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海神。我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的渔民,甚至东南亚诸国岛民都尊奉妈祖为海神。在2009年,妈祖文化被列为非物质遗产。妈祖也被称为天后、天妃等。历朝历代都有皇帝对妈祖进行册封,妈祖祭祀的全盛时期是在清朝康熙年间,妈祖祭祀被列为国家级祭祀大典,春秋两季进行典礼,并被归入道教。妈祖祭祀与黄帝祭祀和孔子祭祀一道成为三大国际级祭祀大典。
【林默娘救世】
传说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福建湄洲,一道红光进入林默母亲的肚子里,然后林默出生。她与其他婴儿不同,出生到长大,从来没有哭泣过,而且从小聪明异常,过目不忘,还通晓天文地理、医学药理。长大以后她开始悬壶济世,为人看病抓药,而且立誓终身不嫁,行善救人。另外,林默还可以为人看风水、测吉凶。在海边,常有人出海捕鱼,她会看天象告诉人们是否可以顺利出海。人们都尊称她为“林默娘”、“神女”、“龙女”等。28岁的林默娘羽化成仙,五彩祥云将她载人天空,人们跪拜林默娘与她告别。后来,出海的人如果遇上大风浪,常会看到穿着红衣的林默娘飞来搭救。久而久之,人们在出海前都会祈祷,希望出海顺利,平安归来,若有海难,希望有林默娘前来救助。后来,人们在沿海各地兴建了庙宇供奉林默娘的画像,尊称其为妈祖。
彰化鹿港天后宫的藻井
[鹿港天后宫三川殿内的八卦藻井,为大木匠师树发师所设计。藻井的特色是以斗拱层层出挑,齐集“顶心明镜”,中间覆以天花板。]
彰化鹿港天后宫的藻井 [鹿港天后宫三川殿内的八卦藻井,为大木匠师树发师所设计。藻井的特色是以斗拱层层出挑,齐集“顶心明镜”,中间覆以天花板。]
1122年,北宋路允迪出使高丽,在海上遇狂风骤浪,路允迪与船员被风浪打得东倒西歪。这时候,从天而降一位红衣女子,轻挥长袖就退了风浪,人们得救了。路允迪率领船员跪拜,感谢龙女救命之恩。路允迪向宋徽宗回禀了妈祖救人的故事,宋徽宗下令再为妈祖建庙。此后,妈祖先后36次得到皇帝的加封,明朝永乐年间,妈祖庙在京师建成。
【妈祖文化隔岸开花】
朝廷的封赏使得妈祖文化迅速蔓延开来。中国人带着对妈祖的信仰走向世界各地,也将妈祖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将妈祖文化弘扬开来。妈祖的圣名漂洋过海,泽被四方。林默娘的故乡福建莆田也成为妈祖文化的故地,湄洲的妈祖庙被称为妈祖祖庙,庙上有一副楹联:“四海恩波颂莆海,五洲香火祖湄洲。”妈祖文化代表了人们对林默娘的纪念和颂扬,表达了人们对乐善好施之人的感恩,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云林北港朝天宫迎妈祖
[每年农历三月十九的迎妈祖活动,是北港朝天宫的年度盛会。]
云林北港朝天宫迎妈祖 [每年农历三月十九的迎妈祖活动,是北港朝天宫的年度盛会。]
现在,全世界妈祖信徒规模十分庞大,已经达到2亿多人,仅台湾信徒就有1700万,占人口总数的70%。妈祖信奉很早就随着福建移民东渡传到了台湾,台湾岛四面临海,有妈祖信仰传播的便利条件。随着元明两朝大陆东南沿海移民大量涌入台湾,妈祖信仰也开始在台湾生根发芽。但是最大规模的传播还得益于清朝水师提督施琅,他在台南鹿耳门建立了一座天后宫,是台湾地区第一座由政府出资督建的天后宫。此后的200年间,妈祖文化在台湾地区蓬勃发展起来,妈祖庙也越来越多。
目前台湾地区的妈祖庙有500余座,但有四个中心点,分别是台南市大王后宫、云林县北港朝天宫、彰化市南瑶宫和台中县大甲镇澜宫。这四座妈祖庙中又以台南大王后宫和北港朝天宫为尊,信徒众多,分布在台湾各地。清朝时期每年祭祀时节,南瑶宫和镇澜宫要向朝天宫进香,朝天宫再向大王后宫进香。
