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创意园区的诞生可以说是产业经济发展极富创造性的突破。旧仓库与厂房被赋予新的生命,一跃成为城市中最具特色的产业经济。它实现了“旧”与“新”的和谐共生,让“创意上海”融入全球,是高科技绽放的文化创意奇葩。
【创意产业的集中营】
上海创意园区是一个创意产业的集中营。它的诞生与上海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1999年,上海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阶段,产业化转型势在必行,旧仓库及厂房成了转型的关键。这时有人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模式。来自台湾的设计师登琨艳花重金买下了位于南苏州河路1305号,一个约2000平方米的旧仓库,经过创造性的改建装修, 变身成自己的设计工作室。而另一位设计师刘继东也采用了登琨艳的做法,租下了5000平方米仓库做工作室。渐渐地,人们认识到,这种按现代建筑艺术理念对老仓库改建以及转租分摊的方式是一种十分可行的做法。于是“创意产业”这一全新的模式在短时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度,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认可。一时之间,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纷纷落户于“创意仓库”。因此,苏州河两岸形成了上海创意产业的最早形态。2004年11月6日,上海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2005年1月8日正式挂牌运行。至2009年,上海各种各样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已高达75个。
如果将这些创意产业园区进行大致的分类,从2004年成立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到今天,先后已经形成了三批创意产业园区。第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田子坊、8号桥、创意仓库、天山软件园、时尚产业园等;第二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海上海、创意联盟、2577创意大院、X2数码徐汇、车博汇等;第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包括1933老场坊、创邑·河、创邑·源、JD制造、数娱大厦、西岸创意园等。仅以其中比较特色的园区,如田子坊、海上海和1933老场坊等为例,便可以体味到创意产业的魅力之所在。
田子坊
【视觉产业的“硅谷”】
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是一条普通的旧弄堂。它的得名与一位画家有关。几年前,著名画家黄永玉来到这里,觉得跟这里有缘,于是给它取了一个十分雅致的名字——田子坊。据史载,中国古代有一个十分有名的画家,名叫“田子方”。于是黄永玉就取其名字的谐音,其用意不言自明。有了黄永玉的题名,原来不起眼的旧弄堂被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摇身一变成了极具艺术气息的田子坊。
作为著名的创意园区,田子坊的厂房改造无疑是十分成功的。这里改造得最多的就是各种风格的工作室。
陈逸飞的工作室给人以古朴、凝重的感觉。休息室内的壁炉不仅可以当摆设,冬天还能用来烤火;尔冬强的工作室处处体现着工业革命留下的烙印,两台吊车不仅仅是摆设,它们还能启动。天棚的进口透光板运用了高科技材料,是对工业革命成果的沿用。还有那手工制作的版画,让你体验时空穿梭的感觉;美国的陶艺家杰 米开设的陶艺工作室,每年都吸引无数的老外来这里学习陶艺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田子坊内的一座五层厂房现已改建成都市工业楼宇。5000平方米的区域里集聚了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人群,他们在这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设计室。
尽管如此,田子坊今天仍有很多居民在这里生活。那悠长的里弄里到处都是民居的味道。
田子坊
何为创意园区
创意产业,顾名思义就是一类富有创意的产业。科学地来说,创意产业是指把个人的创造力、才华和技能转换生成知识产权,并以此来创造财富、增加就业潜力的一类产业。通俗一点,就是用自己的知识来创造财富。那么这一类的产业数量增多,累积到一定程度以后,将它们集中起来就形成一个区域,就是所谓的创意产业聚集园区,一般简称创意园区。
【一个独特的“产品”】
海上海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飞虹路600弄,与田子坊一样,是上海另一个有名的创意园区。它的前身是上海工具厂,挨着著名的永久自行车厂。它是目前上海唯一一个独特的“产品”。
从地理分区来看,海上海囊括了住宅、LOFT、商业三大物业形态,还包括海上剧场、海上展馆和海上讲堂三大文化建筑,是一块庞大的区域。这里被定位为一个国际化的创意社区,将国际间的创意文化在一个社区内进行交融与触碰。其具体表现在艺术文化和商业办公两个方面。
在艺术文化上,海上海的三大文化建筑——海上剧场、海上讲堂和海上展馆三者构成了上海著名的“海上海创意中心”,这 里每年都会开展各种大型的文化、科技、艺术活动。比如,“海上海·创意市集”和“风云上海”当代艺术交流展。
在商业办公上,最突出的要数创意商业街和创意商居LOFT。
创意商业街,顾名思义就是富有创意的商业街道,街道全长400米,以原创精神为主题。它以建筑材料划分区域,共分为混凝土、金属、玻璃、红砖、木质 5个不同的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是让创意人天马行空、无限遐想的开放空间。
创意商居LOFT,LOFT是外来词,指的是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海上海的LOFT是3幢高80米的匣型建筑,采用黑灰底色的铝板和玻璃幕墙。3栋LOFT的立面在不同的位置分别设计了三个不同大小的洞口,分别象征“创意之门”、“智慧之眼”、“成功之梯”。这里是办公的好场所,在里面办公的大多是知名设计、广告等创意类公司,凸显了较高的办公层次。
上海老场坊叁Ⅲ
上海老码头创意休闲广场
【时尚创意新地标】
老场坊位于虹口区溧阳路611号,其前身是旧屠宰场,1933年由工部局出资兴建,著名英国设计师设计。因其于1933年建成,所以后人都称作“1933老场坊”。
老场坊是东西建筑结合的典范,建筑整体上凸显古罗马巴西利卡式特色,内圆外方。局部设计上还有“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独特景观,朴实无华,大气不张扬。
到今天,老场坊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时尚创意的新地标。这里追求创意、强调求知、注重生活品质,汇聚了艺术家、设计大师、教育家和企业精英,形成了复古与现代相融合的创意体验中心。国际美食购物,戏剧音乐演出,主题狂欢派对等不断上演。
数十年发展过来,曾经广泛存在的旧仓库和厂房都没了踪影,苏州河畔的老仓库成了“创意仓库”,黄浦江边的百年老厂房成了“滨江创意产业园区”,浦东新区崛起了高科技领衔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在上海正如火如荼地蓬勃兴起。一个又一个的创意园区落户在城市各个角落,让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