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长春伪皇宫

浓缩东北14年的屈辱史

在长春市的东北角,有一处建筑风格迥异、拥有数十座大小建筑的建筑群,这就是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宫廷遗址——伪满皇宫,也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妄图分裂中国的“铁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用武力侵占了我国东北,为掩盖其侵略罪行,他们策划成立了这个在其直接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在长春市的东北角,有一处建筑风格迥异、拥有数十座大小建筑的建筑群,这就是伪满洲国傀儡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宫廷遗址——伪满皇宫,也是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妄图分裂中国的“铁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用武力侵占了我国东北,为掩盖其侵略罪行,他们策划成立了这个在其直接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傀儡皇帝的傀儡政权】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东北沦陷。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司令官公署参谋长投降日本。日本占领东北以后,那些日本特务头子以及中国复辟狂的汉奸们相互勾结,他们把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偷偷地从天津接到大连,不久又接到长春,让溥仪“执政”。1932年成立了傀儡伪政权“满洲国”。长春定为“国都”,改称为“新京特别市”,直属于伪国务院。同年9月1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兼特命全权大使武藤信义和伪国务总理郑孝胥签订了《日满议定书》,夺取了我国东北的一切主权。这时候关东军司令部已移驻长春。关东军司令是日本派驻东北的总指挥,是伪政府的太上皇。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溥仪这个傀儡,在溥仪做了两年满洲国“执政”之后的1933年10月,关东军司令通知他,日本政府准备承认他为“满洲国 皇帝”。于是,在1934年3月1日,溥仪在新京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改国号“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登基为“满洲帝国”皇帝,年号为“康德”。溥仪由“执政”当了“皇帝”。关于溥仪以何种形式举行登基大典,溥仪的想法和关东军却是大相径庭。日本只承认溥仪是“满洲国皇帝”,但不是“大清皇帝”,因此,在他登基的时候是不能穿清朝龙袍的,只能穿关东军指定的“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皇宫也不能叫“皇宫”,只能称作“帝宫”。甚至连皇帝即位后祭祖仪式也不允许去祭清朝的祖陵,而是必须按照日本人安排,作为“满洲国”的皇帝去祭祀日本的祖宗。经过争执,最后决定溥仪先穿龙袍举行登基告天礼,再穿“满洲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正装”,在“勤民楼”举行即位典礼。就这样,溥仪第三次做了皇帝,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

长春伪皇宫

傀儡皇帝溥仪(居中)和郑孝胥(左前三)等人在长春

日本人在长春扶持溥仪做傀儡皇帝,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借溥仪之手奴役东北人民,在溥仪的身边,集合了大批的遗老和汉奸,而郑孝胥就是这些遗老的代表人物。

日本人在长春扶持溥仪做傀儡皇帝,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借溥仪之手奴役东北人民,在溥仪的身边,集合了大批的遗老和汉奸,而郑孝胥就是这些遗老的代表人物。

溥仪“登基”以后,满洲国“国家组织法”规定,皇帝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执行权,敕令发布权,官制制定,文武官任免权,满洲国军队的统帅权,宣战、讲和、条约缔结权,荣典授予权,恩赦权等。实际上,关东军司令官才是满洲国真正的统治者,各部大臣都是由一些大汉奸充当,由日本人任各部次长,一切行政权力都归次长。日本政府通过关东军司令部掌握伪满洲国的各项权力。从表面上看溥仪与关东军司令官相当“亲 密”,定期互相拜会,实际主要是接受关东军司令官对其进行内部指导。关东军司令部参谋司第四课对溥仪的一切行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在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的12年间,关东军参谋“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不离左右地跟随溥仪。溥仪必须接受他的一切命令,连出巡、接见宾客、行礼、“训示臣民”、举杯祝酒以至点头微笑,都要按吉冈安直的指示行事,稍不中意,便加训斥。1935年4月,已经就任满洲国皇帝的溥仪,曾经在关东军的安排下,乘坐比睿号战列舰对日本进行访问。当时,作为合作的标本,溥仪在日本政界视野中如日中天,日方为这次访问下了不少功夫,所到之处,随处可见挥舞小旗欢迎的日本民众,表现出一副“日满和谐”的姿态来。在形式上伪满洲伪政府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务院,但国务院的人权都掌握在由日本人担任的国务院总务长官手里。总务长官直接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每周周二,总务长官召集各部次长会议,传达关东军的指示,决定一切方针大计。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和各部汉奸大臣只是按总务长官和各部次长的指示点头、签字而已。地方各级机构,除部分由日本人直接担任头头外,都必须按副手日本人的指示行事。上下一致贯彻关东军的宗旨,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

长春伪皇宫

在长春时期溥仪戎装照

长春伪皇宫

反映溥仪和汉奸汪精卫、日寇勾结的蜡塑

1943年,汉奸汪精卫来到伪满洲国,拜会溥仪,这场由日本人安排的政治秀,充满了历史的幽默。当这场闹剧上演之后,有人根据此情此景,出了一个灯谜:“汪精卫访溥仪。打一电影名。”谜底就是《木偶奇遇记》,可谓极尽嘲讽之能事。

1943年,汉奸汪精卫来到伪满洲国,拜会溥仪,这场由日本人安排的政治秀,充满了历史的幽默。当这场闹剧上演之后,有人根据此情此景,出了一个灯谜:“汪精卫访溥仪。打一电影名。”谜底就是《木偶奇遇记》,可谓极尽嘲讽之能事。

1947年8月17日,溥仪在通化大栗子沟宣读了《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宣布退位,告别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涯,“满洲帝国”亦灭亡。这场傀儡戏从1932年开场,一直演了15年。吉林长春当年就是这个傀儡舞台的中心。

