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明显陵

明代“大礼议”的产物

明显陵,深踞山坳之中,远离红尘之外的最具特色的帝王陵寝。它因著名的历史大事件——“大礼议”而备受关注,同时又以其“天造地设”的规制格局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而令世人折服。在历史的尘封下,在大山的环抱中,这座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代陵寝处处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明显陵,深踞山坳之中,远离红尘之外的最具特色的帝王陵寝。它因著名的历史大事件——“大礼议”而备受关注,同时又以其“天造地设”的规制格局和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而令世人折服。在历史的尘封下,在大山的环抱中,这座最早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明代陵寝处处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建显陵以明礼、示正统】

明显陵,处于湖北钟祥市(原承天府)的松林山下,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

明世宗名朱厚熜,是兴王朱祐杬的儿子,因明武宗死后无子,以明朝“兄终弟及”的传统,皇位最终传到年幼失父的朱厚熜身上。当初年仅14岁的朱厚熜奉旨进京即位,为了拒绝继嗣而拒入太子门,面对着要么做皇帝要么做藩王的后果,他毅然选择了顺承生父,这也是豪举一桩。而这座最初以藩王的礼仪进行修建的一般王墓,后来当朱厚熜登位追谥其父为皇帝后就从藩王墓扩建成了宏大的帝陵。因这一次的重修引起了当朝大臣们的极力反对,而明世宗为了镇压此次抗议则当庭杖毙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戍边、革职的官员更是多达110余人,由此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之争”永留史册,明显陵也因此而成为明世宗完成的昭穆体系的见证者。

据历史学家推断,明世宗朱厚熜扩建生父朱祐杬的藩王墓为帝陵并取名为“显陵”,其意有三:一为显耀,光耀自己家族的门楣;二为显示,显示自己对生父的孝敬与尊崇;三与“隐”相对,以示自己是出身正统。

在历史上,为了给自己的皇权血统正名,朱厚熜还修建了一座显陵。另一座显陵建于北京的长寿山(现在的十三陵),同样以帝陵的规模来修建,目的是想将朱祐杬的陵墓迁至京城,历史上记载为“献皇帝梓宫宜改葬天寿山”,从而为自己的出身正名。但是,嘉靖帝在迁墓的事情上再次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他们以“陵气不可泄” 的理由对嘉靖帝进行劝阻。最后,对于迁墓摇摆不定的朱厚熜前去询问生母章圣皇太后的意见,但母亲也以“陵寝乃国家根本之重地,不可轻动”给予反对。综合大臣和母亲的意见,嘉靖帝只好暂时搁置了迁墓的想法。最后,在选址和朝廷状态的综合考虑下,嘉靖帝最终改变了北迁改葬的想法,并亲自赶往安陆州(今钟祥市)督建南府显陵。而他在天寿山一手督建的显陵也没有空置,最后留给了他的儿子,并改名为昭陵。

明显陵

明显陵内的明楼台

【天造地设似天工】

明显陵依山傍水,坐落于湖北省钟祥市东北5千米的纯德山山坳中。它开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历经47年的修建,最终于嘉靖年间竣工,整个陵墓占地面积183.13公顷,是明代最大、用时最长的一座陵墓。整个陵园成双城封建构造的格局,由内而外,与松林山的地势相依,层层递进。整体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全面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

环抱整个陵墓的是形如金瓶的外罗城,外罗城全长3600多米,墙高达6米,墙体厚至1.8米。与之相对,高墙里面陵宫区又有城墙与它呼应,这个称为内罗城。外罗城以新红门为起点,像一条丝带紧紧围绕着整个陵墓,随着松林山的起伏形成了一个金瓶状的形态。这内、外两城,皆由红砖黄瓦改建而成,气势恢宏,虽然历经风雨,但如今依旧能从那城墙上斑驳的痕迹里看出当年的金碧辉煌。另外,金瓶在风水术中,一直被认为是神仙所佩戴的法宝,同时也能绕气护身,寓示着陵墓主人的神圣吉祥。除此以外,陵园还有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在这奇妙绝伦的建筑群中,最为奇特的还要数龙形神道和九曲御河。龙形神道位于新、旧红门之间,呈“S”形全长290米,它的修建是因山势还是因风水,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朱祐杬生前信奉道教,这对明世宗朱厚熜的影响很大。在显陵的修建上,从碑亭到廊坊,从雕像到巍峨的建筑,凡是有图案的地方都会有道教阴阳太极的图形,由此也可见一斑。而龙形神道弯曲的形体,的确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太极这一玄体。沿着龙形神道往前走,九曲御河就像一条盘踞的龙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九曲御河因它九曲回环的形态布局而得名,始建于嘉靖二年,自陵区的东北流向西南,贯穿着整个陵区。它利用自然河流进行引流,是历代以来最为完善的排渠河。由于显陵宏大的规模、精美的布局和深厚的文化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0年将明显陵收录于《世界遗产目录》。

如今,随着朝代的更迭,当年的王朝已不复存在,但是明显陵在风雨的洗礼下仍然显露出一个帝陵的肃穆和威严。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外罗城更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

明显陵

明显陵内的棂星门

明显陵

明显陵内的宝城石雕兽

【一方瑶台连二冢】

明显陵虽为合葬墓,但是它是一陵二冢的布局。在我国古代有一个习俗,就是人死后不能见天日,当朱厚熜的母亲章圣皇太后去世之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二十年了,而且此时深埋地下的前墓已经进水,要想迁出就会违背风俗。于是,当下的设计者就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在前墓的后面再挖一个墓,中间修建一个瑶台来连接,瑶台为长方形,面阔11.5米,进深40.5米。在瑶台的底下再修建一条地下通道将朱祐杬的棺柩从前宝城运至后宝城,从而使嘉靖皇帝的父母得以合葬。这种一陵二冢的合葬方式是明显陵最为奇特的地方,同时它的修建也别有用意。瑶台向来是神话中王母仙人聚会的地方,在这里寓意着先人已经羽化成仙。

明显陵

明显陵

明显陵内的石像

【关于明显陵的传说】

神秘的事物总是带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玄秘,而显陵的神秘传说也非常动听。

据说,明世宗在接到圣旨前往京城登基时,圣旨 规定各大藩王谁先进京谁就登位。因为害怕途中被人谋害,所以就有人建议朱厚熜伪装成囚犯,被随从用囚车送往京城。年幼的朱厚熜在习惯了王府的锦衣玉食后,面对坐囚车、吃粗饭这一环境,不由得哭了起来。这时,严嵩有了主意。他建议下道谕令,必须要做出一道不见肉但含荤的菜,如果做不出来就要将厨子们全部杀掉。

这时,一个叫詹多的厨子看着红薯发着呆,突然间就来了灵感,最终做出了一道菜,叫“蟠龙菜”。这是一种不见肉但含荤的菜,需要将红薯、绿豆和肉等其他的材料一起混合起来。这种菜做好后,形如香肠,味道鲜美,看似是粗粮,实际是肉饼,于是朱厚熜就一路吃着蟠龙菜来到了京城,最终登基成了历史上的世宗皇帝,这才有了后来的明显陵。

如今,蟠龙菜已然成了钟祥市的一道有名的小吃,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此地,必定会一尝这蟠龙菜,感受着朱厚熜所统治下的嘉靖王朝的盛衰。

明显陵

明显陵的琼花双龙琉璃壁

明显陵

明显陵陵寝门石雕

明显陵

明显陵内的神道

上一篇:黄鹤楼
下一篇:武当山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