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年味里的感恩与期望
作为中西文化的融汇之地,中国式的传统春节在澳门仍然备受重视。这里的春节要从腊月二十三过到正月初二,从“谢灶”中开始,到“开年”时达到鼎盛。澳门的春节独具特色,有着浓浓的“中国年味”,节日里透出的是澳门人血脉相承的感恩与期望。
作为中西文化的融汇之地,中国式的传统春节在澳门仍然备受重视。这里的春节要从腊月二十三过到正月初二,从“谢灶”中开始,到“开年”时达到鼎盛。澳门的春节独具特色,有着浓浓的“中国年味”,节日里透出的是澳门人血脉相承的感恩与期望。
【“谢灶”的感恩之情】
“灶神”是古代“五祀”神祇之一,俗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等。传说中,灶神要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回天宫向玉皇大帝述职。由于他一年到头保佑各家的灶火平安,所以人们都会在这一天为他安排饯行的仪式,一般称为“送灶”。
澳门人也有“送灶”的仪式,不过却称为“谢灶”,一个谢字,表达出了澳门人心怀感恩的生活态度。也正是从“感恩灶君”的这一天,澳门人开始了有着浓浓年味的春节。
为灶神饯行的仪式是认真而隆重的。澳门人特别重视饯行的供品,像炒米饼、炒米碾、柑、橘、红糖都不可或缺,还得包上一个“利是”,一起摆在厨房的供桌上。供品里,不能少的还有一根留着尾巴的甘蔗。这是因为,甘蔗是上天的长梯,灶神要沿着这根有头有尾的甘蔗梯回到天 宫,寓意是希望他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
有讲究的老人们,更是会准备纸马和黑色的纸袍、靴子,是为了让灶神穿戴一新,挥鞭策马去天庭。有趣的是,为灶神准备的一份《疏》。这是灶神的“述职报告”,不过却由人们替他老人家备好,而且都无须亲自动笔,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它早已成了摆在澳门街头的民俗商品。无论灶神是否会收到这些礼物,澳门人对灶神的尊崇已经传达得淋漓尽致了。
备好了供品,虔诚地上香,焚掉为灶神准备的衣衫竹马,别忘了他的办公文件《疏》,三炷香毕,为灶神举行的饯行宴就结束了。不过,这仪式还没完,要把供品存在米缸里,叫作“责缸”,等到除夕之夜再拿出来“接灶”,把述职归来的灶神接回来和家人一起过团圆年。
可见,澳门人的心中,灶神俨然就是家中的一分子。这谢灶、接灶的仪式中,他不是神仙,而是穿梭在人世间的一分子,他只是出了一趟差,是神话,却近在眼前。
有着浓浓中国年味的澳门春节,到处花团锦簇,喜气洋洋。
有着浓浓中国年味的澳门春节,到处花团锦簇,喜气洋洋。
那么到底谁是灶神呢?一直有许多传说。最受推崇的说法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因为钻木取火,帮助人类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状态,就被尊为了灶神。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祭祀灶神则有了缅怀中华始祖的内涵。对于有着特别经历的城市澳门来说,就更有了“寻根问祖”的血脉温情。
当然,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地,澳门的“谢社”时常掺杂着西方文化元素。比如,有些澳门人家谢灶时,在厨房 里挂着的并非“中国灶神”,而是圣诞老人像。别出心裁的嫁接令人啼笑皆非,透露出的却是混血文化的澳门特色。
人们以各种形式欢庆春节。
【腊月二十八,易发传统】
“谢灶”之后,澳门人开始扫尘,备年货,迎接新春的到来,过年的气氛渐渐浓郁起来。
历史的变迁中,澳门由一个小渔村脱胎换骨,摇身成为现代化都市,街头巷尾到处弥漫着商业气息。而这种气息与传统的春节混合交杂,渐渐形成了“易发”的新传统。
因为“二十八”在粤语中的发音是“易发”,带着“容易发财”的心愿与期盼,这一天就成了商家的特殊日子。按着老传统,澳门的商家都有年末犒赏员工的习俗。为了讨吉利,老板就选在“易发”的这天请员工们吃“团年饭”,聚合人气,共同迎接下一个年度的财源广进。
易发,这美好的祈愿,也为澳门的春节正式拉开了帷幕。
【澳门的花市】
吃过特别的团圆饭,相约一起,三五成群逛一逛澳门热闹非凡的花市。
对澳门人来说,不逛花市好像没有过年。
每一年澳门都会举办盛大的花市,连续三天,多姿多彩的景象,更增添了春的气息。
诗人说:“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花市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欢声 笑语不断,把澳门的春节气氛推到了高潮。
在鲜花间穿梭,眼前闪过洁白的水仙、金色的盆橘、鲜艳的桃花……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寓意。赏花买花,美好生活的期待就寄托在这绽放的鲜花上,花开富贵、吉祥如意,无限的春意和喜庆伴着花香飘进澳门人的家里。
逛花市几乎是澳门人春节的主旋律,在鲜花的簇拥下,人们迎接新年的到来——守岁。
除夕晚上,澳门如同妖娆的女郎,灯火通明,一袭华丽盛装。夜空中,烟花绽放,在微微的海浪声中,这座城市仿佛亘古以来都充满着活力,只有兴盛,从未苍老。
尽管,这里的人们已经在这里守候了几个世纪,他们遵循着传统,承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以一种不折不挠、不紧不慢、不激烈也不退缩的姿态,默默传承着华夏民族的血脉。
灯火中,家家户户老少相聚,打几圈麻将,看一段晚会,吃着海鲜、瓜果话家常,其乐融融。团圆中,守候旧历新年的钟声。
这是澳门辞旧迎新的中国年,年年如一,似乎与大陆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却总让人感觉不同。
澳门春节花市
【利是与开年】
澳门人讲究春节发“利是”,利是就是红包,是为了讨个吉利,送个吉利,是人们对来年生活兴旺发达的盼望。
澳门的利是并不仅限于长辈给晚辈。大年初一相见,无论老板遇见员工,还是已婚人遇到未婚的人,都会派利是。一个红包递过去,不必有大额的票子,代表的是一点心意和祝福,让人感到满心欢欣。
大年初二是澳门人的“开年”。这一天,要吃“开年饭”,每家的餐桌上,都要必备发菜、生菜、鲤鱼, 取谐音“发财”“生财”“利于”,寓意美好的祝福和希冀。
从这时起,澳门人新的一年才算真正开始了!
从“谢灶”到吃开年饭,澳门的春节在老传统中弥漫着浓浓的中国年味,又处处在细节上表现得独具特色。它的每一个春节都在为这座城市加分,在它迷人的魅力中,流淌出既繁华又亘古的特殊味道。