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中华黄河坛

横陈于黄河之岸

从西往东,它奔流不息一路向前,跨越9省区行进5000多千米;古往今来,它咆哮怒吼挟泥裹沙,以雄浑之势令历代帝王下马折腰。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曾博得无数华夏儿女的热情赞颂。如今,人们又在宁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为它建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中华黄河坛。

从西往东,它奔流不息一路向前,跨越9省区行进5000多千米;古往今来,它咆哮怒吼挟泥裹沙,以雄浑之势令历代帝王下马折腰。作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曾博得无数华夏儿女的热情赞颂。如今,人们又在宁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为它建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中华黄河坛。

【思恩区】

中华黄河坛也称中华黄河圣坛,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这座庞大的建筑长999米,宽200米,总面积广达6.5万平方米,堪称一件惊世之作。该工程自2010年破土动工,2011年正式竣工,前后大约经历了一年的时间。从整体规划来看,中华黄河坛划为三大建筑区域,即思恩区、礼恩区与感恩区。这三大区域集合了牌楼、大道、殿堂、广场、礼坛等建筑单元,从各方面折射出灿烂的黄河文明。

思恩区重在体现“饮水思源 感恩戴德”,主要建筑有黄河坛牌楼、碑林大道、黄河五千年照壁、思恩牌楼与三才桥。黄河坛牌楼是整座建筑的正门,上方横匾题有“中华黄河坛”5个遒劲大字。通过黄河坛牌楼以后,是一条长63米、宽54米的碑林大道,大道两旁分列着18道铜碑,每道铜碑上都铭刻着吟诵黄河的古句诗篇。这些诗句全部摘自《诗经》、《山海经》、《秋水》、《九歌》等古籍典著,也有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历代诗人留下的一些传世名句。

中华黄河坛

中华黄河坛思恩区天赐阁

中华黄河坛

中华黄河坛思恩牌楼

中华黄河坛

黄河坛牌楼

黄河坛牌楼通体全由青铜铸成,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座青铜牌楼。它高15.8米,宽45米,由10根铜柱隔成9道大门。

黄河坛牌楼通体全由青铜铸成,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一座青铜牌楼。它高15.8米,宽45米,由10根铜柱隔成9道大门。

中华黄河鼎

黄河坛的中央置有一座青铜铸造的“天下第一巨鼎”——黄河鼎。铜鼎通高6.3米,正面有篆字题写的“中华黄河鼎”五个大字。它以司母戊大方鼎为设计基础,寓中华民族“铸九鼎、定九州”之深意。在铜鼎的正反两面,分别铸有禹治黄河、禹铸九鼎、河伯出行、河图洛书等图案,这些图案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灿烂的黄河文明。

思恩区建有一座思恩牌楼,它的左右牌楼上分别刻着“饮水思源”与“感恩戴德”。走过之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带碧水,水面上架有三座九孔玉带桥,分别是天健桥、人和桥与地坤桥,合称三才桥。思恩区还建有天赐阁与地馈阁,在两阁左右分别设有用青铜铸成的浑天仪与地动仪。这两件铜铸作品完美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发明,同时也与天赐阁与地馈阁相互对应,暗合“天赐地馈,浑天地动”之意。

中华黄河坛

礼恩区石鼓

中华黄河坛

思恩区浑天仪

中华黄河坛

思恩区地动仪

【礼恩区】

从思恩区继续前进,便是礼恩区,农耕大道是连接这两大区域的一条通道。在这条通道中央,依次排列着18面汉白玉石鼓,汉白玉石鼓上刻有从夏商周一直至元明清及中华民国时期的农策赋税,即“朝代农策”。

礼恩区的主要建筑有礼恩牌楼、黄河坛与黄河鼎等。进入礼恩区,首先看到的是礼恩牌楼。在整体风格上,礼恩牌楼与思恩牌楼各有不同,它另外融入了富有宁夏地方特色的元素符号,比如位于牌楼上方与下方的“妙音鸟”、“大力士”等艺术造型,彰显出宁夏在华夏大地上的区域特性。

为了顺应古语中的天圆地方之说,黄河坛分为方坛和圆坛。方坛边长99.99米,总面积9999平方米,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守护灵兽。圆坛分为三层,由下而上分别指代青水、青云与青龙。它的周围设有五条通道,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列位,每条通道上排列着十二甲子,合起来寓意六十甲子。在礼恩区,与黄河鼎相得益彰的还有并称“晨钟暮鼓,钟鼓齐鸣”的黄河钟与黄河鼓。黄河钟重9.999吨,高3.6米、口径2.61米,被誉为“黄河第一大钟”。它的正面题有“中华黄河钟”字样,周围饰有太极、八卦、河图、洛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吉祥图案。黄河鼓重6吨,高3.6米,鼓面青铜厚度约2厘米,堪称国内“第一青铜大鼓”。

中华黄河坛

【感恩区】

文化大道是连接礼恩区与感恩区的一条大道,包括十八竹简、朝代文脉两大部分。十八竹简主要以青铜竹简的形式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辉煌典籍,如四书五经、《孙子兵法》、《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朝代文脉则以石雕车轮的形式来展现华夏民族五千年以来经历的各个朝代,及其之间的传承关系。

与思恩区、礼恩区相比,感恩区的建筑另具深意,主要有感恩牌楼、指南车、日晷和三大殿。

感恩牌楼高12米、跨度27米,沿用了回族独特的穹顶式建筑。它的左右两侧匾额上分别题刻着“允文允武”、“乃圣乃灵”,在牌楼前方立有一座奋勇奔行的黄河铜牛。牌楼后方是阔大的感恩广场,广场上立有青铜铸成的指南车和日晷。指南车是古时候发明的一种用来指示方向的车辆,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人利用日影来测量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它们与礼恩区的浑天仪、地动仪并称四仪。

经过感恩广场之后来到巍峨庄严的三大殿。三大殿居中者为中华人文始祖殿,殿内设有三皇五帝之造像,居左者为慈孝懿范殿,设有女娲、嫘祖、娥皇、女英等造像,象征着华夏民族的伟大女性和孝道楷模,居右者为百家姓祠堂,象征着中华民族同祖同宗之意。这三大殿错落排布各据一方,合起来便寄托了华夏儿女们“感谢黄河母亲哺乳之恩”。

从思恩区、礼恩区到感恩区,触摸着中华黄河坛的每一件铜铸精品,就像是在梳理着黄河文明的每一丝脉络。它是宁夏人民呈给黄河母亲的厚重献礼,也是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缩影——中华黄河坛,将永远屹立于黄河金岸。

上一篇:承天寺塔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