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草原的明珠
月亮泡位于科尔沁草原北部,东距大安40千米,西距镇赉48千米,西南距白城55千米。月亮泡长25千米,宽10千米,水域面积21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10米,是典型的草原湖泡,水浅而面积大。月亮泡有着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沼泽、湖泊、鸟兽、黄榆、苇荡、杏树林等,堪称“世外桃源”。
月亮泡位于科尔沁草原北部,东距大安40千米,西距镇赉48千米,西南距白城55千米。月亮泡长25千米,宽10千米,水域面积21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10米,是典型的草原湖泡,水浅而面积大。月亮泡有着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沼泽、湖泊、鸟兽、黄榆、苇荡、杏树林等,堪称“世外桃源”。
【月亮泡的历史沿革】
月亮泡是由嫩江、洮儿河两水系汇聚而成的湖泊。月亮泡景观特色之一是沼泽地貌。月亮泡沼泽众多,生长着蒲草、芦苇、三棱草、灯心草、水葱、睡莲等,有的具有药用价值,有的能编制精美的工艺品。沼泽的水生动物丰富,有着多种鱼、虾及软体动物,素有“东北天然大渔场”美誉,鱼类达50多种。尤其是在夏季,月亮泡是垂钓、荡舟的最佳之地。这里也栖息着丹顶鹤、天鹅、苍鹭、野鸭等水鸟,春秋季节是观鸟的黄金时间。
月亮泡在辽代属长春洲,金为泰州北境,元为辽王封地,明入科尔沁,清光绪三十一年设大赉厅。民国时期,月亮泡在扎赉特王旗境内,为黑龙江省大赉县辖地。1954年9月15日,正式划归吉林省管辖。
月亮泡在辽代称鱼儿泺。据《辽史》记载辽圣宗太平五年春正月,“如鱼儿泺”。三月,“如长春河鱼儿泺,其水一夕有声如雷,越沙冈四十里,别为一陂”。这次地震 的后果是形成了一泡水相连的弯形湖泊。《辽史》记载,辽圣宗去鱼儿泺3次;辽兴宗去鱼儿泺7次;辽道宗去鱼儿泺13次;辽天祚帝去鱼儿泺1次。可见辽代皇帝很青睐鱼儿泺,也从侧面证明这里当时水草丰美、鱼儿成群、雁鸭栖集,适宜渔猎。月亮泡也称运粮泡,据民国二年于英旋编纂的《大赉县志略》记载:“城北偏东相距八十里有最大之塔尔浑湖,土名月亮泡,亦名运粮泡。”
夏季的月亮泡
夏季随着雨季的到来,洮儿河水量充沛,有了水的滋润,整个月亮泡地区显得郁郁葱葱。
夏季随着雨季的到来,洮儿河水量充沛,有了水的滋润,整个月亮泡地区显得郁郁葱葱。
月亮泡
这里是月亮泡的秋季,桦树叶子变黄了,整个湖区变成了一片金黄色。
这里是月亮泡的秋季,桦树叶子变黄了,整个湖区变成了一片金黄色。
【月亮泡的鱼文化】
早在辽金时期,这里就以水草丰美、水禽鱼类繁多而著称,是辽代皇帝春捺钵首选之地。辽代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卓帐冰上,凿冰取鱼,纵鹰鹘捕鹅,设头鱼宴、头鹅宴,宴请群臣,共商国是。很多文献都记载契丹人尤其喜欢牛鱼,据现代学者于济源先生考证,所谓的牛鱼即鳇鱼,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中,对鳇鱼有不同的称呼。
鳇鱼肉味鲜美,尤其是鱼头,在古今都被视为珍品。现代月亮泡的鱼种类主要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鳙鱼、鳟鱼、鲇鱼、狗鱼、嘎牙子、船丁子等。关于鱼的吃法,比较有特色的是有着契丹饮食遗风的生拌鱼,当时是辽代宫廷佳肴。生拌鱼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把鱼肉片下来,切成丝,用醋浸上,拌以葱、蒜、盐,脆生硬挺,吃起来喷香爽口,是下酒的好菜。另一种是把冻鱼的皮剥下来,用刨子刨鱼肉,刨出的冻鱼片薄而硬挺,五花三层,装在器皿里,拌上盐、陈醋,香爽可口,色香味俱佳。红焖鱼头也是比较有特色的传统菜。据《鸡林旧闻录》载:“松花江产鱼颇富……金代头鱼宴,凿冰取鱼,饮宴为乐。此制久废,而其遗传至今尚有存者。乡人每于春初时,捕得生鱼,鲜美无比。”可见,辽金皇帝都非常重视头鱼宴,在民间食鱼头之风也颇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