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杰作,起源于民间,已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和发展。布袋戏又称作布袋木偶戏,与杖头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齐名,是中国木偶戏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木偶小巧,形象特征不容易辨别,于是舞台上的木偶往往用鲜亮的色彩、夸张的动作等来表现故事。除了手上的动作外,布袋木偶戏还有唱词和曲调。
【布袋戏的奥秘】
舞台上的布袋戏木偶造型小巧精致,就在人手中进行操纵表演,所以又被称作“掌中戏”、“指花戏”等。木偶的手和腿都是用布缝制的,而其他部分则是用木头做成,形似一个布袋,所以又称作布袋木偶。人的手可以伸进布袋中,木偶的头部用食指控制,大拇指有时也会参与点头、摇头、回头等动作。手腕部分则可以使木偶弯腰、转身等,而木偶需要走路的时候,就得用手臂支撑。所以,布袋戏中的木偶走路都是一跳一跳的。通过手的灵活动作,布袋木偶就完成了一个个漂亮的或威武,或优雅的动作。
布袋戏靠着一代代艺人的传承,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用手为人们呈现着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布袋戏的故事多选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说,加以改编和演绎,便成了掌间灵动华丽精巧的布袋故事。
台湾的布袋戏传承于福建泉州,具有典型的闽台风格。台湾布袋戏唱腔也属于傀儡调,表演上采用梨园戏做派。如今,布袋戏在台湾依然受到热烈欢迎。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偶布袋戏除了在楼台上演员手执木偶表演的形式,还创造性地出现了电视布袋木偶戏。布袋戏是傀儡戏中的奇葩,是闽台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情景再现布袋戏】
台湾布袋戏偶孙悟空
台湾布袋戏偶孙悟空
在一阵密集响亮的小锣和铙钹声中,一个个精致的木偶陆续登场,修长的眉毛,黑亮的眼睛,色彩明亮的头饰和衣服,将舞台瞬间点亮。木偶蹦跳着,忽而转身,忽而低头,忽而摆手……一个个动作连贯流畅如行云流水。若是忽略了尺寸,真让人以为这是一群真人在表演,那动作自然真实,那唱腔感情丰富,与木偶的表情动作搭配得天衣无缝。悠扬的月琴咿咿呀呀,清脆的堂鼓,响亮的铙钹……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小小的一方舞台,小小的一尊木偶,翻跟头、打仗、骑马、赶路……方方面面的动作和语言,布袋戏都能一一道来,场面栩栩如生、华丽无比,令人沉浸其中十分享受。这也无怪乎直到现在台湾依然有很多布袋迷。
【布袋戏大师辈出】
布袋戏广受欢迎,也催生了一个个戏院和戏班,著名的有小西园、五洲等。布袋戏看似简单,其实内容丰富,需要精巧细腻的表现力,不仅看手上的功夫,还要看唱腔、伴奏以及整场戏的配合能力。这对布袋戏演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演员们需要熟悉木偶的每个部分,熟悉剧本的每个词每个字,熟悉唱腔表达的分分毫毫的感情。
古往今来,布袋戏大师辈出,著名的布袋戏状元许王从小就开始学习布袋戏表演,他勤学苦练,在唱词、表演上都有很深的造诣。
布袋戏偶
台湾布袋戏演出时的后台人员
黄俊雄更是被人称为“布袋戏皇帝”,他的成名作《云州大儒侠——史艳文》一鸣惊人,之后他又致力于将布袋戏搬上电视荧屏。黄俊雄利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将布袋戏发展推人了新的阶段,电视《霹雳布袋戏》在年轻一代人中大受后台人员欢迎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