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之一,藏医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实践中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主要流行于藏族聚居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同时,在南亚的印度、尼泊尔等国,藏医也较为流行。
【藏医,治病救人的另一种方式】
藏医的萌芽,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代西藏人就有了“有毒必有药”的医理。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强盛的吐蕃王朝。文成公主入藏,不仅标志着两大强势政权之间从对立走向和平,也是一次包括医学在内的中原地区对西藏地区的输血。松赞干布的雄才大略,一方面体现在文治武功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社会的发展上。他在烽火渐熄之时,邀请印度、尼泊尔医生入藏,会同本地医生与中原赴藏医生一道,编辑整理了大量医学经典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宇妥·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这部医典的问世,标志着藏医体系的完成。
藏医认为,宇宙是由小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大五行(气、火、土、水、空间)组成,小五行在人体是指心、肝、脾、肺、肾;大五行则包括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依赖大五行的运行。藏医学以其独特的“三因学说”、“人体七大物质”和“三种排泄物”为基础理论,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由于佛教思想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藏医学自奠基时期便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
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七大物质基础,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即小便、大便、汗。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上述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保持着相互协调和平衡,当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过于兴盛或衰微的情况时,则会出现龙病、赤巴病和培根病,治疗上就需要对三者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协调状态。
与早期的中医相比,藏医对于人体解剖及生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于人体内的器官,藏医认为人有五脏六腑。五脏是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六腑指大肠、小肠、胃、膀胱、胆和三姆休。古代藏医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各脏器的功能:心脏——国王,端坐在宝座上,居人体胸腔的正中;肺脏——犹如大臣和太子,围绕着君王;肝脏和脾脏——似君王的大、小后妃,处在君王下端,但关系又很密切;肾脏——像一座房屋的脊梁,没有它,身体就不能成为一栋大厦。
藏医学产生于青藏高原,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特点。青藏高原为高寒地区,与外界交通极不方便,因而藏医学长期保持着它固有的特点。比如青藏高原的动、植物品种较为稀少,因此藏药多取自高山氧气稀薄环境中生长的耐寒动、植物等。
唐卡中的藏医图谱
【藏药,来自雪域的真情】
藏药是中国比较完整和有一定影响的民族药之一。它在融合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自成体系。
藏药在中国的应用由来已久,而且种类繁多,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过了3000种。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其他藏药资源则分布在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藏药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罂粟科、蔷薇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在藏药历史上出现的许多经典著述都对藏药的种类有详细的记录。其中《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一直以来,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书中收载的药物有75%仍为今人所用。另外还有《敦煌本藏医残卷》、《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等,这些典籍既是藏药种类发展的重要记录,也是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
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藏区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使其成为中国药用植物的天然宝库。在这里,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就达上千种,其中既有冬虫夏草、三七、灵芝等驰名中外的名贵药材,又有红豆杉、八角莲、软紫草、野百合等极具开发潜力的抗癌药用植物。传统的中药麻黄、桃仁、黄连、柴胡、当归、黄芪、龙胆、大黄、雪莲花等也随处可见。而大部分植物都是经历过与严酷冰雪和强劲疾风的斗争,它们因巨大的生命力存活下来,使藏药本身就具有冰雪的灵性。如藏红花采自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它能疏经活络、通经化瘀、消肿止痛、凉血解毒,对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等方面有确切疗效,长期服用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
在用药物治疗时,藏医主张用药引子,以便把所用的制剂引向患病的部位,例如用白糖作为药引子治疗单纯性的热病;用红糖块做引子治疗寒性病等。
除药引子之外,对药物的服法也有讲究。比如说,丸药一般是用开水送服,其中寒性病用热开水吞服;热性病则反之,用凉开水送服;至于混合型的病症,亦即寒热兼有的,就用温开水送服。
时至今日,尽管西医已在藏族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但传统的藏医依然历久弥新并与时俱进,目前,全国共有藏医院56所,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制药厂已成为全藏最大的藏药生产基地,已有藏药品种350个。
雪莲花
三七
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