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以浙江富春江山水为蓝本绘制,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中山涧江畔,树木苍苍,小桥、楼台、村落、小舟等点缀其间,观赏此画,能让人真正地感受到“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的意趣。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 用师卷》,现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于2011年6月在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今属江苏)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黄公望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他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頫孟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成为“元四家”中最孚众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