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全球的惊世之作
国际金融中心(IFC)是目前香港最高的综合式建筑项目,包括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和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以及一系列顶级的配套设施。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和二期这两座建筑物均为全球知名的摩天大楼,如果说首先与世人见面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期是万众瞩目的焦点,那么随后亮相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绝对可以称得上惊世骇俗之作。
【凸显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国际金融中心位于香港岛的中环核心区,面向著名的维多利亚港,是香港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的著名地标。它由美籍建筑师西萨·佩里及香港建筑师严迅奇合作设计而成,外墙为玻璃幕墙。国际金融中心一期竣工于1998年,是一座办公型大楼,楼高210米,地上38层,地下4层,主要为香港交易所、富昌金融集团及麦格理集团租用。
被誉为“惊世之作”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高415.8米,地上共88层,是目前香港第一高楼,也是世界第六高楼。它的外形设计与一期相似,线条简约流畅,玻璃幕墙的外墙层层向上延伸,呈现出一柱擎天的恢宏气势。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于2000年1月开工兴建,2003年年底竣工。
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和二期采用相似的外形设计,但二期楼高几乎是一期的二倍,这样两座玻璃幕墙外形的摩天大楼矗立在维多利亚港边,真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的建筑规模十分庞大,而且它的建筑方式也与其他工程不同。开工之初,工程师创新利用直径61.5米、深38米的圆筒形地基,使地基牢固地屹立在石层之上,使6层地库与地铁站及上层工程可以同期进行;同时,地库采用自上而下的建筑方式,为工程节省了一年的建筑时间。在当时,这种地基和地库均为全球最大的同类项目。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的内部结构采用8条大柱支撑,并由3组强化层紧扣大厦的巨大核心筒,形成极其坚固的大厦结构,大柱及核心筒的建筑采用水压式自动攀爬模壳。
另外,这座大楼还采用了环保的低散热表层双层玻璃、海水冷却系统等先进设施,在当时颇具创新理念。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建成以后,88层办公楼可以同时容纳15000人办公,另外大厦还采用世界少有的双层电梯,共安设了62部电梯,乘客搭乘电梯由地面升往顶楼,仅需2分钟即可到达。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同一期一样主要为办公型大楼,香港金融管理局总部就设于此,同时国际金融中心二期还被香港按揭证券公司、香港存款保障委员会、国际结算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租用。
【惊世之作与惊世之举】
恢宏壮观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在建成后即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人们纷纷赞其为“惊世之作”。不少好莱坞大片将其作为影视拍摄背景地,《古墓丽影2》就曾借此地,用作某些镜头的背景;《达芬奇密码》的慈善首映礼也曾在这里举行。在它刚刚竣工时,一些著名的国外报媒公司亦曾在高高立起的二期玻璃幕墙上制作大型楼宇广告,东墙和北墙的报章广告高度甚至超过了50层,高约226米,覆盖面积达19000平方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报章广告与楼宇广告。
另外,国际金融中心二期还经常举办一些活动。建成后的每一年,这里几乎都要进行一次由地面跑至楼顶的跑楼梯比赛,为慈善机构募捐。最有名的一次比赛发生在2006年2月,那一次,长跑健将Mark Sharp与Graeme Deuchars用了17.5个小时,从地面跑至顶楼,来回重复23次,总计高度8800多米,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真可以称得上是一次“惊世之举”。
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和二期的玻璃幕墙外形是设计的一大亮点,据统计,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共有11000块玻璃幕墙,共重9000吨,如此庞大的耗资数字亦可算是惊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