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黄龙戏

吉林的特色剧种

黄龙戏是吉林省地方剧种,是农安县创作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因农安曾是辽代有名的黄龙府而得名。黄龙戏于1959年创建,流行于农安县地区。它是在东北皮影戏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单鼓和东北大鼓的音乐发展而成的新剧种。

黄龙戏是吉林省地方剧种,是农安县创作的地方戏曲新剧种,因农安曾是辽代有名的黄龙府而得名。黄龙戏于1959年创建,流行于农安县地区。它是在东北皮影戏唱腔的基础上,吸收了单鼓和东北大鼓的音乐发展而成的新剧种。

黄龙戏

1958年12月,农安县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吉林省文化局关于创地方新剧种的指示精神,决定创建本地戏曲剧种。1959年1月,农安县歌舞团组织人力物力,通力合作,撷取皮影戏的一个片段,编成《樊梨花》一剧,搬上了戏曲舞台。第二年4月,《樊梨花》一剧公演,立刻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新剧种受到肯定,1960年9月命名为黄龙戏。此后,又相继创作和移植了一批实验剧目,并开办了一个专门学习黄龙戏的艺术学校。1960年成立了农安县黄龙戏实验剧团,1977年正式定名为黄龙戏剧团。1978年,恢复黄龙戏剧团,继续进行黄龙戏剧种建设。黄龙戏剧团除在农安县活动外,还曾先后在长春、吉林、哈尔滨等大城市巡回演出,受到广泛好评。

在产生之初,黄龙戏只有小生、小丑、小旦三行。后在实践中,充实了刀马旦、老生和老旦。音乐也主要分生、旦、丑行当唱腔。黄龙戏的伴奏乐器以改革高胡(领奏乐器)、四胡、三弦为主,另有二胡、中胡、扬琴、笙、大提琴、倍提琴、琵琶、中阮、竹笛、唢呐等。黄龙戏在表演上主要是借鉴京戏和评剧的表演程式,并从人民群众的现 实生活中提炼了不少表演动作,使得其在表演、音乐、服装和人物造型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基本上形成了本剧种的特点,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有一定成就的演员。

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黄龙戏历经初创、繁荣、辉煌三个阶段,后逐步走向衰落。其中,由农安县剧团排演的《无事生非》、《风雨菱花》、《魂系黄龙府》、《鹰格夫人》等大型剧目,曾在中国第二届戏剧节、全国地方戏曲会演,花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展览活动中共获20个奖项,黄龙戏也因此而声名远播。

在发展实践中,黄龙戏最终逐渐形成了慢板、慢三眼平板、快平板、流水板、滚板、散板、搭调、尖板、溜板、锁板等诸多不同的板式。黄龙戏又根据传统的称呼区别,按唱段与感情,分为思量出子、惆怅出子,欢喜出子、夸奖出子、悲调、数落唱、叠落唱;按照各剧种的字数、音节、辙韵的不同,又分为五字赋、七字锦、三顶七、十字锦、硬折、垛口句等。

在各种行当中,黄龙戏以老生、小花脸、花旦、青衣的唱腔个性比较鲜明。

黄龙戏的内容主要反映辽金时期历史人物在黄龙府一带的活动,听起来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极具表现力,其中四大剧目《魂系黄龙府》、《大漠钟声》、《圣明楼》、《摩托格夫人》曾多次在全国获大奖,也是其代表作。由农安县黄龙戏剧团排练的首部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现代黄龙戏——《恩怨长山屯》,春节之前在农安县举行了首场汇报演出,给广大听众献上了一台丰盛的文化盛宴。

黄龙戏

戏曲演员在第八届中国滨州博兴小戏艺术节上表演黄龙戏《不上线放鹅》

下一篇:北山庙会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