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广东省简称粤。地处南海之滨。东与福建省接界,北连江西、湖南2省,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全省总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人口8637万,有汉、黎、瑶、苗、壮、回、满、畲等民族。广东是著名侨乡,分布于100多个国家的广东籍侨民占全球华侨华人的70%。省辖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37个县、3个自治县、58个市辖区。省会广州市。
早在十二三万年前,就有“马坝人”在韶关曲江一带活动生息。春秋战国时为百越(粤)地。秦属南海郡。西汉属交趾(部)州。唐属岭南道。宋属广南东路和西路。元分属江西行省、湖广行省。明置广东布政使司。清设广东省。
【地形】
地势北高南低,山地、平原、丘陵、台地交错,海岸线长,岛屿众多。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3。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粤北为南岭支脉的大庾岭、都庞岭等五岭山地区,海拔1000~1500米;粤东山地有青云山、九连山、罗浮山、莲花山、海岸山等,海拔1060米左右;粤西山地有云开大山和云雾山等,海拔1000米左右。粤北山地的石坑崆为本省最高峰,海拔1902米。山地之间分布有大小不等的盆地,主要有兴宁盆地、梅州盆地、阳春盆地、罗定盆地、怀集盆地。台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海陆丰和惠东西部一带。主要平原有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主要河流有西江、珠江、韩江、漠阳江、鉴江。珠江是西、北、东三江汇合后的总称,是本省最大水系,全长2214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川山群岛、高栏列岛、万山群岛、横琴岛、南三岛、东海岛、硇洲岛等。
【气候】
全省北、南分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日照长。年平均气温在19℃以上,1月8~21℃,7月27~29℃,大致南高北低。年积温可达6000~8000℃。年日照时数1600~20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但分布不均,南岭南侧迎风坡较多,罗定、兴宁、梅州盆地较少。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沿海地区5~11月常受台风袭击。
【自然资源】
已知矿产11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近90种,以有色金属为多。独居石、金红石、磷钇矿、钽铌矿、锆英石、钛铁矿储量和产量居全国之首;铅、油页岩、铌等9种居全国第二位;高岭土、瓷土等8种居全国第三位。
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省区第二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800万千瓦。已知地下温泉200多处,流出地表水温大于60℃的温泉80多处,温度在40~60℃的温泉100多处,水温高于80℃的有10多处。
林业用地1000万多公顷,林木蓄积量4.55亿多立方米。陆栖脊椎动物多达800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华南虎、猕猴等40多种。水产资源丰富,800多种鱼类中有经济价值的约200多种。海渔场面积40多万平方海里,淡水可养殖面积27万多公顷。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大部分地区实行一年三熟耕作制。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其他有薯类、玉米、小麦、高粱。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甘蔗、花生、黄麻。珠江三角洲是全国著名的蚕丝产地。林木茂盛,主要树种为松、杉、樟、桉、毛竹,被列为我国特有或世界著名珍稀树种的有桫椤、坡垒、子京、陈香等10种;经济林木有橡胶、油棕、油桐、茶叶、油茶、咖啡、可可、胡椒。是我国最大水果生产基地之一,品种达270多种,香蕉、柑橘、荔枝、菠萝为四大名果。海水养殖业发达,沿海盛产蚝类、鲍鱼、珍珠、海马。畜牧业以养猪、羊、家禽为主。
【交通】
已建成包括铁路、公路、远洋、沿海、内河和民航等各种方式在内的交通运输网。
铁路:有京广线、京九线、广深线、黎湛线、广茂线、广梅汕线、河茂线、粤海线、武广客运专线等,营业里程2832.1千米。
公路:公路总里程190724千米,是我国公路交通最发达的省区之一,乡、镇全部通公路。其中,高速公路5049千米,除与湖南、广西、福建、香港等省区相通,还通往省内各地级市。有105、106、107、205、206、207、321、323、324、325等10条国道纵横境内。
水运:以珠江为主干的内河航运发达,营运里程11850千米。海运发达,有黄埔、广州、湛江、汕头等港,有远洋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民航:除国内三大机场之一的广州白云机场外,还有湛江、汕头、梅州、珠海、深圳等机场,可通往国内70多个城市和国外10多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