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香古色的千载古都
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西安如一名平静而从容的行者,走在现代的舞台之上。经过历史的打磨,积淀下来的只剩下西安依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安,古称长安,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安,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西安如一名平静而从容的行者,走在现代的舞台之上。经过历史的打磨,积淀下来的只剩下西安依旧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独特的千年古都】
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美丽富饶的关中平原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古城西安,“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进有渭水之便,退有关河可守”,所以从公元前十一世纪以来,先后有周、秦、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其建都时间之早,朝代之多,历时之久为我国六大古都之首。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在西安周围有渭河、灞河、浐河、沣河、泾河、潏河、洨河、涝河八条水系环绕,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得这里成为以农耕文明为主流的汉族文化的发祥地。半坡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有母系公社聚落存在。
前1137年,周灭崇国,占据沣水一带。前1066年,周武王灭纣之后,先后在沣水两岸建 丰、镐两城为国都。丰镐的都城建设有了“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规定,这种井格都城布局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各朝代建都必须遵守的营建模式。
西汉朱雀云纹瓦当
都说秦砖汉瓦,陕西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明积淀,三秦大地之上,随处都可以触摸历史,也许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你都可以在这里邂逅历史的痕迹。
都说秦砖汉瓦,陕西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明积淀,三秦大地之上,随处都可以触摸历史,也许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你都可以在这里邂逅历史的痕迹。
前202年,刘邦建汉,选取渭水南岸与秦咸阳南北隔水相对的阿房宫东北一处乡聚——长安作为国都。始在原秦兴乐宫的基础上修长乐宫理政,后又建未央宫、北宫、武库、太仓等大型宫宇群,并移政于未央宫。公元前194年汉惠帝始建长安城池,因地制宜将长安城南、北城墙分别按南斗和北斗星位建成曲型,因而汉长安城又名斗城。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建元三年又建上林苑,开昆明池,造建章宫。公元9年起,王莽建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经过220多年的建设,完整的汉长安城建成。
西安火车站
现代化的西安,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是整个大西北的交通枢纽。
现代化的西安,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是整个大西北的交通枢纽。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经魏、蜀、吴三国鼎立,到五胡十六国混战,至公元420年,中国转入了南北朝时代,在割据的王朝中先后有前赵、西晋、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在汉长安城建都。经过魏晋南北朝400多年的分裂,公元581年,杨坚统一中国建立隋朝。隋初亦建都于汉长安城。但因长安城已使用八百年,其“水咸卤,不甚宜人”,城内“凋残日久,屡 为战场,旧经丧乱”,加上渭水南侵危及汉城而“不足建皇王之邑”。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卉物滋阜、山川秀丽”的龙首原南麓,由北向南开到曲江池畔,开始建大兴城,直至隋亡。
公元618年,唐代隋后,仍定都大兴城,继续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设,并于唐高宗永徽五年全部完工,同时更名为长安。唐末天祐元年(904)朱全忠劫昭宗迁都洛阳,并对长安城进行毁灭性的破坏,繁盛一时的长安城顿成废墟。
长安失去国都地位后,城大人少,难于防守。天佑三年匡国节度使韩建因军事需要,放弃了外廓城和宫城,重修皇城为新城。五代、宋延用新城并更名为长安城。元将宋长安城更名为奉元路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进占奉元路城,并将其易名为西安府城。洪武三年,在原奉元路城的基础上,将西安府城西城墙向东延伸建成较大面积的西安府城,一直沿用到今。
【国际化的汉唐长安城】
西安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就是汉代和唐代,当时的西安,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化都市之一。
汉长安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略呈方形,四面各开三门,城垣面积达36平方千米。人口约达5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昌盛的城市。西汉王朝在长安城设立大鸿胪专门管理外交事务。在长安未央宫北的菜街设立居处各国使节的使馆区。西域各国的商人,往往以各国使者的名义来长安。他们组成庞 大的商队,少者百十人,多者数百人。他们带来各自国家的珍奇异物。作为西域来的美酒——葡萄酒原料的葡萄,也在长安上林苑随处可见。此外,原产于西域的胡桃、胡麻、胡豆、胡瓜、胡萝卜、葱、蒜、花椒、石榴等也都先后传入长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外域文化也使长安的人们耳目一新。由西域传来了箜篌、觱篥、琵琶、胡笳、胡笛等乐器。使胡乐风靡长安。西域的舞蹈也在长安流行起来。以欧洲罗马黎轩眩人(魔术师)为代表的杂技百戏在长安演出,更使朝野倾动。这些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汉长安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长安九市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交易市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各国商人贩的珍异货物到达长安,又将大批丝绸转运回国,长安随之成为最昌盛的国际贸易市场。
夜色下的钟楼
西安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如今这座古色古香的钟楼处在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与四面穿梭的车流以及夜幕下的霓虹灯融合无间,古典与现代如此完美地交相辉映。
