全面爆发期。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距开封城20千米的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定都开封,在之后长达168年的统治时期,开封城得到了最为全面的发展。
此时的开封,被更名为东京,也称汴京。经历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后,开封的经济迅速复苏,士、农、工、商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鼎盛时期,整个开封府人口达到了150万。开封城旧貌换新颜,城郭恢宏大气,街市井然有序。发达的水运,良好的交通,给开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一时之间开封城内商贾云集。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开封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享有“汴京富丽天下无”的赞誉。北宋翰林画院翰林待诏张择端在其名作《清明上河图》里给予了最直面的描绘,开封城的美丽景致也由此享誉寰内,时人盛传“一苏二杭三汴州”。
北宋时期,宋词文化闻名于世,和唐诗并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苏洵、苏辙、李清照、周邦彦、秦观等都曾在开封城中创作出绝世佳作。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影响了儒学界数百年。
但是,自大金攻打北宋,北宋王室被迫南迁之后,开封城便开始了饱经劫难的历程。1155年,汴京城故宫发生大火,所有建筑毁于一旦。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破坏,使昔日辉煌的开封城逐渐衰败,再也没有了当初的辉煌。
细细数来,开封城曾经历的磨难,正如它曾拥有过的辉煌一样,难以计数,但是,这座古都城的尊贵气质和深厚底蕴却从没有随着时代的消逝而损耗半点。今天的开封城,拥有近200处文化景点,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余家,包公祠、清明上河园、东京城遗址、翰园碑林、禹王台等都已经成为国家级著名旅游景区,郑开大道的开通也为开封城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