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南京国际梅花节

争芳斗艳香袭人

“龙蟠胜地,春风十里梅花”,每当梅香飘起的时候,南京就迎来了春的气息,那漫山遍野的梅花争芳斗艳,香气袭人。初春来到南京,如此景致定会让人痴醉其中,流连忘返。

“龙蟠胜地,春风十里梅花”,每当梅香飘起的时候,南京就迎来了春的气息,那漫山遍野的梅花争芳斗艳,香气袭人。初春来到南京,如此景致定会让人痴醉其中,流连忘返。

梅花作为我国十大名花之首,有着清雅秀丽、品行高洁、傲然铁骨的精神。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情怀。这二者的完美融合,使得南京梅花彰显出独有的魅力,散发出迷人的气息。

【梅花文化】

南京国际梅花节

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与兰、竹、菊齐称为“四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数点梅花天地心”,“古梅如高士,坚贞骨不媚”,“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冰清玉洁、巍然独处的梅花在世人眼里,具有高洁、典雅、冷峭、铁骨、坚贞的优良品格,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趋向和道德情操,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正因为梅花的独立、独特,世人才被它的香韵所倾倒,为它的精神所折服。

【梅花与南京】

南京人一向有爱梅、植梅、赏梅的习俗,并被传为佳话。南京的植梅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的六朝时期,此后历代相沿不衰。据传,东晋时期尚书令卡壶曾在冶城(现今的朝天宫)处筑墓。到了南朝齐时期,文学家孔稚圭为其好友——“何氏三高”中的何点在卡壶墓旁边筑室,并在周围栽植了大片的梅花,这样冶城道院的梅花便成了当时一处胜景,保持了上千年之久。生活在南朝齐梁时期的医学家陶弘景曾居住在南京城西清凉山以北的陶谷,他种植的梅花被称为“陶谷六朝梅”,一直保留到民国时期。此外,南北 朝时期的瞻园是当时金陵最为繁华的地带,也植有大量的梅树。清代时,有去夫子庙瞻园观赏红梅的记载。

明朝时,南京城南梅岭岗、城北钟山脚下的梅花坞,都是植梅、赏梅的佳地,历经几百年不衰。《金陵志》中记载了当时梅花坞的盛况:“梅花之盛,无如灵谷坞中,尽一坞皆梅,参差错落不下千株。”南京的梅花与中山陵有着密切的联系。1929年,当时的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在孙陵岗建立了中山陵纪念性花木区,同时栽培了大片梅花,使得这一地区逐渐成为赏梅胜地。1944年这里正式命名为梅花山,从此梅花山代替了孙陵岗的名字,被世人广为熟知。如今的南京梅花山梅园,是国内唯一一个位于世界遗产景区内的赏梅胜地,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平方米,植梅3万多株,包括了宫粉型梅、龙游梅、绿萼梅、玉蝶型梅、朱砂型梅等在内的300多个优质品种,堪称“梅花世界”,被誉为“中国第一梅花山”、“天下第一梅花山”,与上海淀山湖梅园、江苏无锡梅园、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并称为“中国四大梅园”。

南京国际梅花节

近年来,南京国际梅花节在举办中不断摸索,持续创新,在开展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开展商贸活动,推销特色产品的同时,注意将梅花与艺术、梅花与文学、梅花与民俗、梅花与美食等元素放入梅花节活动中,使得参与者、旅游者能够深入体验到梅花文化的内涵与魅力,也达到了宣传南京“博爱之都”、“人文绿都”等城市品牌和展示南京良好形象的目的。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