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上海博物馆 窥探古人的生活

这是一处记录历史演变轨迹的地方,地处繁华上海的某个角落。其“天圆地方”古老造型来自于古人的宇宙认识观,象征着浓厚的历史与人文内涵。在这里窥探古人的生活,古人留下的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玺印、少数民族工艺等——诉说着过去千百年的生活情景。这里就是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窥探古人的生活

唐·三彩骆驼俑

【文物界的“半壁江山”】

博物馆作为城市组件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一座城市历史与人文内涵的直接象征,更是人们探寻古人印迹的最好去处。而坐落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的上海博物馆就是其中一处较有特色的典范。

这是一幢相当大气的建筑,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从远处观之,建筑圆形的屋顶和拱门的上部弧线交织在一起,独具一格,给人传达一种“天圆地方”的古老思想,有如重返几千年前的“天圆地方”时代。

上海博物馆 窥探古人的生活

上海博物馆

步入馆内,一种浓厚的历史气息直面扑来,从一楼到四楼分门别类地布置了11个专馆和3个展览厅,陈列面积达2800平方米。具体来看:一楼是古代青铜和雕塑的天地,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雕塑馆是最大的看点;二楼则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世界,中国古代陶瓷馆和暂得楼陶瓷馆集历代陶器之大成;三楼收藏了出自文人墨客、帝王将相的手笔印记,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和中国历代玺印馆展示了古人的生活品位;四楼记录了古代手工艺制作的盛况和演变,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和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等都是探寻古人生产劳动状况的好去处。另外在一楼、二楼和四楼分别设有特别展厅,以备日常展览活动之用。

据管理员介绍,馆内现藏有珍贵文物12万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玺印、少数民族工艺等21个门类,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令人引以为豪的是,该馆的一些珍贵文物还曾到香港和日本、美国展出。如“上海博物馆珍藏青铜器展览”、“六千年的中国艺术展览”、“明清书法展览”、“扬州八怪展览”、“明末文人书斋展览”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因此,这座馆也被人们誉为中国文物界的“半壁江山”。

上海博物馆 窥探古人的生活

春秋·兽纹牺尊

尊是商周时代的一种酒器,这件兽纹牺尊的尊体作牛形,腹部中空,背部有三个孔洞,正好用来注入酒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窥探古人的生活

战国·猿形银带钩

这件带钩为猿猴造型,伸出右侧长臂,以蜷曲的猿抓为钩,背后设置安在带上的圆纽,构思极为精巧。

三维陶瓷场景

三维陶瓷场景,为上海博物馆的收藏特色之一。展馆中以绿色为基调,与各个时代的陶瓷精品交相辉映,给人带来轻松、和谐的感觉。在1300平方米的中国古代陶瓷馆中陈列了陶瓷精品500余件。

【青铜重器,演绎一段传奇】

一走进青铜馆,就仿佛来到了古代青铜作坊。古朴暗雅的墨绿色色调让你有些许的眩晕,韵味十足的木质展柜配上极具人文气息的灯光照明把人一下子拉回了青铜时代。环顾四周,400余件制作精美、种类各异的青铜器凝聚了各个时期的工艺精华,系统完整地呈现出古代青铜艺术发展的历史。而其中有一大批国宝重器,譬如“龙纹壶”、“牺尊”、“子仲姜盘”等。还有馆藏的保卣、召卣,也都是著称于史学界和金文学界的重器。

出了青铜馆,踏入雕塑馆的领地。其金、红、黑三色构成的 画面带给你强烈的视觉冲击,一种庄严神圣的敬畏感油然而生。莲瓣形的隔墙凸显浓郁的佛教色彩,把石窟寺中的佛龛做壁橱营造一种寺庙氛围,并且还采用露置的陈列方式,给人一种置身于寺庙之中的感觉。整个展厅大小640平方米,林林总总地分布了从战国至明代各个时期的120余件展品。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中国佛像雕塑艺术:北魏佛像飘逸俊秀;北齐和隋代佛像则凸显生动传神;唐代造像直接反映出唐人形态丰满的审美观;而宋代菩萨像则侧面体现了宋代世风民俗,极富世俗情态。从中我们可以感悟佛教文化的极大魅力,体会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古代陶瓷,源远流长】

二楼是中国古代陶瓷的世界。馆内收藏的陶瓷器在国内外收藏界名声斐然。更有人把陶瓷馆比喻成一部中国陶瓷史的“专著”,记录着从原始时期一直到明、清各个时期瓷器发展的轨迹。的确如此,无论是原始时期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东汉、三国、西晋的青瓷,还是我们熟知的唐三彩,宋、金、辽时代的青釉、白釉、黑釉和彩绘瓷,都能在馆内发现其踪迹。不但如此,更有“瓷都”景德镇在元明清三个时期烧制的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瓷器。同时,馆内还有古代瓷器制作作坊和窑炉的模拟陈列。

上海博物馆 窥探古人的生活

东晋 ·王献之《鸭头丸帖》

此帖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两行15字,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帖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帖用墨枯润有致,全帖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用笔开拓跌宕,情驰神纵,流美清秀,无尘俗之气。明末清初的书画鉴藏大家吴其贞称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

【书画玺印,蔚为大观】

三楼是古代书画和历代玺印的收藏地。上海博物馆特地将书法和绘画分为两个专馆。步入书法馆,早期的文字和书法作品如同线轴一般铺展开来,甲骨文、两周的金 文、石鼓文以及秦、汉至两晋、南北朝等各个时期的文字和书法作品一一呈现在你眼前。其中王羲之的《上虞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帖》,宋徽宗的瘦金《千字文》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作。而绘画馆主要收藏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名作,特别是明、清两代的书画藏品,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当代之冠。其收藏的书画历来有江南半壁江山之美誉,齐聚了历史众多名家的手笔,如唐孙位的《高逸图》等。

来到玺印馆,其玺印收藏在业内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集各代作品于一身,包括战国玺印、两汉官印和明清流派印。其中明清流派篆刻印章的收藏,居全国博物馆首位。

【手工艺品,精美无比】

在四楼,我们可以好好体味一番古代手工艺制作的盛况和演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有3000多年使用金属货币的历史。步入钱币馆,其收藏的中国古代钱币相当齐全,一直从原始时期、周王室时代、春秋战国、汉代、三国两晋、唐五代到两宋和元明清时期。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藏有外国钱币和丝绸之路上的古国货币。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玉器制作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走进玉器馆内,古代各个时期的玉器都在这里展出。从新时期时代一直绵延到明清时期,各代珍品在特殊设计的灯光照射下熠熠发光。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其中以明清时代的家具最为著名。家具馆内设有明式的厅堂、书斋和卧房三间陈列室,展出明清藏品,主要以王世襄、陈梦家两大家为代表,还有香港庄民先生捐赠的一大批明式家具。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海博物馆向全国各地征集少数民族工艺品和服饰,并集中在一起开设了少数民族工艺馆。这里包含了各个民族的手工艺品,如服饰工艺、染织绣工艺、金属工艺、雕刻品和面具艺术等。

上海博物馆馆藏丰富,类别众多,完备齐全,收藏了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集古代艺术于一身,享誉海内外。

上海博物馆 窥探古人的生活

清·黄花梨雕云纹圈椅

椅圈弧线优美,线条流畅,扶手出头。靠背板雕刻一灵芝云纹,椅面为席面,直腿,外圆内方,侧脚收分,足间步步高赶枨。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