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前地”在葡语中是广场的意思,澳门人习惯把空地或小广场统一称作“前地”。澳门目前保存着八处有名的小广场,分别是耶稣会广场、大堂前地、岗顶前地、妈阁庙前地、板樟堂前地、白鸽巢前地、议事厅前地与亚婆井前地。目前,这八处小广场不但成为游客们的必游景点,还在2005年全被列入澳门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一项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前地”在葡语中是广场的意思,澳门人习惯把空地或小广场统一称作“前地”。澳门目前保存着八处有名的小广场,分别是耶稣会广场、大堂前地、岗顶前地、妈阁庙前地、板樟堂前地、白鸽巢前地、议事厅前地与亚婆井前地。目前,这八处小广场不但成为游客们的必游景点,还在2005年全被列入澳门的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一项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耶稣会广场】
19世纪后半期,人们为了纪念圣保禄学院的耶稣会会士而建成一座耶稣会纪念广场。这座广场位于澳门的标志性景点大三巴牌坊之前,由一组宽大的阶梯与附近四通八达的斜坡街道构成,连通了大三巴街、大三巴巷、大三巴斜巷与大三巴右街。广场的北面是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广场的东面是柿山,山上建有澳门大炮台及澳门博物馆,广场的西北面是大三巴哪吒庙。现在,耶稣会广场已与大三巴牌坊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旅游参观、举办庆典盛事以及外景拍摄的必到之处。
耶稣会广场
【大堂前地】
澳门南湾岸边的小山岗上有一座圣母
Macau圣诞堂,它是天主教在澳门教区的主教座堂,俗称大堂。大堂前面的广场被称作大堂前地,当地人也称大庙顶。大堂前地一带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连通了新马路、龙嵩街、南湾大马路、板樟堂街与议事亭前地。以前这里建有一座石制十字架,后来毁于一场猛烈的台风。现在前地一带铺满了充满南欧风情的黑白色石块与砖块,并在中心位置建起一座喷水池,喷水池的顶端竖起一枚十字架。
大堂前地
【岗顶前地】
澳门的岗顶在古时候称作磨盘山,岗顶前地是此处的一座小广场,位于澳门半 岛南部的风顺堂区。这片地方虽然面积不大,却拥有丰富的建筑景观和鲜明的色彩布局。岗顶前地的著名建筑有圣奥斯丁教堂、耶稣会会址、伯多禄五世剧院(岗顶戏院)、圣若瑟修道院、何东图书馆等,另外,还建起了社会服务慈善团体澳门明爱中心。何东图书馆和圣奥斯丁教堂的正面以黄色为主,岗顶剧院正面和圣若瑟修道院以绿色为主,旁边排有九个罗马拱形墨绿色大百叶窗,再加上鲜红色的屋顶,这一带的建筑群落充分体现出古老的西式风格。
那条碎石街道尤为值得一提,碎石由葡萄牙人从葡国千里迢迢乘船运来,大多为黄色、灰色与青色。这些彩色的石材铺在地面上,形成精美的波浪形与太阳花图案,令岗顶前地顿时有了欧陆情调。
岗顶前地
【板樟堂前地】
16世纪后期,澳门建起了一座圣母玫瑰堂。这座教堂初建时只有一些简陋的木板搭建,所以也称为“板樟堂”。17世纪以后,圣母玫瑰堂渐渐改建为一座恢宏的教堂,但它门前的广场却一直被称作板樟堂前地。1990年,澳葡政府在这里铺上了黑白两色碎石,使它与周边街道成为一个行人专用区。
板樟堂前地南接议事亭前地,西连米糙巷,东通板樟堂街,一路通达到繁华的购物区。每年新年前后,这一带必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若是遇上平安夜,还会有许多天主教徒集聚在这里举行宗教活动。
板樟堂和板樟堂前地
【妈阁庙前地】
妈阁庙位于澳门半岛南部的风顺堂区,以前是渔民出海时祈祷平安的寺庙,这座寺庙门前的广场被称作妈阁庙前地。16世纪时,葡萄牙人最早就从这里登上了澳门的土地。它的一侧竖有两支石旗杆,周围有澳门海事博物馆与旧一号码头,并连通了手信街、妈阁斜巷与妈阁上街。站在这里,可以远眺对岸珠海湾仔的美丽景色。现在,妈阁庙与妈阁庙前地已成为外地游客来到澳门的必游景点之一。每逢重大节庆,人们还会在此表演舞龙、神功戏等传统节目。
【白鸽巢前地】
澳门半岛的西北面有座圣安多尼教堂,教堂前方的广场叫作白鸽巢前地。18世纪,这里居住着一位葡萄牙富商马葵士,他饲养了100多只白鸽。那些成群的白鸽飞翔在蓝天上,形成美丽的景致,当它们栖息在屋檐上,远远看去犹如白鸽巢 一般,人们便把此地称作白鸽巢前地。这一带曾是葡萄牙人在澳门最早的居住区,建有圣安多尼教堂、基督教坟场和东方基金会会址,还有一座很有名气的白鸽巢公园。白鸽巢公园环境清幽古木参天,每天清晨时分,都有不少市民在这里与雀鸟嬉戏。公园里立着一座葡萄牙诗人贾梅士的铜像,遂也称作贾梅士公园。
【议事厅前地】
议事厅前地位于澳门半岛中区,面积3700平方米,是澳门的中心区域,也是澳门四大广场之一。在澳门回归中国以前,历任澳门总督上任时都会在此举行一场隆重的仪式。1940年,这里曾竖起一座葡萄牙军官的铜像,“文革”中时被毁去,人们又在原址上建成一座美丽的喷水池,所以议事厅前地也被称作“喷水池”。
这座广场北连板樟堂前地,南临新马路,是一个不规则的狭长三角形地带。此地的建筑极具欧洲风情,邮政局、旅游局大楼、仁慈堂等均设有西式拱廊、精致的外墙浮雕。20世纪90年代初期,澳葡政府重金聘请葡萄牙技师,用葡式黑白碎石子在地面铺设了波浪形图案,这些动感极强的地面设计图案与附近的高大建筑形成了鲜明有趣的景观对比。
议事厅前地
【亚婆井前地】
“亚婆”是老婆婆的意思。明朝年间,澳门西望洋山的北面涌出一股清清亮亮的山泉水,有位老婆婆在此筑起水池贮存山泉,方便居民们饮用。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口水池及附近一带统称为亚婆井。
亚婆井是澳门最古老的居住点之一,当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在此定居时,曾经传唱过一支歌谣:“喝过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几百年过去,亚婆井前地一带的古建筑群落、古典路灯与两棵百年老榕树均被保留了下来。原来那口古老的水井仍然存在,但它并不是位于亚婆井前地,而是在亚婆井斜巷尽头的高地上。
亚婆井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