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年画被人们尊称为“中国四大年画”。在我们童年的记忆中,年画不仅是新年的象征,还代表着人们对新一年平安的祈祷。关于年画,似乎每个人都能讲述一个优美的故事。而关于朱仙镇木版年画,也许一切都如鲁迅先生所言:“河南朱仙镇年画……刻线粗健有力……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
四美图
关公图
【年画的古老传说】
古老的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作,可以追溯至尧舜时期。据东汉史料《独断》记载,远在汉代,民间就已在门上贴“郁垒”、“神荼”,以祈祷福禄与平安。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代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被称为《四美 图》,画中精致地描绘了四位美女——王昭君、绿珠、赵飞燕、班姬。
年画俗称“喜画”,每到岁末,人们将它和春联一起贴在大门上,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并且一年更换一次。年画和春联相似,起源于“门神”,根据《山海经》记载,唐太宗生病期间,夜不能寐,大将军秦叔宝和尉迟恭自告奋勇,站在皇帝的寝宫之外李世民这才得以安睡。于是,他命令画工将二人的威武形象画在宫门上,这就是“门神”的由来。
直到朱元璋提倡过年要张贴春联时,年画才发展起来。被保存至今的年画名作有明万历年间的彩色套印木刻“福禄寿三星图”和“天宫赐福图”等,工艺无比精致。历史故事“孟母教子”、“白蛇传”、“牛郎织女”等,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名著也成为年画的创作题材。
日进斗金,对我生财
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可称为年画的鼻祖,其他地方的版画都深受其影响。它用色鲜艳浑厚,久不褪色,画面主次分明,情景与人物搭配自然巧妙,每一幅木版年画都好似一个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令人着迷。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一般选用矿物、植物作为制作颜料的原材料,加以手工磨制,这样才能使颜色无比 纯净,才能将印制的年画衬托得愈加明快鲜艳,久不褪色。远观其作,我们被饱满的画面,匀称的构图,简练粗犷的线条所吸引。这种古朴夸张、风格独特的绘画似乎可以让人们梦回古朝,沉迷在古韵中。
马上鞭
三星在户
弥勒佛随着
时代的发展,民间年画已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邸信仰逐渐发展为欢乐喜庆、 装饰美化的节日风俗活动,以此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历经时代沧桑】
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过:“中国年文化就是把生活尽量的理想化。这个‘年’将承载人们更多的理想和愿望,而年画就是最好的载体,年画的文化信息很大。在其中,我们可以找到吉祥的图案,各种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还有大量的文化符号,敢问哪一样中国艺术能与之堪比?”
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奇葩,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精华之作。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老艺人们说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就是中国的沧桑历史,千百年来,它随着时光跌宕起伏,令后人充满无限遐想。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明、清两代,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直到清末开始衰落,大多数作坊迁至开封。但因朱仙镇常受黄河泛滥之灾,年画商仅剩70多家。到民国初年,年画作坊只剩下40多家。
1938年,日军侵占开封,古城遭受百般摧残,年画商号相继倒闭,所剩无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批年画艺人和美术工作者才开始创作歌颂胜利的新时代年画。20世纪80年代,开封和朱仙镇重新成立了木版年画社以及相关的研究会,“中国朱仙镇年画博物馆”匾额终于挂在了朱仙镇大关帝庙的大门旁边,数家门神老字号得以恢复,木版年画终于迎来了它真正的春天。
读一读这些木版年画老字号——“二合永”、“天成德”、“天义德”、“万通”、“敬德永”、“天顺德”、“天信德”、“汇川”、“泰盛源”,犹如在阅读一本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史册,在这些老店上烙印着历史与时代的沧桑。
据统计,开封以及朱仙镇年画艺人的老版年画约有500种。如今,开封已经整理出老版年画220块,开封的年画艺人们重新印制了300多套颇有历史意味的老版年画。翻看开封年画艺人重新印刷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和《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可以感受到朱仙镇老艺人们为此付出的 心血,每一幅年画都诉说了一个历史故事,而这些年画也在一个个故事的沉淀中更加光彩夺目。
不仅如此,开封的木版年画艺人也为保护传统木版年画做了大量的修复工作,只可惜大多数木版年画艺人年事已高,实在是力不从心。由此可见,如果不对这种手工艺技艺进行保护,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从此也许会消亡。那些传统的矿、植物颜料本身的磨制方法已经鲜为人知,若有一天消逝,实在可惜。
大钟馗
招财进宝
【门神门神,骑红马】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首民谣中的门神指的就是年画。新年到来时,千家万户纷纷将年画贴在大门上,以避灾驱邪。
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门神”的形象最多,且多半是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并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是朱仙镇门神中的精品。年画《马上鞭》中,两位英姿飒爽的将军手持鞭、锏,驾着高头大马,气宇轩昂,无比威严。
《钟馗》也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代表作,故事源于终南山道士钟馗驱魔除鬼的传说。年画中的钟馗龇牙瞠目,怒发冲冠,满髯胡须,凶狠无比。因年画自身极富装饰效果,开封人又将钟馗形象的年画称为“魁头”或“镇宅钟馗”。据说能降伏恶鬼,镇护家宅,所以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如今,各种版本的朱仙镇年画精品不断问世,在这片中原大地的孕育下,透着淳朴民风的年画正显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千百年来,艺人们世代相承,师徒相传,在这黑、黄、红、丹、绿、紫的颜色中,浓淡虚实之间,“沙沙、沙沙”的印刷声如同时间流逝的声音一般。这木版年画是刀与版的对话,是色 与纸的相知,是与岁月之间无声的交流,更是年画艺人和传统艺术在互通思想。
朱仙镇的年画因鲜明的地域文化和艺术感染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个源自民间的吉祥物无可代替。我们面前的艺人们不善言谈,在辛劳之中,他们默默地为民间传统文化做着贡献。朱仙镇木版年画已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门神门神,骑红马”,民谣依旧声声入耳,这种民间工艺依旧任重而道远……
北京奥运福图
朱仙镇
朱仙镇坐落在开封城南,虽然只是个小镇,但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尤其在北宋末年,岳飞率军在此大破金军,朱仙镇更是名扬天下。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在朱仙镇建有岳王庙,那木版年画社就设在这座古老而颇有历史的古庙之中,如今已经成为一处风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