长春伪皇宫

伪皇宫兴运门

兴运门位于“满洲国”皇宫大院中部,大门面向西开启,门西的开阔地为溥仪的御用跑马场。在同德门没有修建之前,兴运门是“皇宫”主要大门,傀儡皇帝溥仪和当时的执政府经常在同德门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一些大型的仪式来造声势。

兴运门位于“满洲国”皇宫大院中部,大门面向西开启,门西的开阔地为溥仪的御用跑马场。在同德门没有修建之前,兴运门是“皇宫”主要大门,傀儡皇帝溥仪和当时的执政府经常在同德门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一些大型的仪式来造声势。

【承载那段历史的伪皇宫】

而今,当年的伪满皇宫已经成为了博物院。占地面积约13.7万平方米。伪满皇宫博物院主体部分有东西两重大院,西院以中和门为界,分为内廷和外廷两部分。中和门以北为外廷,是溥仪办公处理政务和举行典礼的场所,主要建筑是勤民殿、怀远楼、嘉乐殿;中和门以南则为内廷,是溥仪及其家属日常生活的区域。有寝宫缉熙楼、球场、花园等。东院是在旧盐仓遗址基础上改建的,主要建筑就是1938年日本人给溥仪修建的宫殿——同德殿,此外还有假山、游泳池、书画库、建国神庙、防空洞等其他附属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伪满皇宫博物院的主体建筑,是3幢形状不同、风格各异、中西混合和古今相杂的二层楼房,即“缉熙楼”、“勤民楼”和“同德殿”。它们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不具备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和传统,而是不伦不类凑在一起的。再加上那院落的狭小、房屋的陈旧和格局的杂乱,整个建筑群体看不出 有什么宫殿的特点,充分显示了它无非是豢养儿皇帝的一个处所。

缉熙楼位于伪满皇宫博物院内廷西院,是一座二层灰色旧式楼房,原为吉黑榷运局办公楼。楼名取《诗经》“于缉熙敬止”中的二字。溥仪是想借助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幻想恢复祖业,然而却受到日本关东军的操纵和控制。溥仪从1932年4月2日迁居这里,到1945年8月11日,在这里度过了13年4个月零18天的傀儡生涯。

穿过中和门,就可以看到一幢哥特式砖瓦结构的二层建筑,这就是溥仪处理政务和举行典礼的场所——“勤民楼”。1932年,溥仪刚到长春的时候,正值“春秋鼎盛”之年,雄心勃勃地要恢复大清帝国的祖业。于是,他根据“敬天法祖,勤政为民”的祖训,取“勤民”二字为他的“金銮殿”命了名。

“勤民楼”是一座方形环楼,中间有天井,有时候在这里表演剑术或摔跤,以供溥仪观赏。勤民楼的正门叫承光门。从承光门入内,一楼为4间候见室。在第一候见室的北墙中间有一道小门连通着“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的办公室。吉冈有时晚上就住在这里,监视并控制溥仪的一举一动。实际上,溥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傀儡皇帝。

楼上东侧为勤民殿,又称“正殿”,是溥仪“上朝”和正式接见外国使节,给伪满官吏颁布委任状和授勋的场所。其北墙中间设一高台,中间放着一个高背沙发椅,这就是“宝座”。1934年,溥仪便是在这里,穿上龙袍,第三次“登基”的。 1932年,溥仪接见国联调查团,1933年签订出卖东北主权的《日满议定书》,都是在这里进行的。楼上还有“西偏殿”、“健行斋”和祠堂等。

“同德殿”是1936年至1938年修建的一幢宫殿式楼房,楼顶的黄琉璃瓦上有“壹心”、“壹德”4字,是“日满一德一心”的意思。此楼原来准备做溥仪的办公室和居住场所,但溥仪怕楼内装有窃听设备,始终未敢使用。1939年2月,伪大臣们被招来参观此楼,并在楼里赐宴,此后再未能进楼。

1982年,吉林省政府决定恢复“文革”前筹备成立的伪皇宫陈列馆,制订了修复伪皇宫计划。经过三四年后,“勤民楼”已经修缮完毕,且已经对外开放。“同德殿”、“嘉乐殿”和北院的“御花园”,也进行了修葺。“缉熙楼”和它前后的其他建筑,也得以恢复。

伪满皇宫的历史就是日本侵略者奴役、残害东北人民的历史。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伪满皇宫绿树依旧、庭院依旧,然而,昔日这个可以任日本侵略者耀武扬威的“耻辱地”,却早已成为提醒所有中国人勿忘国耻的“教育基地”。

长春伪皇宫

缉熙楼

长春伪皇宫

同德殿

长春伪皇宫

勤民楼

长春伪皇宫

勤民殿内景

长春伪皇宫

宫墙碉堡

宫墙碉堡是“满洲国”皇宫中的一大特色,在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是绝无仅有的,它也反映了“满洲国”皇宫的傀儡性、殖民性、独特性的特征和性质。整个“满洲国”皇宫内廷和外廷宫墙共有11座碉堡,碉堡都是二层、三层,居高临下,用于护卫皇宫大院之用,使得皇宫更有些像一座高级的政治监狱。

宫墙碉堡是“满洲国”皇宫中的一大特色,在沈阳故宫和北京故宫是绝无仅有的,它也反映了“满洲国”皇宫的傀儡性、殖民性、独特性的特征和性质。整个“满洲国”皇宫内廷和外廷宫墙共有11座碉堡,碉堡都是二层、三层,居高临下,用于护卫皇宫大院之用,使得皇宫更有些像一座高级的政治监狱。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伪满八大部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