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华地理

详细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美食小吃、少数民族等。
嘉模圣母堂

温暖亲切的信徒心灵归宿地

在澳门氹仔,沿着官也街嘉路士米耶马路行走,便可以看到氹仔村一个小山冈,山冈上的嘉模前地高高耸立着安静庄严的嘉模圣母教堂。它的位置与光复斜路、兵房斜巷、跛脚梯、素卑古街、嘉模斜巷等道路相通,四通八达。它的周围是西方风格的花园,苍松翠柏,树木葱茏,藤萝摇曳,相映成趣。

在澳门氹仔,沿着官也街嘉路士米耶马路行走,便可以看到氹仔村一个小山冈,山冈上的嘉模前地高高耸立着安静庄严的嘉模圣母教堂。它的位置与光复斜路、兵房斜巷、跛脚梯、素卑古街、嘉模斜巷等道路相通,四通八达。它的周围是西方风格的花园,苍松翠柏,树木葱茏,藤萝摇曳,相映成趣。

曾经,这里是澳门人眺望南湾风光的极佳去处,现在高耸的建筑遮住了它开阔的视野,但和谐统一的环境没有破坏它的吸引力。相比主城区,人迹稀少、安静幽雅的环境,反而更加成为澳门人举行婚礼和观赏风景的好去处。

嘉模圣母堂

嘉模圣母堂

教堂前建有公园,种有植物,并设有石亭、石凳,还有一个石质十字架。

教堂前建有公园,种有植物,并设有石亭、石凳,还有一个石质十字架。

【辗转十年,得以兴建】

嘉模圣母堂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也是一座百年老教堂。翻开历史的扉页,它的背后也写满了故事。

葡萄牙人来到澳门后,于1851年强占控制了氹仔岛,并在岛上派有驻军。1875年,为了配合天主教在岛上的传播,给当地大主教提供宗教活动场所,当时的氹仔驻军司令官马德拉提出了在岛上兴建天主教堂的主张。不过,不知什么原因,这一主张直到10年后才得以实现,大概是因为氹仔岛的天主教徒实在屈指可数。当时,氹仔居民总人数有3230人,而天主教徒仅有35名,或许为35名教徒建立一个教堂确实太过于铺张了。

不过,教堂还是在1885年开始兴建起来了。教堂有一块刻有兴建日期“1885.9.15”的地砖,它成为这座建筑的生日标志。而嘉模圣母堂的拔地而起,也成为葡萄牙人到达并占领氹仔地区的重要象征。

嘉模圣母堂

嘉模圣母堂外观

【淡雅亲和的气质】

在澳门,教堂的建筑风格迥异,各有千秋。无论哥特式或巴洛克式,都各有特色。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嘉模圣母堂的特点则是简约大气。这里能容纳200多位教友参加仪式。相比主城区的大教堂,这里并不豪华,也不伟岸,但有着极为亲和的气质。

嘉模圣母堂的整体外墙由温暖典雅的米黄色粉饰,高为三层。最上面是设计巧妙的钟楼,以及一座唱诗台。沐浴着清晨的曙光,教堂在晨光中渐渐醒过来,仿佛能听见唱诗台上传来的圣洁美妙的歌声。教堂前面有一片空旷的场地,在那里细细打量着这座古朴的建筑:它古朴中透着灵动,庄重而又简洁,典雅又不失亲切,在淡淡的温暖中透射出神的安详与亲和。

推开朱红色的教堂大门,走入高大敞亮的礼堂,顿觉清新亮丽。整个教堂没有过多的修饰,简洁的大堂线条,高高的窗,安静的烛台,不事张扬的吊灯,到处洋溢着教堂的庄严与安详气息。午后异常强烈的阳光,通过教堂内侧的高窗透射进来,倾泻于教堂的墙壁、地板和一排排长椅上,堂内尤其明净。

【因嘉模圣母赐予】

大堂的中间是主祭台,这里供奉着神圣的嘉模圣母像。圣母永远端庄慈祥,她的眼神饱含对世人的怜爱,嘴角微微漾着笑容,她怀抱着可爱的圣婴。圣母像的两侧则为纪念教堂建立一百年放置的一尊天使像,洁白的翅膀,灵动的姿态,像是把圣母的恩赐与天堂的幸福正在带往人间。大堂的侧祭台供奉着两座神像,左侧供奉耶稣像,右侧是圣若瑟神像,两尊神像的面容同样慈祥仁爱,不同的是圣若瑟神像充满了父爱的光芒。

整座教堂主题突出,就在教堂入口左边的小堂里,也供奉着一尊嘉模圣母神像。不但这样,就连嘉模圣母堂的外面也 有名为嘉模圣母的公园。园里,爬满藤草的小路,色彩缤纷的鲜花,扑鼻而来的植物清香,一切令人陶醉。在教堂安详的氛围笼罩下,人们或石凳小憩,或远眺大海,像是神的光辉赐予了这难得的天使般的时光。

每年的7月16日是嘉模圣母节,岛上都要举行活动庆祝。同时,这个节日的同一星期内,还会被安排很多有关的庆祝活动,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年复一年,这些活动使嘉模圣母堂在信徒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和不可替代。

嘉模圣母堂

该教堂与周围具有浓郁欧陆风格的花园、房屋融为一体。

该教堂与周围具有浓郁欧陆风格的花园、房屋融为一体。

嘉模圣母堂

教堂外墙粉以米黄色,顶部是一个小钟楼,其下是唱诗台,设计巧妙。

教堂外墙粉以米黄色,顶部是一个小钟楼,其下是唱诗台,设计巧妙。

上一篇:葡国领事馆
下一篇:澳门博物馆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