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城,炎帝故里
宝鸡古时称为陈仓,因陈仓山而得名。如今已经有8000年的文明史,2770多年的建城史。宝鸡,很多名片都被贴成这所城市的标签: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周秦文明在此发祥,佛骨的圣地之一,民间美术之乡……除了这些,宝鸡能打动世人的除了美丽的风景,还有宝鸡人真诚、热情和无限的创造力。
宝鸡古时称为陈仓,因陈仓山而得名。如今已经有8000年的文明史,2770多年的建城史。宝鸡,很多名片都被贴成这所城市的标签: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周秦文明在此发祥,佛骨的圣地之一,民间美术之乡……除了这些,宝鸡能打动世人的除了美丽的风景,还有宝鸡人真诚、热情和无限的创造力。
【文化灿烂古陈仓】
宝鸡古称陈仓,《列异传》云:“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秦文公),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 ,在地下食死人脑。’ 乃言云:‘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雌,为立祠。”后来此雉飞至陈仓山顶,化为石鸡。唐肃宗至德二年(757),陈仓山复闻神鸡啼叫,声传十里,唐肃宗将之视为吉兆,遂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
早在新石器时期,宝鸡就是人类的聚居地之一,北首岭遗址就是新石器时期文化的 典型代表,出土了大量的彩陶、房屋遗址和墓葬。5000年前,炎帝神农是诞生于宝鸡姜水之畔,他创稼穑,尝百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000年前,周人在周原建都,曰“周京”。前7世纪,秦人崛起,建都雍城,历时近300年。秦国国君励精图治,举贤任能,称霸西戎,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楚汉相争,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据关中,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三国时期,魏蜀相争,诸葛亮六出祁山,驻军五丈原,最终病逝于此,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秦代之后至唐代,宝鸡为王畿重地,属右扶风。宋代,宝鸡属凤翔府,元明清时期行政区划未发生大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宝鸡专区,后设立了县级宝鸡市;1980年,宝鸡地市合并,成立地级宝鸡市,实行市领导县区的体制。
宝鸡扶风法门寺
法门寺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68),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
法门寺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68),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
宝鸡石鼓文
宝鸡石鼓文是一颗屹立在我国历史、考古、文学史上的明珠,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上面所雕刻的文字多为四言诗,与春秋时代的《诗经》基本吻合。文字介于大篆小篆之间,书法优美,古朴苍劲,更是考察春秋秦宣公猎祭活动的重要标志。
宝鸡石鼓文是一颗屹立在我国历史、考古、文学史上的明珠,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上面所雕刻的文字多为四言诗,与春秋时代的《诗经》基本吻合。文字介于大篆小篆之间,书法优美,古朴苍劲,更是考察春秋秦宣公猎祭活动的重要标志。
宝鸡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西部,巍巍秦岭南屏,滔滔渭水中流,关陇山地南阻北挡。交通位置十分重要,陇海铁路与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会,301国道横贯宝鸡,多条高速公路从此穿过。
宝鸡历史悠久,山川雄峻,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天 台山、太白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法门寺、钓鱼台、凤翔东湖、周公庙、五丈原、龙门洞、关山草原声名煊赫。
西周前期·何尊
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塬。器内底有铭文12行122字,记载周成王五年对宗小子的一次训诰和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今藏于宝鸡市博物馆。
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塬。器内底有铭文12行122字,记载周成王五年对宗小子的一次训诰和营建东都成周之事。今藏于宝鸡市博物馆。
【青铜器之乡】
就世界范围来说,青铜器是所有文物中比较重要的一类,而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中华青铜器以其量大、精品多、艺术与科学价值高而饮誉海内外。而中国的“青铜器之乡”,就是古陈仓——宝鸡。
宝鸡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地方是位于扶风、岐山两县之间的周原,这里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周原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常有惊人的文物发现而被世人所关注。周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它的丰富内涵。根据《汉书》记载:西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周原就有青铜器出土,其后的两千年里,青铜器屡有出土。1949年以来,周原发现的大小铜器近800件,仅1976年12月扶风庄白出土微氏家族铜器群,一个窑藏就埋藏了103件精美的青铜制品。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为了保护青铜器文物不会被锈蚀氧化破坏,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专业保存,图中这些青铜器都是按照原始的实物尺寸一比一仿制的,供人们参观。
为了保护青铜器文物不会被锈蚀氧化破坏,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专业保存,图中这些青铜器都是按照原始的实物尺寸一比一仿制的,供人们参观。