西安钟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如今这座古色古香的钟楼处在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与四面穿梭的车流以及夜幕下的霓虹灯融合无间,古典与现代如此完美地交相辉映。
隋唐长安城是规模浩大,气势恢弘,布局整齐的大都城,城垣面积达84平方千米,人口达百万之众。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盛,长安成为交通频繁、宾客辐凑,商业繁荣的国际性大都会。有来自各国的使节、学者、高僧、艺术家、留学生和商人。有大批外国人流寓侨居,贞观初仅突厥降部入居长安的就近万家。
西域胡乐自两汉传入后,至唐初已达高峰,贞观十一年(637)整理出的十部乐——《燕乐》、《清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和《高昌乐》,大多是西域诸国的。以钟磬等打击乐器为主的传统的雅乐,因袭规范,缺乏创造,远离生活而被社会冷遇。以管弦乐器为主的西域胡乐则风靡长安。
西安古城墙和城楼
西安城墙现有城门18座。从永宁门开始顺时针依次为: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而这18座城门的形成也是各不相同。除了原有的4座城门,其余14座后来新开的城门,有的是在被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门遗址旁新的,有的是为了纪念伟大人物新的,也有的是纯粹为了交通方便而新的。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沉浮往事。
西安城墙现有城门18座。从永宁门开始顺时针依次为: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安定门、玉祥门、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而这18座城门的形成也是各不相同。除了原有的4座城门,其余14座后来新开的城门,有的是在被战火打开的城墙豁口上重建的,有的是在唐皇城城门遗址旁新的,有的是为了纪念伟大人物新的,也有的是纯粹为了交通方便而新的。细数这些城门的名称来历,也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沉浮往事。
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最早是佛教,此时唐长安城内已是塔寺林立,名僧辈出的佛教重地,佛教寺院有上百所。唐朝廷对侨居长安的外国人采取保护和礼遇的政策,对他们的宗教信仰也采取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准许在长安建立其宗教祠宇。因之从外域先后传入的有袄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大唐朝廷对外域文化和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豁达大度的政策,充分显示鼎盛的大唐王朝博大容纳,开放自信的时代精神。
长安的商贸集中在东市(都会市)和西市(利人市)。分别位于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其位置东西对称,各占两坊之地。东西二市各有220行。西市是胡商聚集的国际贸易市场,故又有“金市”之称。
“开远门前万里堠”,开远门是唐长安城的西门。这里是通向“丝绸之路”的起点。据《南部新书》载“平时开远门外立堠,上书,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示戎人不为万里之行”。用以慰藉远行的人们。殊不知正是这种不远万里,不避险阻、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精神,才使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得以安全畅通,传播着和平、友谊、繁荣和文明,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而永垂史册!
西安碑林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它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原为保存唐开元年间镌刻的《十三经》、《石台孝经》而建,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始称“碑林”。几经易名,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省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族文化艺术宝库。它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原为保存唐开元年间镌刻的《十三经》、《石台孝经》而建,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始称“碑林”。几经易名,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仅存的明代古城墙】
现在的西安古城墙虽然说是明代所建,但古西安的建城史则要追溯到隋唐。隋文帝在开皇二年建城,名为大兴,唐朝改名为长安城,唐末毁于兵火战乱。唐代以后,长安虽然失去了作为首都的地位,但在军事、交通、商业贸易上依然地位重 要,是整个大西北的重镇。明初朱元璋将长安改称西安,封其次子朱为亲王,负责这里的军政事务。秦王朱在镇守长安期间,修建了秦王府,即今“新城”。又在唐代皇城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约三分之一。后来,经过多次修葺,成为保存至今的西安城。
明代的西安城墙始建于洪武三年(1370),洪武十一年(1378)建成完工。城墙高大厚重,高达12米(含垛墙),墙基宽18米,墙顶宽15米,厚度大于高度,极其坚固。墙顶宽敞开阔,既便于平时演兵操练,也有利于战时的兵员调动和给养的运输。墙身为夯土所筑,内侧为土面,外侧为砖面,外侧底部砌有巨大的基石。澄清顶部外沿修有带垛口的短墙,名为雉堞,是战时士卒的掩体。各垛口之间的短墙下部又开有一个小方孔,士卒通过垛口与方孔进行瞭望或射击。
城墙四个城角各有一座角台,角台上修有高大的角楼。角楼间每隔120米修有一座突出城墙的敌台,高度与城墙相同;两座敌台之间距离的一半,恰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内。敌台的设计目的,在于防范敌人攻城。高大的城墙,设计有10处极其方便的登城坡道,城墙的四个方向设有多处梯形马道,呈上与城下的战时调度完全可以有这些通道予以保障。
西安城是一个严密的防御工程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建筑杰作,作为历史文物,他有事我国目前仅存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代城堡,是国家文物中的珍品。登上西安城墙,极目四望,大雁塔、钟鼓楼、东岳庙、白鹿原历历在目,展现着古人设计的这座伟大城市的雄浑与壮观。
大唐芙蓉园夜景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所在地,占地1000余亩。景区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建于原唐代芙蓉园遗址所在地,占地1000余亩。景区包括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杏园、陆羽茶社、唐市、曲江流饮等众多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