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悬海外的台湾岛,是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除了自然灾害以外,几次殖民统治也让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迫害。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殖民者,都在这里留下脚印。然而英雄的中华儿女向来敢于反抗,所有的殖民统治都在反抗的大潮中结束。坐落于台南市赤崁街与民族路交叉口的赤崁楼就是中华民族雄风的见证。
【记载耻辱与荣耀】
荷兰人是最早来台湾的殖民者之一。1602年,荷兰殖民者成立了东印度公司,并以东印度公司为名开始侵略台湾。首先,荷兰人提出借用台湾土地来进行公司扩建,这些扩张行为包括修筑奥伦冶城,并将之作为进一步侵略的基地。
1650年荷兰人开始修建赤崁楼。修好的赤崁楼被称为普罗民遮城。修建时,为了坚固起见,荷兰人用糖水、襦米汁与蚝贝壳灰粉混合搅拌,黏合砖石。普罗民遮城高达10.5米,周长是141米,临近大海,海水涨潮时浪花不断冲击城脚。城楼通体用红砖,因此色彩鲜艳,特别是有阳光照射时,更显得色泽亮丽,连脚下的海水都被映照成了红色。“崁”是台湾当地人称呼水上高地的,所以普罗民遮城又称作赤崁楼。赤崁楼上不但设置了暸望台和炮火口,还有地窖和水井,用于储备军粮。
然而就是这样坚固的一座楼,也无法挡住英雄的中华儿女反抗的臂膀。赤崁楼修建好仅六年后,郑成功就攻人台湾,击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占领了赤崁楼。郑成功在这里设立承天府,成为治理台湾的最高行政机构,并且以赤崁楼为指挥部,追剿荷兰殖民者。郑成功病逝以后,其子郑经迁都,赤崁楼的地位便大不如前了,只用于储藏枪支弹药和军队粮草。
到了1721年,由于种种战争、地震等天灾人祸,曾经耀眼的赤崁楼只剩了残垣断壁,城楼上的漆大部分都剥落,斑斑驳驳,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墙角边长满了野草,海水大的时候,迸派过来,让这里显得更加凄凉。1862年,荒芜的赤崁楼迎来了新的生机。文昌阁、海神庙、五子祠、大士殿以及蓬壶书院等建筑覆盖了赤崁楼荒凉的原址,先后建成。
荷兰殖民者时期的赤崁楼只剩了一个陈旧的城堡门、炮台和地下通道,而附加了新建筑的赤崁楼又开始迎接八方来客。
【赤崁楼新景·附景】
远远望去,两座楼宇独具中国特色,以中国传统建筑中重檐歇山的风格封顶,飞檐挺拔,色彩鲜红,在蓝天碧水间更显俊秀。这就是赤崁楼现在的海神庙和文昌阁。
赤崁楼有一个宽阔的庭院,是游客休憩的好地方。庭院中竖立着一个雕塑,这就是著名的《郑成功议和图》。原来的雕塑名为《郑成功受降图》,原图中荷兰人跪倒在地向郑成功投降议和,但是后来荷兰政府屡次与台湾协商,最终改成了现在的《郑成功议和图》,新的图中荷兰人站立着投降议和。雕塑中一共有四个人,分别是郑成功、守卫和两名荷兰人代表。黑色的大理石基座上刻着“郑成功议和图”六个鎏金大字。雕塑立于一片青青绿草之中,更显出了当年巍巍民族雄风。
郑成功议和图
郑成功议和图
过了雕塑往前走,就会看到著名的御龟碑。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御龟碑一样,这里的石碑也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赑屈。碑上刻的是当年乾隆皇帝亲自撰写的五篇诗文,这些诗文当初是为了纪念乾隆年间平定林爽文的事迹而作。石碑上刻有满汉两种文字。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沧桑,石碑的边边角角已经有些剥落,修葺的痕迹也随处可见,但是岁月抹不去曾经的战火硝烟和辉煌往事,无数战士为了守护台湾,为了台湾人民的幸福安定,在这里挥洒鲜血。如今峥嵘岁月已去,每个为此作出过贡献的人,都依然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仰。