大甲镇镇澜宫妈祖绕境进香活动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将军神像
大甲镇镇澜宫妈祖绕境进香活动中的舞狮
【北港朝天宫】
而现在,北港朝天宫成为台湾地区妈祖庙的总庙,名声最大、地位最高。北港朝天宫位于云林县北港镇中山路178号,始建于1694年。这一年,一位名叫树壁的和尚从福建湄洲朝天宫恭请妈祖来到台湾,在这里建起了小的妈祖庙。后来,这座妈祖庙先后数次得到扩建,规模越来越大,从原来的地方乡绅捐款集资,到后来的政府出资兴建,朝天宫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据说朝天宫曾经有妈祖神灵现身,所以现在才香火鼎盛,成为台湾第一大妈祖庙。
现在的北港朝天宫规模很大,一共有三进大殿,皆为歇山重檐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飞翘的檐角像是飞升的翅膀。三座建筑并排,以中间的最为高大雄伟,名叫三川,两边的侧门当作虎边和龙边。穿过三川,迎面就是朝天宫的正殿圣母殿,圣母殿与三川之间是拜殿,左右两边立有鼓楼和钟楼。圣母殿中供奉着妈祖像和万年香火,万年香火从立庙开始就从未熄灭过。除了圣母殿外,还有注生娘娘殿和福德正神殿。第三进宫殿则有包括观音佛祖殿、三宫殿、文昌殿在内的七座庙宇,供奉着观音等不同神祇。
在重檐立瓦之间,香火袅袅,虔诚的善男信女在这里跪拜许愿,他们的脸上或沉静,或焦灼。妈祖身着红衣静静立于香火之后望着这世间百态。
【朝天宫祭祀】
妈祖文化传播世界各地,每年春节、妈祖生日等特殊节日,各地都会举办不同的祭祀活动,如妈祖绕境、祈福上香等。北港朝天宫祭祀活动最多,信徒也最多。每年的“抢头香”影响最广,独具特色。朝天宫除夕晚上9点半以后就会关闭,直到正月初一中午11点才会重开庙门。在此期间,朝天宫门外会聚集上千信众,他们都希望在11点庙门开放时冲进圣母殿抢得头香,抢得一年的运气和福气。
正月初四是接神日,朝天宫关闭庙门,做法事迎接众神降临。这一天,所有的妈祖信徒在家上香,迎接神明临世,保佑自己合宅平安。
元宵节这天,朝天宫还会举办“迎春绕境”的祭祀。这个祭祀活动是保佑商人们来年生意兴隆的。所以这一天很多生意人都会携带爆竹而来,祈祷过后,有信徒抬着供奉有妈祖的凤辇开始“绕境”。“绕境”开始后,商人们便把爆竹放到辇下,鞭炮声声,烟火四起,商人们大声祝祷,祈求来年生意红红火火。
北港朝天宫一年最大的盛会则是“三月逍妈祖”。农历三月十九是妈祖出巡绕境的日子,这一天北港镇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盛宴,然后邀请外地的亲朋好友前来与自己一起庆祝和祝祷。抬着凤辇的队伍从朝天宫门口开始出发,脚步一起,全镇街头便响起响亮的鞭炮声,炮声中所有的善男信女就将美食香案和金炉摆放到街口。凤辇过时,人们向妈祖祈祷风调雨顺,祈求好运连连。三月逍妈祖盛会时,北港镇万人空巷,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都赶到街头迎接妈祖。
朝天宫除了祭祀活动吸引人之外,还有著名的朝天宫三宝,这三宝是当初随妈祖神像从湄洲渡海而来的宝玺、树壁和尚的钵和载有妈祖升天救世事迹的昭应录。这三宝不仅记录着妈祖千里迢迢来到台湾的故事,也记录着人们对妈祖的尊敬和信奉。
妈祖文化历经千年,日渐兴盛,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台湾人民和东南沿海人民心灵的归宿和寄托。人们用香火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用妈祖信奉传承中华儿女对真善美千年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