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台湾“雨港”,每个人都会想到基隆。基隆位于台湾岛的东北部,受到东北季风和海洋气候的影响,冬天潮湿多雨,夏天炎热。基隆的雨不是台北的雷阵雨,不是山区的瓢泼大雨,而是绵绵细雨。每年冬春之际,基隆就进入了“雨季”。雨水绵绵,所有的船只都停止作业,静立港口,港口上空腾起薄薄轻雾,大大小小的船只只能朦朦胧胧看见个轮廓。特别是到了晚上,海港的灯光亮起,水雾中的灯火别具一番风味。
【从“鸡笼”到“基隆”】
基隆在台湾的东北部,面积为133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5月,人口约37.4万。此处地形独具一格,背靠三面青山,面朝一方碧海,具有作为天然良港的优势。
相传古人认为此处形似鸡笼,因此古时称之为“鸡笼”。早在明清时期,这里就有大陆移民进行开发垦拓。鸦片战争以后,台湾受到牵连,被迫开埠通商。英法殖民者在这里发现了储量可观的煤矿,并对此处的地形地貌进行了勘探,决定在此设港。
基隆港
1875年,“鸡笼”改名为“基隆”,意为“基地昌隆”。自此之后,基隆港变成了历来交战的必争之地。法国军队曾经多次占领基隆港,妄图以此为跳板进攻中国大陆;刘铭传出任巡抚期间,也下大力气整顿了基隆港;甲午海战后,日本侵略者进入台湾岛,基隆港更接近日本,所以也被日本侵略者重用,作为台湾岛与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枢纽。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隆港的作用,日本政府在1899~1935年对基隆港进行了四次整修和扩大,除了进一步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外,也开始逐步进行市区的建设。日本殖民者还侵占了这里的矿产资源,并通过基隆港转运至日本。
在日本殖民统治的50年中,因为基隆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大量的劳工到这里工作,大量的军队在这里转运,大量的资源从这里运人运出。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基隆港更是转运了大量军火武器,还成为日本的海军基地。
基隆港曾一度成为台湾地区最大最重要的海港。当时,基隆也吸引了大批商人和政客,一时间万商云集。然而,基隆港也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轰炸目标之一。日本人离开台湾时,往日繁华热闹的基隆港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大量的残垣断壁和半途而废的工程让这座城市近乎瘫痪。
【第二次发展和辉煌】
基隆的第二次发展要回溯到内战期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绝大部分军民都是依靠海上运输。基隆就是当时国民党军队停靠台湾的主要港口之一。大量的军民进驻基隆,由于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人们自发组织起来,迅速开展自救和建设。人口的再一次充实和劳动力的丰富以及台湾整体发展的带动,使基隆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基隆是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海运进人台湾的最北门户,它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台湾的发展。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基隆的采矿业、重工业和运输业都达到了高峰,吸引了更多的移民前来,基隆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20世纪80年代,基隆就曾跻身于世界七大货柜港之列。
基隆水文条件优越,有基隆港水系和基隆河水系。基隆港水系的4条主要河流流过市区,基隆河水系有包括基隆河在内的9条河流为基隆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提供了便利。近年来,基隆市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容市貌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基隆文化中心为市民提供教育、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帮助;国立海洋科技博物馆于2011年开馆,用高科技手段立体展示海洋生物、海洋历史和海洋发展;中正公园鸟语花香,为市民提供了一片休闲的好去处。
【最美基隆】
清晨的基隆港,商船汽笛鸣响,此起彼伏,在朝阳中,万船竞发,驶向世界各地,带着基隆的特色,带着基隆的问候。无数工人忙碌地搬运货物,他们挥洒着汗水,谈笑风生。这是一个多么朝气蓬勃的早晨。一个全新的基隆正在崛起,一个崛起的基隆正迎来又一个全新的日子。
黄昏时分,随着归港的船只越来越多,夕阳也已经西斜。灯塔率先亮起,远远望去,像是海上的一颗明珠。继而,港口的霓虹灯闪烁起来,五颜六色,流光溢彩,灯光映在粼粼的海面上,闪烁着这个城市的繁华。挂满彩灯的游船满载着游客驶出港口,在平静的大海上,这金碧辉煌的游船像是误人人间的龙宫宝船,隐约从船上飘来的笑声,更让人觉得那船上一定是一个仙境般的所在。
基隆仙洞岩
基隆仙洞岩
清朝时期,基隆市还曾经选出了著名的“基隆八景”,分别是基隆山的奎山聚雨、狮球岭的毬岭匝云、鲂顶瀑布、鲎鱼凝烟、仙洞岩的仙洞听涛、和平岛的社寮晓日、八尺门的海门澄清和基隆屿的代峰耸翠。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又先后出现了不同的基隆八景。而这里山海一色的美景,却无处可以取代。
站在高山上望去,大海好像就匍匐在基隆的脚下,像一个温和的孩子一样,随着海风轻轻荡起浪花,摇晃着停泊的船只。无论是雾锁雨港,还是日出东方,这里都一样有着绝美的风景。这风景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历史的沧桑味道,更是一个新基隆的活力和精神。
要是时间赶得巧,基隆的端午节赛龙舟也是不能错过的。每年端午节,基隆市各个高中都会派出龙舟竞赛代表队赶赴碧沙渔港,被装饰一新的龙舟披着彩带,选手们穿着不同颜色的民族服装代表不同的队伍。每年的龙舟竞赛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观赛,此时的碧沙渔港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天上的街市”:庙口夜市】
夜晚降临,基隆最著名的地方也开始热闹起来了,这就是庙口夜市。庙口夜市位于开漳圣王庙庙前,故而得名。一到夜晚,这里就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涌满了戴着高高厨师帽的小贩儿,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顾客,四处的灯光全都亮起来,小贩儿的叫卖声,行人的说笑打闹声,此起彼伏。站在高处望去,这里的热闹让人不禁想起郭沫若先生那首著名的《天上的街市》。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吃穿住行无所不包,在这里尝得到世间的酸甜苦辣,看得到人事的嬉笑嗔骂。
来了庙口夜市,就要尝一尝这里的特色小吃“甜不辣”,也叫“天妇罗”。天妇罗意思是“炸的东西”,油炸以后与贡丸、萝卜等一同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基隆的豆签羹也极负盛名。豆签羹的主料类似面条,辅料有丝瓜、虱目鱼等,咸甜相间,别有一番风味。除了天妇罗和豆签羹以外,这里鼎边锉、猪脚原汁、一口吃香肠等都别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基隆的吃文化与整个台湾岛一脉相承,这里的小吃种类繁多,价格公道,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
热闹非凡的基隆庙口夜市
灯火辉煌的基隆夜景
市花、市鸟、市鱼
基隆市的市花是紫薇花,也叫百日红,基隆人民正是取了这个好寓意,希望基隆长治久安,人们生活永远幸福。紫薇花夏季绽放,此时,基隆街头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煞是好看市鸟是老鹰,象征勇武,表现了基隆人不屈的精神。基隆市的市鱼是黑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