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中,除数量多外,宝鸡青铜器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它包含有酒器、食器、水器、工具、兵器、 车马器、生活用具、货币、铜镜、玺印等等,单是酒器类中就有爵、角、斝、尊、壶、卣、觥、盂、勺等20多个器种。再者宝鸡青铜器质量很高,尤其是处于发展顶峰阶段的商末周初,更是极品迭出,其诡异的形制,精湛的铸工,华丽的纹样,恢弘的气势让人叹为观止。
周前期·折觥
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此器纹饰通体分为三层,以兽面纹、夔纹为主,云雷纹为地。其间配以象、蛇、蝉等动物纹饰,形态逼真,工艺精致。器底可见明显的对角线交叉的范痕。盖部铭文铸在盖内,器身上的铭文铸在内底部。器、盖同铭,唯有行款稍异,共计6行40字。今藏于周原文物管理所。
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此器纹饰通体分为三层,以兽面纹、夔纹为主,云雷纹为地。其间配以象、蛇、蝉等动物纹饰,形态逼真,工艺精致。器底可见明显的对角线交叉的范痕。盖部铭文铸在盖内,器身上的铭文铸在内底部。器、盖同铭,唯有行款稍异,共计6行40字。今藏于周原文物管理所。
在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当中,折觥、何尊、墙盘、散氏盘、大丰簋、小克鼎、盂鼎、毛公鼎、卫簋等都是闻名于世的国宝重器。2003年3月9日,《盛世吉金——中国宝鸡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首展》在中华世纪坛举行,宝鸡眉县新出土的27件青铜器大放异彩,令无数国内外游客着迷,全国各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青铜器的价值主要由铭文来体现。青铜器铸刻铭文是从商代中期开始的,起初只是一两个字,即郭沫若先生称之为“族徽”的文字,商代晚期开始铭文增多,但最长也不过48个字。西周时期是铭文大发展时期,长篇巨著不少。宝鸡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出土的青铜器大多铸有铭文,前面提到的折觥、墙盘、小克鼎等都铸有铭文。岐山出土的毛公鼎铭文达497字,是铭文最长的青铜器。因此,宝鸡青铜器价值很高。
西周前期·柉禁
1901年出土于陕西宝鸡。扁平立体长方形,中空,长边有八个长方孔,短边有四个长方孔。腹饰夔纹、蝉纹。同出有爵、觚、卣等十余件酒器。今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901年出土于陕西宝鸡。扁平立体长方形,中空,长边有八个长方孔,短边有四个长方孔。腹饰夔纹、蝉纹。同出有爵、觚、卣等十余件酒器。今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炎帝故里】
宝鸡是炎帝的原生地,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距今约5000年前,宝鸡渭水流域的姜水,生息着一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姜炎族,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 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姜水何在?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渭水注》中说:“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郦氏明确指出,姜水为今宝鸡渭水流域的一条支流。明、清之际的《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志》、《宝鸡县志》等志书均记载“姜水”是指今宝鸡市区渭河南的“清姜河”。
正因为炎帝诞生于今宝鸡地区,所以,历史传说,早在黄帝时代,宝鸡地区就开始了对炎帝的祭祀。《路史·后记》记载:“黄帝所崇炎之祠于陈”。罗萍注说:“黄帝所崇疑在陈仓”。《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灵公作吴阳上 ,祭黄帝;作下 ,祭炎帝。”“吴阳”是指今宝鸡市区北的吴山(今陈仓区境内)之东 南面,即今凤翔的“三原”。秦国开创了以朝廷名义祭祀炎帝、黄帝的先例。
研究表明,炎帝为新石器晚期的人物,距今大约在5000年左右,处于母系向父系的过渡时期,其考古学文化类型是属于仰韶文化。据近年来的文物普查显示,宝鸡渭河流域有700余处旧、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存,仅市区20多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就有距今8000-4000年的先民遗址80余处。从已发掘的关(官)桃(道)园、北首岭、福临堡和石嘴头等遗址看,其序列完整,真实地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的宝鸡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民的社会组织和生产、生活情况。而且,宝鸡又有得天独厚、适合远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这些正好说明宝鸡地区“在我国历史的黎明时期就有人居住”(徐旭生语),生息着一个较大的原始先民群。据测,关桃园遗址距今已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在这里除了发现大量的陶器之外,还发现了数十件骨耜。这是在黄河流域的第一次发现。骨耜的出土,说明宝鸡地区原始农业的出现至迟可以推进到8000年以前。
祭祀炎帝活动在宝鸡民间由来已久,相沿成习。传说农历正月十一是炎帝的诞生日,七月初七是炎帝的忌日。在每年的这两天,渭滨、金台两区四乡八村的群众就来到神农庙、先农坛、炎帝陵、炎帝祠等处,焚香叩拜,烧“香山”、耍“火龙”,唱大戏。七月初七的炎帝忌日,祭祀活动在天台山要延续一个多月。凤翔县槐原村和陈仓区桥镇在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三月二十都要举办祭祀炎帝之母女登的庙会,届时踩高跷、点排灯,以祭祀炎帝之母和炎帝。
有关炎帝的民间传说在宝鸡也是很流行的。例如,在宝鸡市区周围,世代相传有任姒(女登、安登)感神龙首而生炎帝于蒙峪,长于瓦峪,沐浴九龙泉,神鸟送嘉谷而发明种子,炎帝遍尝百草而发明医药,误尝火焰子中毒而死,葬于天台山,炎黄结盟战蚩尤等故事。炎帝为“太阳之神”、“农业之神”、“医药之神”的生动传说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宝鸡炎帝陵大殿
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炎帝神农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今宝鸡一带。
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炎帝神农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今宝鸡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