龙生九子之赑屃
俗话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赑屃是这九子之首,长相与龟相似,是九子中的大力士,善于驮背重物,性情温顺,任劳任怨,所以在中国传统寺院和建筑物中常常看到赑屃驮碑,这里的御龟碑也是赑屃。传说触摸赑屃还可以带来好运气。
【赤崁楼新景·主景】
赤崁楼的主楼坐落在御龟碑的后面。
如今的赤崁楼就是海神庙,因为临近大海,所以海神庙建在高高的石基上,传统风格的建筑更显出一股肃然的气概。海神庙有两层,一楼石基上绕着栏杆,辅以高大的柱子支撑整座楼,门口高悬着牌匾,上写三个大字“赤崁楼”。这座楼的重建得益于1874年沈葆桢来台抵御日军侵略,可是途中突遇大风浪,幸运的是有惊无险,最后平安到达台湾。为了感激海神的护佑,他在这里建起了这座海神庙。
海神庙一楼供奉着郑成功的画像,两边陈列着关于赤崁楼的历史资料。这些历史资料从荷兰人人侵开始,一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了赤崁楼曾经的历程,记录了赤崁楼上那一幕郑成功受降,那中华民族雄风的见证。
海神庙的二楼供奉着四海龙王图像。除此之外,这里还是一个小型的船只博物馆,摆放着大大小小很多船只模型,分别代表的是不同时代的造船技术和船只形态。从二楼出来便能看见一圈绿色的琉璃瓦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这座楼宇在雄伟中更多了几分精致。
走到海神庙后门就可以看到文昌阁了。海神庙的后门也非常精致,门洞做成了花瓶形状,寓意为“平安”,代表了海神庙对人们美好的祝愿。一抬头,会看到一只小兔子正趴在叶子上,小兔子画得惟妙惟肖,叶子也翠绿逼真,这一幕自然可爱,让人留恋不舍。
赤崁楼现在最传奇的地方,还要数海神庙和文昌阁之间一口半月形的水井。因为荷兰人的关系,连这口井都被坊间称为红毛井。根据民间的传说,这口井可以一直通往安平古堡。
自古以来,文昌帝都备受知识分子推崇,中国各地都建有文昌阁。台湾人信奉的“文昌”有五个,分别是文昌帝君、文衡帝君、孚佑帝君、魁星星君和朱衣星君。这里的文昌阁一楼供奉的就是文昌帝君,还陈列了很多科举考试制度的资料。二楼供奉着魁星星君。很多要参加高考或者其他重要考试的学生常常来此参拜,祈求有个好成绩。
赤崁楼景区还有普罗民遮城的城堡遗迹、蓬壶书院遗迹、小碑林和最早的赤崁楼人口等。城堡遗迹保留着当年赤崁楼残破的地基,在风吹雨打中将曾经的历史昭示于后人。小碑林里大大小小的石碑林立。赤崁楼遗迹入口处神秘莫测,看不到内部的景象,立有一匹断足石马和一座双面石碑。
赤崁楼处处是古迹,寸寸有故事。综观整座赤崁楼,两座巍峨的红楼屹立于天地之间,以其富丽堂皇、俊逸挺拔和厚重庄严记录着过往,祈祷着未来,记录着郑成功征讨荷兰殖民者的回肠荡气,祈祷着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灿烂前程。
赤崁楼的辉煌,就是中华民族雄风的辉煌;赤崁楼的未来,就是整个中国壮丽的未来!
赤崁楼的文昌阁
[文昌阁是清朝光绪年间台湾知县沈受谦为了振兴文教而修建的,是赤崁楼地标之一。]
赤崁楼的文昌阁 [文昌阁是清朝光绪年间台湾知县沈受谦为了振兴文教而修建的,是赤崁楼地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