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著名的景观便是西湖。我国共有36处名为“西湖”的景观,浙江有9处,其中以杭州西湖最为著名。西湖,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璀璨丰蕴的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征服了四方来客。
【历史中走来的西湖】
西湖位于杭州市西部,东西宽2.8千米,南北长3.2千米,周长15千米,占地6.5平方千米,水面面积为5.6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为2.27米,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 胜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湖有钱水、钱塘湖、明圣湖、金牛湖、石函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等诸多别名,且各有来历。唐长庆年间因白居易筑石函以蓄泄湖水得名“石函湖”;与北部地势较低的下湖而言被称为“上湖”;北宋天禧年间因杭州郡守王钦若奏请以西湖为放生池而得名“放生池”;南宋文人楼钥评西湖有贤者之风而称其为“贤者湖”;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又见“钱塘湖”;因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得名“西子湖”。
西湖处于周围山峰的包围之中,尽显受宠之势,绿树鲜花遍布山野,宝塔闲庭点缀山间,古桥长堤横跨湖上,一切都为了衬托西湖的美丽,好像一块巨大的稀世瑰宝镶嵌在江南水乡之中。西湖附近的景观似乎都是为了使西湖更加完美而存在,西湖清澈碧绿的湖水又将周边的一切,包括天空都一齐倒映在水中,好像具有魔力一般,让水中的景色更绚烂多彩。这就是西湖无与伦比的魅力所在。
西湖沿岸风光
【这不仅是一个湖】
西湖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成5个湖区,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根据湖区景观,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孤山海拔35米,面积约0.22平方千米,位于湖区北侧的外西湖中。南宋咸淳时在《临安志》中记载:“一屿耸立,旁无联附,为湖山胜绝处。”赞叹孤山周围虽无其他山水相伴,却是观赏西湖景色的最佳之地。杭州人将“孤山不孤”“寡人孤”,“长桥不长”“情意长”和“断桥不断”“情谊断”称为西湖三怪。孤山风景秀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冻木晨闻尾毕浦,孤山景好胜披图”、“人间蓬莱是孤山,有梅花处好凭栏”等名家名句伴随着山上的名胜古迹 影响至今。孤山南麓有中山公园、文澜阁、浙江博物馆,西麓有秋瑾墓及西泠印社,东北部有放鹤亭。其中,中山公园原为清代行宫的御花园,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其改建而命名;西泠印社由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艺术团队创立于1904年;文澜阁是清代乾隆年间为了存放巨著《四库全书》仿照故宫文渊阁而建;放鹤亭是为了纪念宋代以“梅妻鹤子”闻名天下的林浦而建。看来孤山其实并不孤,满山的历史与文化气息令其他景观望尘莫及。
阮公墩
阮公墩是漂浮于粼粼西湖碧波之上的一座小岛,是西湖著名的三岛之一。岛上有“忆芸亭”、“云水居”、“环碧小筑”等景观。因岛外碧波粼粼,岛上草木葱葱,故名环碧庄,也称为“阮墩环碧”。
“苏堤春晓”御碑亭
题刻“苏堤春晓”的御碑位于苏堤压堤桥以南21米的堤体西缘,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巡游西湖时御书“苏堤春晓”景名所立。碑为太湖石所制,通高2.56米,宽1.05米,厚0.22米;碑额正反面浮雕海水和云龙图案;碑身正面刻康熙帝御题行书“苏堤春晓”四字,背面刻乾隆帝御题七言绝句,侧面刻乾隆帝为该景观御题的两首叠韵诗。
苏堤、白堤越过湖面,是湖区最美的风光所在,每当太阳升起,晨光初露时,湖面腾起一层薄雾,如雾如烟,好似仙境一般的“六桥烟柳”便出现在人们面前。苏堤俗称苏公堤,全长近3千米,南起南屏山路,北至栖霞岭,堤面平均宽度为36米。堤坝是宋代文豪苏东坡先生在任职杭州知州期间,为了疏通和清理西湖,利用挖出的泥沙堆砌而成,后来百姓为了纪念东坡先生的功绩将此堤命名为苏堤,“苏堤春晓”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白堤长约1千米,因堤坝上原先铺设有白沙,其在唐朝时被称为白沙堤、沙堤,宋时又称孤山路、十锦塘,两侧种植着柳树和桃 树,景色秀美。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与孤山接于“平湖秋月”。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仲秋时节,小瀛洲上,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寄托的“明月”相互辉映,是为“三潭印月”;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阮公墩笼罩在郁郁丛林下,茵茵绿草,油油碧色,使这里犹如碧玉盘中闪烁着的一块晶莹翡翠。
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雷峰塔又名皇妃塔,又称西关砖塔。旧塔已于1924年倒塌,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铜领域第一人朱炳仁担纲铜总工艺师,使这座塔成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保俶塔原名应天塔,亦名宝所塔、宝叔塔、宝俶塔、宝石塔。现在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按照古塔原样修葺,为八面七级实心塔,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塔刹铁构件均为明代旧物。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曾整修塔基座,修理石墈,增设围栏。1997年,更换了朽坏塔刹,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保俶塔虽失去塔檐和平座,然而塔身挺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典范,因而世人将其喻作西湖和城市的标志。
西湖宛若神话中的一面明镜,映射着天上人间的美景,流淌着无数浪漫、甜美的故事。她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凭借着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特有的江南风韵。
积雪环抱下的保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