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朝阳北塔

五世同堂的宝塔

朝阳北塔在辽宁省朝阳市城区,北魏冯太后命在此建“思燕佛图”木塔,北朝末年烧毁,隋文帝派人送释迦牟尼舍利在此安葬,唐天宝年间进行维修,改名“开元寺塔”,辽代对此塔进行维修,改称“延昌寺塔”。1988年至1992年对北塔维修时,从塔的天宫发现了源自隋文帝敕葬而经辽兴宗时再葬的佛舍利以及金塔、银塔、七宝塔等上千件佛教宝物。

朝阳北塔在辽宁省朝阳市城区,北魏冯太后命在此建“思燕佛图”木塔,北朝末年烧毁,隋文帝派人送释迦牟尼舍利在此安葬,唐天宝年间进行维修,改名“开元寺塔”,辽代对此塔进行维修,改称“延昌寺塔”。1988年至1992年对北塔维修时,从塔的天宫发现了源自隋文帝敕葬而经辽兴宗时再葬的佛舍利以及金塔、银塔、七宝塔等上千件佛教宝物。

【承载五朝历史的宝塔】

朝阳北塔,清代以前史籍无明确记载,至晚清和民国年间所修地方志,略有所录。哈达清格撰《塔子沟记略》卷三《市镇》条载:“三座塔……筑土为城……东塔倒坏,仅存其基。南塔、北塔尚在其势”。清修《承德府志》卷二十一《古迹》条载:“兴中故城……辽金时代所建三塔犹存,人称为三座塔”。民国年间编修的《朝阳县志》则谓“三座塔,均在城内”(三座塔指朝阳城内的北塔、南塔、东塔)。

从能查阅的文字资料,结合北塔外部的造型风格,北塔属辽代应是定论。但随着北塔维修工程的进展,尤其是勘探发掘工作的进行,专家们用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揭开了这座“五世同堂”塔的面纱,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第一时期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塔址所在地是前燕、后燕、北燕的都城——龙城的 宫殿建筑故址。龙城的宫殿始建于东晋咸康七年(341),东晋太元十年(385),被前秦宋敞烧毁。后燕重建,北魏太延二年(436),北燕亡国之君冯弘将之烧毁。第二时期为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至十四年(485~490)。魏文成文明太后冯氏在三燕宫殿基址上建“思燕佛图”木塔。北朝末年被大火烧毁。第三时期为隋仁寿二年(602)。隋文帝敕建宝安寺塔,此塔在思燕佛图木塔的基础上修建,安葬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第四时期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至天宝年间(约742~756)。修缮隋代宝安寺塔,并改称“开元寺塔”。第五时期为辽代。辽太祖神册元年(916)对隋唐塔进行修缮,并改称“延昌寺塔”。辽兴宗重熙十年至重熙十三年(1041~1044)改建延昌寺塔,外观呈现辽塔风格。朝阳北塔历经上述五个时期,虽有多次毁建,但都不离故地,故此被称为五世同堂的宝塔。

朝阳北塔

朝阳北塔和佑顺寺

佑顺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新华路东段北侧,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北京白马寺喇嘛绰尔济卜地到辽西择地建寺,并看好了荆棘丛中涂满落日余晖的三座古塔边的一块空地,经康熙皇帝批准,第二年破土动工,八年后竣工。佑顺寺之名由康熙皇帝所赐。是朝阳境内唯一的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形式的喇嘛教庙宇。

佑顺寺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新华路东段北侧,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北京白马寺喇嘛绰尔济卜地到辽西择地建寺,并看好了荆棘丛中涂满落日余晖的三座古塔边的一块空地,经康熙皇帝批准,第二年破土动工,八年后竣工。佑顺寺之名由康熙皇帝所赐。是朝阳境内唯一的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形式的喇嘛教庙宇。

【北塔的建筑风采】

朝阳北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城区,塔高42.6米,为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空筒式砖塔。由夯土台基、砖台座、须弥座、塔身、塔檐、塔刹组成。

夯土台基原是燕都宫殿台基遗址,虽逾千年仍十分坚固。台座为方形,青砖砌筑。台座内部东、南、北三面修成券门或廊道,沿廊道可清晰地目睹三燕时期的宫殿柱础石,北魏时期的“思燕佛图”塔心实体夯土、隋塔砖砌塔基、唐塔砖砌塔基、辽塔砖砌塔基。可领略“五世同堂”塔的风采。沿南侧廊道可进入神秘地宫,地宫用沟纹青砖砌筑,白灰勾缝,壁面平整,青砖漫地,柏木板棚顶。地宫内立石经幢一座。出地宫沿廊道的砖砌台阶而上,便登上方形台座之上。宽大而坚固的台座上砌筑须弥座。

