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临失传的古老之舞
新疆库车,在公元4至7世纪时,龟兹乐舞达到了鼎盛时期,“萨玛瓦尔舞”起源于此,在克孜尔千佛洞第38号窟中的壁画中,人们找到了类似的舞姿。跳萨玛瓦尔舞的人们头上要顶着16个茶碗和大茶壶,不仅要求舞者有高超的技艺,还要有过硬的舞蹈艺术,难度相当之大,是库车县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然而这种舞蹈如今已濒临失传,作为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会怀念萨玛瓦尔舞带给人们的艺术之美吗?
新疆库车,在公元4至7世纪时,龟兹乐舞达到了鼎盛时期,“萨玛瓦尔舞”起源于此,在克孜尔千佛洞第38号窟中的壁画中,人们找到了类似的舞姿。跳萨玛瓦尔舞的人们头上要顶着16个茶碗和大茶壶,不仅要求舞者有高超的技艺,还要有过硬的舞蹈艺术,难度相当之大,是库车县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然而这种舞蹈如今已濒临失传,作为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会怀念萨玛瓦尔舞带给人们的艺术之美吗?
“萨玛瓦尔舞”最初是由茶馆或食堂里高水平的厨师们表演的节目,他们将盘子高高顶在头上,手里拿着大大小小的碗顺畅地来回走,它是一种能够表现维吾尔人民好客、热情的舞蹈。
萨玛瓦尔在维吾尔族语言中指的是富贵人家所用的一种水壶,如今民间早已不多见,萨玛瓦尔舞蹈也正因为这萨玛瓦尔的道具而得名。随着音乐响起来,在场地中央,舞蹈者头上顶着一个大的椭圆形的盘子,那盘子里所放的就是萨玛瓦尔茶壶,周围放着四个大碗和小碗,老人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着腰肢,展开臂膀,连续做着各种舞蹈动作,舞蹈的姿态风趣稳健,令人惊奇的是无论舞者如何跳舞,他头上的茶壶、茶碗却是纹丝不动,这种难度颇有杂技的色彩,深受维吾尔族人的喜欢。
库车著名的舞蹈家吐尔迪阿訇,将萨玛瓦尔舞蹈的动作经过整理加工之后重新搬上了舞台。在库车县的文化馆内,还放着吐尔迪阿訇的画像,画面上的他真实自然,正在跳着萨玛瓦尔舞,他的裙角飞扬,头上、胳膊上都放着很多碗。文化馆关于他的记载,仅仅有一句话,却震动人心:“他在一生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萨玛瓦尔舞、碟子舞、盘子舞等,并成功演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吐尔迪阿訇的一生都活在萨玛瓦尔舞的舞蹈之中,后来这个舞蹈被新疆歌舞团的创作家阿吉热合曼学习和研究,他们曾在五十多个国家进行过演出,可谓享誉中外,声名远扬。
如今,新疆会跳萨玛瓦尔舞的人已经很少了。这种舞蹈对力量和技术的要求都很高,且只能由男性来表演,舞蹈的时候那头上所顶着的大盘约重8千克之多。但这绝对是新疆舞蹈中的一朵奇葩,它热情、奔放的舞姿曾令许多人着迷不已。
如今,萨玛瓦尔舞已经面临失传,在库车县,艾合买提·毛拉克是唯一能将此舞蹈表演得如此轻松、娴熟的艺人。工作之余,艾合买提和文化站的艺人们会经常到一些民族风情的餐厅来演出,宣传这即将面临失传的“萨玛瓦尔舞”。
在艾合买提的心中,他一定要培养出年轻的传承人,尽力来挽救萨玛瓦尔舞。如今,萨玛瓦尔舞已经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人们还是热爱它的,并希望将这门古老而有趣的舞蹈继续跳下去。
古老的萨玛瓦尔舞将民俗文化与龟兹乐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其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充满古老文化和民族内涵的舞蹈,还有古老的龟兹乐舞的神奇之处。
歌舞之乡
库车,史称龟兹。在唐代被西方誉为“西域乐都”,素有“歌舞之乡”的美名,是东方艺术瑰宝——龟兹乐舞的发祥地。库车同时也是西域文明的荟萃之地,这里有灿烂的龟兹文化、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新疆木卡姆艺术中,库车十二木卡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充分展示新疆木卡姆艺术文化的大舞台,也是我国首批确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