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浙江省简称浙,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太湖以南,东海之滨,与上海市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4省为邻。全省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人口4781万人,有汉、畲、回、满、苗等民族。省辖11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34个县、1个自治县、34个市辖区。省会杭州市。
因境内钱塘江旧称“浙江”而得名。秦统一中国后,在此置会稽郡。隋朝开凿京杭运河,沟通南北政治、经济往来,促进了这里的发展。南宋时迁都临安(杭州)。元属江浙行省。明置浙江布政使司。清称浙江省。
【地形】
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约占全省面积的70%,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主要山脉有雁荡山、天目山、天台山、莫干山,海拔在200~1000米以上。西南部的黄茅尖海拔1921米,为全省最高峰。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黄岩平原、温州平原和金(华)衢(州)盆地、东阳盆地、浦江盆地,均为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区。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3000多个,其中舟山岛为我国第4大岛。海岸线曲折,多港湾,以杭州湾最大,钱塘江入海处的钱塘江潮为世界一大奇观。河流分属苕溪、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七大水系,以钱塘江最长,干流长410多千米。大部分河流源短流急、多峡谷急滩,具山溪型河流特色。著名湖泊有杭州的西湖、嘉兴的南湖、鄞州的东钱湖。
【气候】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5~19℃,1月2~8℃,7月27~30℃,金衢盆地为高温中心。年无霜期220~275天。年降水量在1000~1900毫米之间,6~7月为多雨期,8~9月为台风雨期。7~8月间降水量低于蒸发量,易形成干旱。
【自然资源】
基础工业资源储量少,品位低,但建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境内已发现矿藏80多种,其中非金属矿中的萤石、明矾石、叶蜡石、沸石、伊利石、珍珠岩和膨润土、硅藻土的储量均居全国前列。石煤探明储量近16亿吨,居全国之冠。属多雨区和多水区,水资源总量93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06万千瓦。生物资源种类多,生长量大。有森林面积6498.4万亩,林木蓄积量为10137.6万立方米。水产资源具有优势,淡水总面积552万亩,海洋渔场面积22万平方千米,海水可养殖面积152万亩。其中,杭嘉湖地区是我国淡水鱼生产的三大基地之一,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海洋渔场。
【农业】
农作物一年三熟,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林、牧、渔综合发展。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其次是麦类、玉米和红薯。经济作物主要有黄麻、棉花、油菜、甘蔗。盛产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杭州的龙井茶驰名中外。森林树种繁多,杉、松、毛竹为主要用材。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养殖业以牛、羊、鱼为主,渔业在全国著名,沿海盛产大、小黄鱼和带鱼、乌贼,水产总量居全国第三位。
【工业】
逐步建立了煤炭、冶金、机械、电力、化工和电子仪表等重工业,轻工业主要有棉纺、麻织、丝织、造纸、制茶、水产加工、酿酒等,其中机电、纺织、化工、食品、建材为本省五大支柱产业。手工艺品种类繁多,著名的有青田石刻、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刻、温州瓯塑、宁波骨嵌、杭州织锦、黄岩翻黄竹刻、萧山花边、龙泉青瓷。
2013年,本省地区生产总值37568.4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784.62亿元,从业人员633.9万人;第二产业18446.65亿元,从业人员1914.0万人;第三产业17337.22亿元,从业人员1441.3万人。进出口商品总值3655.11亿美元,其中出口2624.20亿美元,进口1030.91亿美元。
【文教、卫生】
全省共有高等院校103所,普通高中569所,初中1745所。共有卫生机构30515个,其中医院731个,病床19.5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