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醉月
提起天津南市,不少人马上就能想到著名的食品街,这里不但汇集着全天津所有最著名的小吃,还有全国各地的风味菜肴,在南市逛一圈,天下美食都尝遍,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更惬意的事情呢。
【南市的华丽变身】
天津南市,指的是南门外大街、南马路、和平路一带的街区。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之地,虽然天津已经被各国租界划分,但这一片却一直是个“三不管”的地带。这也为民间的三教九流提供了一个活动的大舞台,五行八作的劳动阶层都来此搞点营生混口饭吃。算命说书、唱曲卖艺、开小饭馆的、卖杂货的,应有尽有,南市成为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娱乐地带。同小白楼、五大道那些时尚洋气的地方相比,在南市活动的都是穷苦百姓,更富有市井生活气息,是天津市井文化的代表。
南市食品街全貌
一走进南市食品街,就像是进入了天津的美食天堂,各种特色小吃和特色菜,例如锅巴菜、煎饼果子、耳朵眼炸糕……应有尽有。
那时候的南市没有系统的规划建设,道路狭窄,房屋破败,不免鱼龙混杂,藏着旧社会许多不良的风气。新中国成立后,南市得到了整顿,既保留了原来的生活气息,又更加的规范化。这时它周边有和平路商业街、古文化街、鼓楼,全是天津经济文化的繁荣之地,新时代天津的代表,南市身处其中,又岂能落后?1984年,南市建起了一座食品街,各方通力合作,百日即建成。1985年正式开业。与之相对的还有一条同样风格的旅馆街。双城相对,交映生辉,令游人流连忘返。昔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南市,如今已是津门十景之一,被称为“双城醉月”,美不胜收。
【宏伟的建筑艺术】
南市食品街是一座独立的仿古宫城式建筑,总面积4.2万平方米,仅从外观上看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称得上是中国民族风格建筑的精品。
南市食品街很像一座微缩版的古代城池,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典雅。高大的青灰色城墙将食品街圈成一个四方形,中间一条十字甬道,将城内规矩地划分为四个区域。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入口,每个入口都建有一座仿清式风格的门楼。门口高24.5米,雄伟壮观。屋顶重檐飞翘,舒展俊逸,顶面铺着绿色琉璃瓦,红漆廊柱支撑,檐下廊间还有金碧辉煌的彩画装饰。
拱形门洞上方悬挂着“南市食品街”的金字匾额,字体绚丽华贵,端庄清雅。可别小看这几个字,此乃用中国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拼接制作而成。同时四个门楼的飞檐下还有各自的名称牌匾。南边是“振羽”门,西边为“兴歌”门,北边是“中圣”门,东边为“华腴”门。取四个名字的首字连起来读,便是“振兴中华”,而四个名字又有单独的含义,分别是“振羽迎宾”、“兴歌起舞”、“中圣醉酒”、“华腴美味”。四块牌匾既遥 相呼应,连成一个整体,又能拆开各自解读,构思可谓雅致精妙,用心良苦。而且这四个字体分别摘选的是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的墨宝,更显建筑整体的灵动神韵。
兴歌门外,与食品街遥相呼应的,是另一座仿清古建筑群,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这便是与食品街并称“双城醉月”的南市旅馆街。旅馆街的建筑风格与食品街相承一脉,都是红柱飞檐,雕梁画栋,大气磅礴。双城如同南市的双子星,一样的古色古香,壮丽沉静。昔日穷街陋巷的南市,被这两座古城彻底燃亮。
【吃遍天下美食】
食品街内的建筑主体为3层楼,底层经营的就是让人口水直流的各地各色风味小吃,第二层是个环绕全城的平台式回廊,将整个街区贯通。
食品街称得上是一个天下美食博物馆,但见街道两旁,饭馆、酒楼、小吃店、食品店比肩而立,上百种天津地方风味小吃,国内著名菜系、食品汇聚一堂。不但有在中国餐饮界最具影响的鲁、苏、川、徽、粤、潮、浙、湘、闽等各种菜系,还有自成一家的天津风味小吃、山西菜、绍兴菜、清真菜、北京宫廷菜、西餐等。小小一座古城,包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五味俱全,雅俗共赏。
天津小吃天下闻名,南市的狗不理包子铺、耳朵眼炸糕店、桂发祥麻花店,一直是南市食品街的明星店铺,无论是本地 食客还是外地游人都竞相光临购买,店门口一直排着长长的队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另外天津的崩豆张、果仁张、大福来锅巴菜、芝兰斋糕干、石头门坎素包、马记茶汤……也都广负盛名,来食品街的人谁不想一尝究竟,从中慢慢品味天津饮食文化的传奇。就说那马记茶汤,不但好喝,连倒水冲汤都是一门绝艺,动作舒展利落,优美娴熟,张弛有度,分毫不差,引得围观者众多,边品着热乎乎的茶汤边看师傅表演,从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天津民族风味。
除了天津本地特产外,众多的各地小吃,不但为游客带来了佳肴美味,也展现着四面八方的地方文化特色。绍兴的咸亨酒店,店面布局文雅,挂着“绍兴美酒名扬四海,古越烹调香飘九州”的对联,仿佛鲁迅文章里的画面就在眼前。“得月楼”是正宗的苏州风味,“松鼠黄鱼”、“得月鸡”,一道道苏州名菜堪与观前街的名厨媲美,带来数不尽的苏州水乡风情。“华林酒家”经营鲁菜,一进门就能感受到服务员的朴实热情,一如山东淳朴的民风……逛遍这一条食品街,尽览我大中华各地饮食文化风采。
街内上百家店铺,门前都悬挂着宽大的金字牌匾,有个显眼的招牌,自然是生意盈门的开端。这些招牌个个笔体遒劲,文采斐然。其中藏龙卧虎,不乏名人亲笔题字。像“芝兰斋糕干店”,出自末代皇族爱新觉罗·溥仪之笔。街内湘菜的代表“津湘饭庄”则为朱学范亲题,这些名家墨宝将食品街烘托出浓郁的文化氛围,饮食与文化紧密相连,平添风雅情趣。
每当入夜,不计其数的华灯将食品街照成一座璀璨的不夜城,灯光与星月同辉,让人想起郭沫若那首《天上的街市》,“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而如今这些珍奇就摆在我们面前。皎皎月色之下把酒言欢,吃不尽天下美味,看不完世间百态。这美丽的城,不但醉了月亮,更醉了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