朝阳北塔

朝阳北塔夜景

须弥座上复叠三重仰莲,由上而下,由砖台、假门、圭脚、枋、束腰等组成。南面开券门通塔心室,另三面中央设假门,门西侧束腰均以板柱隔成三个壸门。束腰四角立盘龙柱。假门仿双扇朱漆板门,门饰3排莲花形门钉和一对莲花铺首衔环,门楣饰祥云,两侧雕守门力士和飞天。东、西面假门雕力士,头戴兜鍪或束发,身穿铠甲,腰系宝带,足着长靴,一手托宝珠,一手持剑或杵,面向假门而立。北面假门,两侧雕飞天各一,头朝下,上身袒露,腰系裙带,头梳发髻,饰缨络,戴臂钏,手托供物,飞舞于空中。

须弥座束腰共设24个壸门,每面6个,雕饰图案有化生童子、缠枝牡丹、团莲、异兽等。舞伎16人,皆头顶花冠,颈系缨络,手持彩带,翩翩起舞。乐师16人,臂挽丝带,袒胸着裤,盘腿坐于莲花上,手持杖鼓、鼗鼓、方响、拍板、碎子、排箫、横笛、笙、琵琶等乐器吹、打、弹、拉,演奏着美妙的乐章。须弥座仰莲之上托着塔身。

塔身方形,四角砖雕倚柱,下有下槛,上有额枋,承托大檐。塔身砖雕图像,四面皆中央一尊坐佛,为密宗金刚界四方如来佛,胁侍菩萨姿态与装束基本相同,披袈裟,系缨络,手捧供物,面佛而跪。飞天戴冠饰或梳云髻,缨络、臂钏、手镯俱全。上身袒露,下着长裙,屈体裸足,两两成对,或立或卧,双手或托盘,或持莲枝,作空中飞翔状。

朝阳北塔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的龙纹花式口银碟

塔身砖雕八大灵塔。灵塔为方形十三级密檐式,南、西、北灵塔塔身刻释迦牟尼坐像,东面南侧塔身刻涅槃像,东面北侧塔身刻维摩大士。灵塔内侧立碑,碑身刻写塔名。从南往北依次为:净饭王宫生处塔、菩提树下成佛塔、鹿野苑中法轮塔、给孤独园名称塔、曲女城边宝阶塔、耆闍崛山般若塔、庵罗卫林维摩塔、婆罗林中圆寂塔。八大灵塔塔名概述了佛祖释迦牟尼从出生、出家、成佛、传经布道,直到圆寂的一生。坐佛与灵塔之上端各有一飞天,两两相对,每面六对,共二十四飞天,婀娜多姿、翩翩起舞。塔身以上共 有十三层密檐,层层叠起,逐层内收。

塔檐第十二层中部,塔心室顶部上为天宫,由门道、甬道、宫室组成,从门道到宫室都用木板棚盖,板上再砌塔体,宫室内置一石函,略呈方形。石函内发现的珍贵文物有舍利金塔、金盖玛瑙罐、金银经塔、银菩提树、鎏金铜菩萨、波斯玻璃瓶,有柄石香炉、银碟、银盒、铜盘、瓷盘等。还有用水晶、玛瑙、珍珠、琥珀、玉石、金银等材料制作的华丽宝盖和珍禽异兽。尤其在金塔中金盖玛瑙罐内,发现了大小如高粱米,呈红、白色的两颗佛祖真身舍利,在佛教界引起轰动。

塔刹,在第十三层檐上。塔刹形制由八角形莲座,束腰、绿釉琉璃莲座,琉璃覆钵及穿缀火焰、宝盖、宝珠等金属饰件构成。因早已倾塌,现仅存砖筑八角形仰莲座。莲座之上是绿釉琉璃莲座。琉璃莲座上是覆钵。

1984年8月至1992年12月对朝阳北塔进行了全面修缮。千年灵刹,焕然改观。昔基残壁断,今方台高耸;昔体裂砖疏,今坚如磐石;昔檐塌椽朽,今飞檐铎响;昔塔刹颓塌,今宝顶生辉。成为朝阳一景。

朝阳北塔

朝阳北塔天宫出土的银菩提树

在北塔天宫中银菩提树一共出土了大小形状相同的四棵。八角锥体铜座,上面是银片卷成的树干,树枝由银丝拧成。

在北塔天宫中银菩提树一共出土了大小形状相同的四棵。八角锥体铜座,上面是银片卷成的树干,树枝由银丝拧成。

朝阳北塔

白瓷双蝶纹方碟

上一篇:万佛堂石窟
下一篇:崇兴寺双塔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