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归属地
在宁夏,随处可见的是各式各样的清真寺。每到穆斯林节庆礼拜之时,清真寺里挤满了清一色戴着小白圆帽的穆斯林,在阿訇庄严的礼拜歌声中,虔诚地或低头站立,或屈膝跪拜,神圣肃穆的感觉充满在整个清真寺里。
在宁夏,随处可见的是各式各样的清真寺。每到穆斯林节庆礼拜之时,清真寺里挤满了清一色戴着小白圆帽的穆斯林,在阿訇庄严的礼拜歌声中,虔诚地或低头站立,或屈膝跪拜,神圣肃穆的感觉充满在整个清真寺里。
【穆斯林的精神家园】
哪里有穆斯林,哪里就建有清真寺。在中国历史上,对清真寺有不同的称谓,唐宋时期称为“堂”或“礼堂”、“礼拜堂”等,至元末明初,因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其寺院才被称为“清真寺”。明代还有称清真寺为“回教堂”等,“清真寺”的说法沿用至今。回族穆斯林称其为“哲玛尔提”,意为礼拜寺。对穆斯林而言清真寺不可或缺,因为它早已融入他们的宗教生活中。
首先,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中心。包括每日“五时拜”,每周的聚礼,每年两次“会礼”,都到清真寺举行。宗教节日,如先知诞辰,都在清真寺庆祝。婴儿初生时命名和亡人的殡礼也要到寺内请阿訇主持举行。其次,清真寺是穆斯林阿訇们的宣教场所。自从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礼”时发表宣教演说后,清真寺就成为宣教的场所。此后在每周“聚礼”日和每年两次“会礼”中,通过“呼图白”(即讲演)方式宣教成为定制。为了更好地使信民理解《古兰经》教义,培养新一代宗教职业者,清真寺是开学阿訇们讲教论经的地方。在阿拔斯王朝时期,许多著名清真寺同时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学所在地。如埃及的爱兹哈尔大学,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维因大学,突尼斯的栽突那大学等。清真寺多附设有图书馆,也附设有医疗机构。如也门萨那清真大寺图书馆是阿拉伯世界清真寺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另外,清真寺进入穆民生活还有一项重要的处理民事的作用,即当穆斯林间产生了有关婚姻、遗产、商业等纠纷,都在清真寺内按教法规定解决或调停处理。
由上可见,清真寺对于穆斯林的重要性了。它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中,成为与之息息相关的一部分了。也因此,兴建清真寺被视为穆斯林神圣的宗教义务和信仰虔诚的体现。有穆斯林居住的地方,就一定会修筑清真寺。在宁夏,清真寺随处可见,走到宁夏的任何地方,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清真寺。如此众多的清真寺,形成了宁夏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它们也是如今民族和谐发展的最好体现。
【宁夏的清真大寺】
宁夏是回族穆斯林聚居区,历代修建的清真寺为数甚多。现今据统计,全自治区已有大小各类清真寺1800多座。凡有回族聚居的村镇,都建有清真寺,有的还不止一座。至于最早的清真寺始建何处,由于缺乏确凿的历史记载及实物印证,至今没有定论。
宁夏回族清真寺的建筑设置,一般都由礼拜大殿、邦克楼或望月楼、沐浴室组成。在方向上,无论寺址建于哪方,其礼拜殿一律在坐西朝东的方位,米和拉布(圣龛)均背向正西,这是穆斯林礼拜时的朝向。在建筑风格上,建造者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各项原则,又大量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在宗教建筑之林中,别具风貌。其修建的清真寺总的来说分为中国传统式和阿拉伯式两种建筑风格,各有特色。
传统的中国式,在风格上保持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古朴大方,雄伟庄严。一般采用四合院布局,礼拜大殿居中,殿前南北讲堂相对,南北跨院建有沐浴室,或附设初级经学堂。礼拜大殿为大木起脊式。通常由前殿3间或5间,殿身,后殿5间或7间组成,上面用勾连搭接的形式连在一起,将两个坡状殿顶平接,形成一座完整统一的大殿。清真寺数殿勾连搭接的运用属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独创。庭院富有中国传统风格,种植花草树木,立碑悬匾,反映出回族穆斯林重视现实的生活态度。这种运用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将伊斯兰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手法融会贯通。这类特色的清真寺典型以纳家户清真寺为首。
另一种是阿拉伯建筑式样的清真寺。其外观造型是在大殿顶上设置一组浑厚饱满的绿色穹顶,周围有四个小穹顶,各居殿顶一角,簇拥着中间一个巨大穹顶。大穹顶上有一弯新月挺向蓝天。殿堂内布置淡雅、素洁,不饰彩画或雕刻。平面布局采用集中式构图,强调垂直轴线。这种建筑特点的典型代表为银川南关清真大寺、西吉北清真大寺和吴忠东大寺。
所有的清真寺遵循教义,内部不供奉任何雕像、画像和供品,只有围绕的柱廊,中心一个大拱顶,礼拜堂正殿和米哈拉布窑(圣龛)背向麦加,以示跪拜的朝向。凡回族穆斯林人礼拜堂必须洗大小净和脱鞋,非穆斯林一般不让进去。回族的清真寺寺院干净卫生,清新宁静,古朴典雅,墙壁上只绘有各种花卉图案,殿门多是古体字《古兰经》浮雕、阿拉伯文匾额、图案绘画装饰,肃穆庄严,别致壮观,反映了回族不避世俗、注重现实的人生旨趣和乐于改造环境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