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把一座金紫荆雕塑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作回归纪念贺礼。这座金紫荆雕塑被安放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旁边的广场上,于是,这个三面被维多利亚港包围的美丽广场得名为金紫荆广场。
【盛开的紫荆花】
紫荆花又称红花羊蹄甲,为苏木科常绿中等乔木,因状似羊的蹄甲而得名。花朵大如手掌,带有清香,花瓣为红色或粉红色。每逢花开季节,繁花似锦,灿若红霞。紫荆花最早被发现于我国香港地区,因其性喜温暖,易于繁殖,所以香港市民广为栽种,并将其视为“繁荣、壮观、奋进”的象征,于1965年将紫荆花选为市花。
紫荆花还有“团结和睦、骨肉难分”的寓意。传说东汉时期有三兄弟分家,最后仅余屋前一棵枝繁叶茂的紫荆花树未分,便约定第二天将树一分为三。没想到第二天三兄弟一看,紫荆花树已枯萎死去。三兄弟顿时心有所感:一棵树不愿一分为三而憔悴致死,难道我们兄弟还不如一棵树吗?于是,他们决定不再分家,和睦相处,紫荆花树很快又繁茂起来,成为“团结和睦、骨肉难分”的象征。
1997年香港回归后,作为“繁荣奋进”象征的紫荆花图案被用于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上,中央人民政府更取其“团结和睦、骨肉难分”之意,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一座“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像。这座高6米的金紫荆铜雕像坐落在圆形暖红色花岗石基座上,基座状似城墙,代表中国的万里长城,下方上圆,意为九州方圆。整个设计寓意了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并祝愿香港永远繁荣昌盛,全国人民就像紫荆花一样团结和睦、骨肉情深,不被任何困难分离。
盛开的紫荆花
美丽、繁茂的紫荆花,以其优雅的身姿和美好的寓意,成为香港的标志。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和升旗仪式】
金紫荆广场上还矗立着一座高约20米、宽1.6米的“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与“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铜雕像遥相呼应。纪念碑分为基石、碑柱和柱头三部分,碑柱正面镌刻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字,柱身由206个石环连接而成,每个石环代表一年,连在一起的石环代表了香港从1842年走向2047年;顶部白环象征香港主权回归中国,上面的50个环表示中央政府对香港实行的“一国两制”政策50年不变;基石东西两面分别是中文碑文和英文翻译。
金紫荆广场上每天举行的升旗仪式吸引着大批本港市民及游客的目光。每天早上8点整(除每月1日),都有身穿礼服的警员到金紫荆广场负责升旗仪式;而每月1日,会有特别的升旗仪式。这一天,由身穿全套礼服的警员、配备长枪的枪队成员主持升旗礼,警察银乐队在升旗仪式进行期间演奏国歌及北京音乐,仪式完成后,再由警察风笛队进行表演。
就像广场上树立的永远盛开的金紫荆一样,金紫荆广场见证了香港的回归,这个面临维多利亚港的重要地标也时刻关注着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发展变化,永远见证着香港的繁荣、奋进。
广场上每日的升旗仪式,都会引得过往人们驻足。
靠近维多利亚港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雕塑,将维多利亚港近年的发展变化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