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市忠孝东路、仁爱路、光复南路和逸仙路之间,有一座黄色屋顶的建筑。黄色屋顶的四角高高翘起,像是展翅欲飞的大鹏鸟。再走近一些,这座建筑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却高大巍峨,朴实肃然,让人立在这里有一种沧桑之感。这就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民主共和为黎民百姓的贡献而建造的国父纪念馆。1966年是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台湾当局决定建立国父纪念馆,以彰其德,供人们纪念和瞻仰。1972年国父纪念馆落成,长宽都是100米,高度是30.4米,全部占地面积1.2平方千米。
【孙先生其人】
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创立同盟会,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国民党,并提出了著名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1年,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开始了中国的“共和时代”。后来,为了讨伐军阀,孙中山先生带领国民党与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5年,为中国民主共和奋斗了一生的孙中山先生逝世。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在台湾也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
【中山公园风景秀丽】
国父纪念馆的外围是著名的中山公园,公园面积有11万平方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中央的升旗台,这里按期举办升旗仪式。升旗台与喷水池和纪念馆都在一个中轴线上,既避免了景物的单调,更避免了宏大建筑拔地而起的突兀。站在喷水池前远看,纪念馆被繁花簇拥,越过五颜六色的花朵,纪念馆黄色的飞檐又像是徐徐展开的花瓣一样美丽。
台北国父纪念馆
台北国父纪念馆
中轴线的左右两侧对称,西南边的翠湖更引人注意。翠湖面积8000平方米左右,是台北最大的人工湖。因为台湾四季树木常绿,因此此湖被命名为翠湖。翠湖湖堤种满了垂柳,微风拂过,柳树摇曳生姿,湖面碧波粼粼,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湖上还有著名的香山桥,孙中山先生出生于檀香山,该桥的名字也是为了纪念孙中山的出生地而改的。翠湖北面还有著名报刊活动家和教育家于右任先生的铜像。
【正气浩然的纪念馆】
正方形的纪念馆四边都有高大的柱子撑起,既美观,又起到了安全支撑的作用。纪念馆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风格,檐角上翘,飞檐形式增加了整个建筑的动感,使其恢宏中更显精致,精致中又显活力。
台北国父纪念馆中的孙中山像
台北国父纪念馆中的孙中山像
穿过无边的花海和植被,登上高高的台阶,就来到了纪念馆的一楼大厅。一楼大厅大气空旷,鲜红色的柱子像是持枪守卫的士兵,隔开了游客和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在柱子围出的空间里,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坐落在白色的基石上,他坐在沙发上,手扶着扶手,身体笔直端正,神情严肃却又像是面带笑意,双眼望向远方,仿佛带着期盼和嘱托,又似望向遥远的未来,也或许是遥望着祖国大陆,在期待着两岸早日统一。
孙先生的铜像高5.8米,重达17吨。这尊铜像充分重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音容笑貌。白色的基石上刻着他曾经亲笔题写的《礼记·礼运》中的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段话寄托了孙先生生前对中国未来的理想和寄托,他期待着一个大同的世界,并身体力行,不惜牺牲自己,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时代,彻底摧毁了封建社会的基础。
【史料大全】
大厅的东室是孙中山的史迹展览,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着重介绍了中华民国历史的风风雨雨。史料典籍十分详尽,参观者沉浸其中,也能跟随展览回到当年战火硝烟的岁月。在孙中山的带领下,冯玉祥、黄兴、刘觉民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吟咏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种精神,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淘洗而褪色,反而让我们每个参观者都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
大厅的西室介绍的则是孙中山先生与台湾。这里陈列着国父纪念馆最重要的陈设,其一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亲笔撰写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其二则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玺。《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是孙中山先生根据自己的设想提出的关于如何建设中华民国的方案,一共有二十五条,尽管没有详尽地将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容纳进来,却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直到1924年,革命形势已经转人低潮,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建国理想,始终都在为国家的未来和建设思考。伟大革命先行者的尊称,他当之无愧。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玺也安放于此处,让人不禁联想起那个伟大特殊的日子,那段无法复制的岁月。这个印玺见证了一个古老的中国送走了万人之上的皇帝,送走了腐朽的封建帝制,见证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带着民主共和的全新理念,带着所有有识之士的所有希望和期待。这一方印玺,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它记录的那些往事和英雄,值得人们永远敬仰和怀念。
【兼具艺术功能】
参观完大厅的东室西室,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一座大礼堂。大礼堂的总面积是2844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2500名观众欣赏演出,这也是台湾岛内最大的舞台和表演场所。每逢重要的大型演出,这里就会坐满观众。大礼堂不但可以进行文艺表演,还时常举办各种讲座,极大地丰富了台北人的文化生活。除了台北人,整个岛内的人都经常慕名而来。
国父纪念馆不但是一个纪念和瞻仰孙中山先生的圣地,还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了艺术气息和学习气氛的场所。
纪念馆内还有逸仙艺廊、翠亨艺廊、德明艺廊等艺术画廊,几乎全年展出不断,而且都是较高规格的展出,艺廊也会邀请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到国父纪念馆展出艺术作品。艺廊里的画作有高雅端庄的水粉油彩,也有国色国香的山水墨迹,还有平易近人的漫画。
另外,纪念馆内还设有图书馆。图书馆历经多次修整和补充,2004年重新开馆,馆内藏书30余万册,免费向人们开放。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纪念馆还增设了儿童阅览室,使孩子们也有学习的场所。
国父纪念馆中人来人往,图书馆始终保持着一份宁静,这份宁静来自于对知识的尊重、对国父精神的弘扬,也来自于图书馆的书香味道。
在这里,你可以瞻仰国父,凭吊英雄,追忆往事,可以欣赏美轮美奂的演出,可以安静地看一次展览,也可以喝一杯茶、读一本书,甚至也可以与三两好友只是走走停停,来这里坐坐。国父纪念馆以其宏大而不失典雅、有力而不失柔和的外形,以优美的风景规划,以全新的纪念馆设计理念吸引了一批批中外游客。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
国父纪念馆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