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武汉人“过早”

别开生面的早点

早餐,在武汉人的生活中有着别样的地位。武汉人从来不说吃早餐,而是说“过早”。由于武汉很早就是一个商业繁华的重镇,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综合原因使得武汉人性格里有一种“坐不住”的东西,恨不得一大早起床就出门社交、做生意,因而养成了不在家用早餐的习惯。

早餐,在武汉人的生活中有着别样的地位。武汉人从来不说吃早餐,而是说“过早”。由于武汉很早就是一个商业繁华的重镇,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综合原因使得武汉人性格里有一种“坐不住”的东西,恨不得一大早起床就出门社交、做生意,因而养成了不在家用早餐的习惯。

武汉人“过早”

排队等着“过早”的人们

武汉人“过早”

水晶小笼包

【过年过节还要“过早”】

汉口当年是天下第一的商船码头,商人、码头工人和船员哪个不是从早忙到晚,清早更是人多事杂,百事开端,一刻值千金,人们就更没有闲工夫慢慢悠悠吃早点了。于是大家就一阵风似的在务工途中解决了早饭,然后一心打点该做的工作。而今天的武汉人,仿佛也生来就有“神功”,可以在各种交通工具上埋头吃早饭。面窝、油条也就罢了,即使是在颠簸的公交车上,武汉人也可以一只手端碗一只手拿筷子,狼吞虎咽地在下车之前吃完一碗热干面或者牛肉粉。

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上三镇之间往来更加频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场所居住半径也逐渐扩张,“过早”这种传统习俗不但没有像很多老的民风民俗那样消失,反而越来越流行,蔚为大观。年轻人更是如此,即使上班上学的地方离家不远,也不愿意在家吃,一定要走到街头巷尾最火爆的热干面摊上,扎进人堆里“拍”一碗热干面。上学的孩子更是三五成群穿着校服,背着书包边走边吃。所以不管是威风凛凛的铜人像,还是让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或是改写历史的首义广场,都要无一例外地在每天清晨被“过早”的人群和阵阵炊烟包围,想必这 道亮丽的风景线外地人看来一定大为唏嘘。武汉人的豪迈和爽快,也许就是过早“过”出来的。

过早

“过早”以武汉人为主,其他城市如襄阳等地也有,著名的武汉“过早”四大名吃分别是蔡林记的热干面、小桃园的瓦罐鸡汤、四季美的汤包和老通城的三鲜豆皮。如今武汉户部巷集合了所有的名吃,每天早上人山人海,美味不绝,成为武汉最受欢迎的地方之一。

【人间烟火在清晨】

在武汉,小吃的摊点如同群星散落夜空,大有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之势。曾经的早点摊更是花样繁多流动性大,很多善于制作面食的摊贩干脆挑起担子,左边是炉子和铁锅,右边是水切面和各种佐料,在巷弄中边走边吆喝,随处做生意,老街坊们听到熟悉的叫卖声就纷纷从家里探出头:“老板,搞一碗热干面!”

武汉早点的品种数不胜数,不但搭配绝妙,而且物美价廉。早点中光是粉面类就有热干面、热干粉、牛肉面、牛肉粉、热干豆丝、鱼糊粉等,甜品有桂花米酒、小汤圆、鸡蛋清米酒、豆腐脑、豆浆、糍粑等,其他油炸清蒸的餐点更是种类繁多,油条、面窝、生煎、油香、烧麦、糯米鸡、欢喜坨、馄饨……早餐时段的武汉就像一个巨大的自助餐厅,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吃得不能弯腰了也才不到十块钱,武汉人对于家乡的热爱更是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热干面,是武汉早点的明星单品。热干面的师傅们通常早上四点就要起来出摊了。圆筒状的水切面装进竹筐里下到滚水的铜锅中,捞起来沥干水,放在一张长长的木条案上摊凉,然后再淋上香气四溢的小麻油待用。吃进嘴里的热干面和各种佐料混在一起,加上碱的催化风味十足,时不时咬到一颗香脆的辣萝卜,和筋道的面共同在口中作用,口感实在丰富而有质感,令人难忘。

武汉人“过早”

太和米粑

武汉人“过早”

荷香珍珠糯米鸡

上一篇:女儿会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