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戎五争,几度春秋
车师,最开始又叫作姑师,《史记·大宛传》中有记载,这个国家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边,正扼天山缺口,南临楼兰,西到焉耆、龟兹,东北通匈奴,西北到乌孙。车师在一个交通的要点之上,汉朝与匈奴曾经五度争夺车师。
车师,最开始又叫作姑师,《史记·大宛传》中有记载,这个国家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东边,正扼天山缺口,南临楼兰,西到焉耆、龟兹,东北通匈奴,西北到乌孙。车师在一个交通的要点之上,汉朝与匈奴曾经五度争夺车师。
车师国都交河故城
在汉武帝的时候,汉王朝就多次派兵出征车师。《汉书·西域传》中记载道:“自车师前王庭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岛西域葱岭则出大宛、康居。”这足以证明了车师在交通上的重要性,同时车师也因水美田丰,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车师交通便利,每当有汉室经过车师的时候,车师就要提供服务,派人挑着清水和食物来接应汉使者。那个时候,汉朝正在加紧与西域的联系,汉使者来了一波又一波,一年之内有十几支汉朝使团经过,车师国渐渐感觉到自己吃不消了。细君和解忧两位公主先后嫁到乌孙国后,汉朝的使者来得更频繁了,车师国一边要维持自己国内的粮食,一边又要解决汉朝使团的粮食问题,车师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当时匈奴在西域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看出了西域各国对汉朝使者产生了厌烦情绪,便派出自己的使者去西域各国游说,说匈奴人替他们撑腰,只要他们愿意归属于匈奴。
车师国的人听到匈奴人的保证后心想:反正汉朝离西域这么远,先把这些汉朝使节教训一顿也不会吃亏。车师人对汉朝使者不再客气地给吃给喝,还经常派兵阻拦汉朝使者的道路,甚至抢劫财物。仗着有匈奴撑腰,车师国的人也充当了匈奴人的眼线,经常向匈奴人禀告汉朝使者的行踪,汉朝使者在西域时常被匈奴人劫杀。
受到匈奴和车师国攻击和抢劫之苦的汉朝使者王恢一回到长安马上向汉武帝禀告了这件事情,汉武帝得知汉朝使者在西域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心中甚是愤怒。
这个时候汉武帝身边的谋臣建议道:“西域各国虽然军事防御都很完善,但是国家小,很容易就可以攻打下来。”后来又陆陆续续从西域回来了一批汉使,在面圣的时候,他们也说了同样的问题。
最完美的废墟
交河故城遗址保存相当完好,古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还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汉武帝思量再三后认为西域的通路对汉朝很重要,汉朝已经和乌孙和亲了,如果西域的路不通的话,与乌孙的结盟也失去了意义。权衡利弊后,汉武帝决心维护西域的道路,用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汉武帝第一个要打击的对象就是匈奴人,匈奴人仗着离西域近的关系,在西域胡作非为,经常煽动西域各国抢杀汉朝商人和使团。
公元前108年,汉军将车师这个小国围了个水泄不通,虽然车师的守兵顽强抵抗,但是还是阻止不了汉军发起的一次次攻击。汉军终于攻破了车师国,车师国君主一看情况不对立即杀出了一条血路往北而去,投奔匈奴。
车师人迁到了现在吐鲁番一带。车师北去以后,又占据了天山的南北通道,对匈奴控制西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汉昭帝的时候,楼兰完全臣服于汉朝。而车师便是匈奴手上唯一的棋子。匈奴始终是汉朝的一个心腹大患,而车师的位置决定它是打击匈奴的必经之路。所以汉朝又和匈奴针对车师进行了一番争夺。
汉武帝在公元前99年与公元前90年时进攻匈奴,同时也进攻车师,终于在公元前89年占领了车师。但是当时汉朝失误,并没有派兵驻守车师,汉军退走以后,车师又被匈奴重新占领。
宣帝时候,汉军再次进攻匈奴,驻扎在车师的匈奴军队得到消息后立即撤走,于是到达车师后,汉朝又占领了车师。后来车师王选择了跟匈奴和亲,汉朝再次失去了对车师的控制权。
交河故城一角
公元前68年,汉军又对车师发起了进攻,车师王投降于汉,不久后就逃亡了乌孙。
西汉派兵驻守在交河城,不久,交河城被匈奴攻下,西汉不得已将车师的国民迁至尉犁,并且立了新的车师王,而投靠匈奴的车师人也重新立了车师王,将车师的居民向东迁去。
从此,车师便分裂成为汉朝控制下车师前国和匈奴控制下车师后国两个国家。
交河故城古佛塔
故城城北部空地还有101座排列整齐的佛塔群,小方塔每25座一组,共四组,中间有一座大方塔。
故城城北部空地还有101座排列整齐的佛塔群,小方塔每25座一组,共四组,中间有一座大方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