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良渚文化 文明的曙光

中华民族是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民族,中华大地是东方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圣地,而为这古老的文明点燃星星之火的是位于浙江省的良渚文明,它的出现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曙光,也向世界展示了古老的中华民族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品质。

良渚文化 文明的曙光

良渚原始人类劳作复原场景

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于1936年,是浙江省余杭区良渚、瓶窑和安溪三镇之间多处遗址的总称,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区良渚镇而命名。良渚文化的中心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总面积约34平方千米,东抵荀山东南部,西到瓶窑毛元岭,南至大雄山、大观山丘陵,北达天目山余脉大遮山丘陵南麓。据考古研究表明,良渚文明出现在距今5300~4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良渚文化被视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源于它悠久的历史、完善的社会制度、高超的手工业水平和成熟的文字。遗址中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出土遗物,显示出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是东方文明的一块神圣之地。

骆越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古老的南方民族,数千年前,骆越族的后裔来到这里生活。在对良渚文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中发现,这一时期的良渚人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成就,最能代表良渚文化的是其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形制已脱离了简单的使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被制成相应的产品。出土的石器有斧、凿、锛、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磨制精细,特别是石犁的出现,表明当时已进入犁耕阶段,而发达的犁耕稻作方式说明了当时农业的发达和先人们应天播种的聪明智慧。

在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玉器中,良渚遗址中出土的玉器在数量、质量、品种、雕刻工艺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向来以纹饰精美、器形多样闻名于世。玉镯、玉管、玉珠、玉坠、玉带、玉环等精致雕琢的玉佩饰,以及玉璧、玉琮、玉钺、玉璜、玉冠形器等体形厚重庞大的玉礼器,代表着良渚时期的手工业技术走向成熟和专业,也逐渐成为王族的象征,为社会等级的出现拉开了序幕。

良渚文化 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中期·玉璜

长8.5厘米,宽4.3厘米,厚0.5厘米。不透明牙白色,表面有玻璃光。镂空成抽象面纹。以三个正圆形的孔,表现双眼与口,均为两面对钻而成。其他部分则先凿以小圆孔,再琢成不规则的圆弧或三角纹。

良渚文化 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玉串饰

周长76厘米。此玉串饰由大小、形状不同的穿孔管、珠、坠共71粒穿成环形。玉料有的呈湖绿色,有的呈鸡骨白色。坠的两侧为玉管,浮雕双目和嘴组成的兽面纹,制作精致。

相比于玉石的稀少和玉器的名贵,陶 器的使用更加方便、实用。良渚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鼎、壶、罐等陶器,并以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最具特色,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器壁一般较薄,表以素面磨光为多,少数有精细的花纹和镂孔。

良渚遗址中大规模出现的墓葬和等级的出现开启了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尊卑模式,从那时起,人与人之间从单纯的协作和互助关系转为统治和被统治的服从关系,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准则——优胜劣汰。让人十分欣喜的是,在良渚遗址中发现了文字,它们被雕刻在玉器、瓦罐、铜鼎等器物上,数量巨大,刻法规整,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

千百年来,各民族对长江和黄河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也正是由于它们,才创造了中华大地上一个又一个文明。以长江为伴,绕太湖而居,不断向周围扩张,进而形成南方文明而庞大的群落,这就是良渚文明。俯瞰它的遗址全貌,恢宏浩大的古城,环山抱水的地形特征,内外相通的水系格局,错落有致的整体布局,等级分明的墓葬形式都使良渚文明提升了等级。复杂丰富的城中建设,多元化的设施和物品让后人联想到当时良渚时期的繁华和鼎盛。自1994年开始,我国三次将良渚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计划于2016年向联合国提交入选世界遗产的申请。总之,良渚文明不仅是中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良渚文化 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冠状器

此器高5.8厘米,上宽7.7厘米,厚0.3厘米。玉质青白色,体扁平,上宽下窄。上端中部有尖顶突起,作华盖状。两侧近下端处呈凹弧内收,下端锯割出扁榫,榫上有三个等距的小透孔。正面中部阴线刻神人兽面图像。神人头戴羽冠,眼、鼻、嘴俱全,并显露张开的双臂。其下为兽面,双眼为重圈,有椭圆形眼睑,宽鼻、阔嘴,一对獠牙外伸。器底边刻饰一道卷云纹带。上侧两角各刻一鸟纹,鸟头朝外,引颈昂首,尾翼舒展,振翅欲飞。兽面下有一椭圆形透孔。此器玉质优良,制作精细,构图严谨,布局讲究,线条流畅,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难得的精品。

良渚文化 文明的曙光

良渚文化·双鼻陶壶

陶壶泥质灰胎黑皮,长颈,扁圆腹,颈中内部饰有旋纹,口部两侧有两耳,中穿小孔,俗称“双鼻壶”。此壶1955年出土于浙江余姚良渚。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